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條 對未成年人應當加強理想、道德、法制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對于達到義務教育年齡的未成年人,在進行上述教育的同時,應當進行預防犯罪的教育。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的目的,是增強未成年人的法制觀念,使未成年人懂得違法和犯罪行為對個人、家庭、社會造成的危害,違法和犯罪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樹立遵紀守法和防范違法犯罪的意識。
【釋義】本條是關于對未成年人應當進行理想、道德和預防犯罪等教育以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的目的的規定。
本條共分兩款。第一款是關于對未成年人應當加強理想、道德、法制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以及對達到義務教育年齡的未成年人還應當進行預防犯罪教育的規定。
我國憲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國家通過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國家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在人民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教育,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教育。憲法第四十六條還規定,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因此,對未成年人加強理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是我國憲法規定的具體體現。這不僅是實現培養未成年人德、智、體全面發展宏偉目標的需要,也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預防和減少犯罪,維護社會秩序,保障社會穩定的需要。對未成年人進行理想教育,就是要教育未成年人有遠大理想,為祖國美好的未來而奮斗、獻身,也就是教育未成年人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終生。美好、遠大的理想,共產主義理想,是激勵未成年人奮發向上的動力,是消除和抵制各種不良影響、錯誤觀念,預防犯罪的有力武器。對未成年人進行理想教育,重點是進行共產主義信念的教育,使他們對未來充滿信心,看到光明與希望,堅定他們的共產主義信念,增強他們對共產主義事業的責任感、使命感。教育未成年人把自己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把個人理想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結合起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用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想去占領他們的內心世界。“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調整人們之間及個人同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它以善和惡、正義和非正義、公正與偏私、誠實和虛偽等為行為規范,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和社會輿論的力量,使人們逐漸形成一定的信念、習慣和傳統,它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并為其服務。對未成年人進行道德教育,就是對未成年人進行社會主義道德和社會公德的教育,使未成年人真正懂得美與丑、善與惡、高尚與卑鄙、光榮與恥辱、正義與非正義、真誠與虛偽,使他們有高尚的情操和感情,高尚的道德風尚,美好的道德行為,明確是非觀念,在他們思想深處牢牢筑起抵御社會上消極因素侵襲的大堤。對未成年人進行法制教育,就是使未成年人懂得什么行為是合法的,什么行為是違法的;什么行為是受法律保護的,什么行為是法律所禁止的;違法和犯罪行為會有什么法律后果,受什么處罰。通過法制教育,使未成年人不斷增強法制觀念,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并學會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以及國家、人民的利益。鄧小平同志強調,法制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小學、中學都要進行這個教育,社會上也要進行這個教育。因此,學校應當從培養新一代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高度,在學校設置法制教育必修課,將法制教育納入教學計劃,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學校的法制教育,努力實現法制教育制度化,切實提高學生的法律素質,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
“愛國主義”是指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的思想。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推動我國歷史前進的巨大力量,是我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愛國主義教育是全民教育,而重點是廣大青少年。加強對未成年人愛國主義教育,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提高他們的愛國主義覺悟,引導他們樹立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人生觀、價值觀,樹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以熱愛祖國、貢獻全部力量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社會主義祖國利益、尊嚴和榮譽為最大恥辱,自覺地維護國家的聲譽、尊嚴和利益,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對未成年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要充分發揮學校、街道、共青團、少先隊的作用,這些組織應當將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學校應當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到學校教學、育人的全過程中,把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貫穿到各相關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運用現代化的傳播手段,如利用報刊、廣播、電影、電視等,大力宣揚愛國主義精神,宣傳中華民族的奮斗歷史、光榮傳統和燦爛文化等。要通過舉行升國旗儀式、學唱國歌等方式增強未成年人的愛國意識和對祖國的崇敬感。利用多種形式宣傳愛國主義英雄人物,如當前對我國駐南斯拉夫使館記者邵云環、許杏虎、朱穎英雄事跡的宣傳,對廣大青少年是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集體主義”是指一切從人民群眾集體利益出發的思想,它要求在個人和集體的關系中,把集體利益擺在第一位,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它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表現,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基本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要原則。對未成年人加強集體主義教育,就是教育他們發揚集體主義精神,增強他們的集體主義觀念,提倡尊重人、關心人,熱愛集體,熱心公益,為人民、為社會多做好事,引導他們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的關系,反對個人主義、本位主義和小團體主義,反對損公肥私、損人利己,培養他們文明、禮貌、助人為樂的共產主義道德風尚。對未成年人進行社會主義教育,主要是進行堅信社會主義的教育。在現階段,重點應當進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教育。對未成年人加強社會主義教育,也就是教育未成年人懂得什么是社會主義,充分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了解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真正懂得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才能發展中國的真理。使他們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將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統一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是當代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基本任務,是鼓舞全國人民振興民族的巨大動力,也是激發未成年人積極向上,樹立遠大理想,培養未成年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思想品質,保證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遠離犯罪的根本措施。
對于達到義務教育年齡的未成年人,在進行理想、道德、法制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的同時,應當進行預防犯罪的教育。根據《義務教育法》第五條規定:“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不分性別、民族、種族,應當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可以推遲到七周歲入學”。因此,達到義務教育年齡的未成年人,主要是指已滿6周歲或7周歲,未滿18周歲已入校學習的少年兒童。對這個年齡段的未成年人應當進行預防犯罪的教育,是由這個年齡段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決定的。未成年人在生理上正處在成長發育期,不論在身體器官方面,還是在智能方面,均尚未成熟。思維能力、認識事物和判斷事物的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防御能力都較差,任何不良因素的侵入,都會造成他們的身心傷害,或使其走上歧途。隨著未成年人生理的發展,心理也不斷發展變化,自我意識不斷增強,情感日益豐富,但情緒極不穩定,遇事容易沖動,對隱秘事物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強,富于想象等等。這些生理、心理特征使未成年人往往自命不凡,做事缺乏理智,不能自控,在情緒沖動下,容易鋌而走險,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因此,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須做到早期預防。在未成年人達到義務教育年齡后,針對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及時教育和引導,防止他們身心扭曲。預防犯罪的教育是多方面、多種類的,從負有教育的責任看,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從內容上看,包括犯罪的概念、犯罪的產生原因、犯罪的社會危害、違法和犯罪的區別等法律常識性的教育,未成年人常見多發的犯罪及其具體危害、應負的法律責任等有針對性的教育,未成年人如何遵紀守法,加強自我防范,遠離犯罪的教育等。
第二款是關于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目的的規定。
根據本款規定,對未成年人進行預防犯罪的教育,其目的是增強未成年人的法制觀念,使未成年人懂得違法、犯罪行為對個人、家庭、社會造成的危害及違法和犯罪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樹立遵紀守法和對違法犯罪的防范意識。法制觀念就是指人們重視、遵守和自覺執行法律的思想意識,它建立在高度的自覺性和自我約束的基礎上。增強法制觀念,對確立和維護國家法制原則,鞏固社會秩序,保障國家建設順利進行具有重要意義。“增強未成年人的法制觀念”,也就是使未成年人從小就加強法律意識,懂得我們是法制國家,從小學習用法律的規定來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通過預防犯罪的教育,重點是要讓未成年人懂得什么是違法和犯罪行為,以及違法犯罪行為有什么危害和應當承擔什么法律責任。“違法行為”亦稱“非法行為”或“不法行為”,是指不履行法定義務或者作出法律禁止的行為。“犯罪行為”,也就是指違反刑事法律,構成犯罪的行為。“犯罪”是指統治階級以法律規定的,危害其階級利益和統治秩序而應處以刑罰的行為。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法律責任”是指由于違法行為而應當承擔的法律后果,按照違法的性質、程度的不同,法律責任分為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遵紀守法”是指遵守紀律和國家的各種法律、法規、規章等。通過預防犯罪的教育,使未成年人懂得違法和犯罪行為對個人、家庭、社會造成的危害,以及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就是讓未成年人警惕、警戒犯罪行為在自己身上發生,增強是非觀念,通過違法、犯罪行為危害性的教育,使未成年人痛恨犯罪,通過違法和犯罪行為要承擔的法律責任的教育,加深未成年人對法律尊嚴和威懾力的認識,讓未成年人自警、自戒,遠離犯罪。“樹立遵紀守法和對違法犯罪的防范意識”,是指通過對未成年人進行預防犯罪的教育,使他們真正懂得什么是違法行為,什么是犯罪行為,認清違法和犯罪行為對個人、家庭及社會能造成什么危害,違法和犯罪行為應當承擔什么法律責任,以及自己應當如何預防違法犯罪,從而增強他們自覺遵守法律,遵守紀律和自覺抵御違法犯罪的能力。樹立遵紀守法和對違法犯罪的防范意識,是對未成年人進行預防犯罪的教育的最終目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
2018-10-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1986)
1986-12-02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人選辦法
1998-03-0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克蘭關于移管被判刑人的條約》的決定
2002-04-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的決定
1998-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已修正)
1986-04-12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5-03-11外國商會管理暫行規定(2013修訂)
2013-12-07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
2019-02-17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
2018-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國務院關于同意福州市科技園區更名為福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批復
2014-03-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浙江慈溪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國務院關于印發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3-01-01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2012-03-22國務院關于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12-01-27證券公司信息隔離墻制度指引
2010-12-29國務院關于統一內外資企業和個人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制度的通知
2010-10-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乳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通知
2010-09-16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意見的通知
2010-04-02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
2010-02-06保安服務管理條例
2009-10-13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發展意見的通知
2009-05-07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2008修訂)
2008-11-10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2008修訂)
2008-09-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人民銀行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08-07-10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
2008-07-22國務院關于長江流域防洪規劃的批復
2008-07-21關于房改售房工作中幾個具體問題處理意見的通知
2008-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