第二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開展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教育,增強公民的防震減災意識,提高公民在地震災害中自救、互救的能力;加強對有關專業人員的培訓,提高搶險救災能力。
【釋義】 本條是關于各級人民政府在地震災害預防中應當擔負的基本職責的規定。
一、非工程性預防是地震災害預防的重要措施,既有賴于社會公眾的參與,同時,各級人民政府在非工程性預防中應當起到積極的引導、促進和保障作用。本條具體地規定了各級人民政府在非工程性預防中的基本職責。這些基本職責的內容涉及到有責任組織有關部門開展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教育,增強公民的防震減災意識,提高公民在地震災害中自救、互救的能力,加強對有關專業人員的培訓,提高搶險救災能力。
二、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是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地震災害預防中非工程性預防的重要措施,是為防震減災工作奠定群眾基礎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質的重要內容。
防震減災知識主要包含地震監測預報方面的知識、地震災害預防方面的知識、地震應急方面的知識和震后救災與重建方面的知識。從內容上既包含有自然科學知識,也包含有技術科學知識,還包含有社會科學知識。不管哪一種知識都是人類長期與地震災害進行斗爭的經驗積累,都是人類對地震災害發生規律的認識和實踐經驗的歸納和總結,因而,任何知識都具有科學性,對于人們的行為具有指導性。
開展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教育,是為了增強公民的防震減災意識,進而提高公民在地震災害中自救和互救的能力,以達到減輕地震災害的目的。知識和意識均屬文化的范疇。災害意識可以認為是人們關于災害和災害現象的知識、觀點、思想、心態的總和。災害意識和災害文化均屬對于災害認識和實踐經驗的精神成果,二者內容上有交叉,涵蓋的對象也有重迭,但也有區別。災害意識包括個體意識和群體意識等形態,與個體意識相比較,災害文化只能是群體性的,災害文化的主體是民族、社區等。與群體意識相比較,災害文化不僅表現為災害的觀念形態,而且也包括大眾化的行為趨向和行為方式,它不僅是人們的意識,也是人們的實踐,所以,增強公民的防震減災意識,也是發展民族或社區的防震減災文化,因而,也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質的重要內容。很多地震災害的實踐表明,具有防震減災知識和防震減災意識的公民,他們的行為選擇往往具有理智性和科學性,往往能獲得保護自我以及保護他人的正效果;而無防震減災知識和無防震減災意識的公民,他們的行為選擇,往往具有盲目性,甚而驚慌失措,常常導致不應有的生命和財產損失的負效果。自救和互救是地震災害發生后,災區基本救助形式之一,很多震災實踐表明,震后被埋壓人員的搶救,絕大多數是靠災區人民的自救和互救而獲得存活的。很自然,災民被埋壓的時間越長,獲救而存活的比率越低,只有災區的人員能夠最及時最迅速地投入救災活動。所以,提高公民在地震災害中自救、互救的能力,對應急救助十分重要,尤其是對挽救生命損失是至關重要的。
三、本條還規定了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加強對專業人員的培訓,提高搶險救災能力。專業性搶險救災是地震災害后,災區又一重要救助形式。諸如煤炭、化工、石油等行業,由于其行業特點,地震災害之后往往出現一些特殊災害或特殊情況,對這些特殊災害的搶救或特殊情況的處理,沒有專業知識或者沒有專業培訓的人,往往事倍功半甚而無從下手。比如,唐山地震后,開灤煤礦井下有大量工人,如何搶救井下工人,一般人員不知所措,還是煤炭部門組織調來了井下搶險隊,使井下工人絕大部分獲得及時脫險。對這些專業性較強的搶險救災人員,必須進行專業人員的培訓,主要是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訓,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其搶險救災的能力。所以,各級人民政府有責任組織有關部門針對其行業特點,針對可能出現的特殊情況,對專業人員進行培訓,以提高搶險救災能力。為了檢查行業性的搶險救災能力,適當時期組織必要的演練,是值得提倡的。
四、本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開展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教育。這一規定首先表明,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教育是各級人民政府的責任,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教育列入政府的議事日程,加以重視、部署和安排。不僅對公民,而且對未成年的中、小學生也要給予足夠的重視,甚而有條件的地區,當地政府可組織有關部門編寫防震減災知識教材,可考慮將防震減災知識納入到中、小學校的教材中去。其次,地震問題是一個敏感問題,宣傳內容以及方式,要恰當安排、適當掌握,以免引起誤解,甚而引起人們的心理不安和社會謠傳。所以,開展防震減災的宣傳工作應當由政府出面組織協調并控制局面,既保證宣傳工作有力進行,又能確保社會的安定和秩序的正常。再次,防震減災的宣傳應開辟多種渠道,組織多種形式進行,涉及到地震、廣播、電視、報刊、教育、文化及出版等很多部門和機構,這就要求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來開展這一工作,以保證防震減災的宣傳教育能有序、有效地進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國人民解放軍保衛部門對軍隊內部發生的刑事案件行使公安機關的偵查、拘留、預審和執行逮捕的職權的決定
1993-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
1997-1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
1986-12-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植樹節的決議
1979-02-23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
1986-01-2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2000-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懲治虛開、偽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的決定
1995-10-30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2019修正)
2019-03-02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
2019-02-17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
2018-07-31出入境邊防檢查條例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
2018-01-01存款保險條例
2015-02-1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
1970-01-01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
2013-08-08國務院關于印發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的通知
2013-07-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13-06-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家減災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
2013-02-08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1教育督導條例
2012-09-09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農業部關于加快轉變東北地區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11-3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等部門關于依法打擊和防控資本市場內幕交易意見的通知
2010-11-16國務院關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意見
2010-08-28關于2010年糾風工作的實施意見
2010-04-09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2010-07-19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2010年5月4日)
201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