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在職工的招用等方面歧視殘疾人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殘疾人勞動者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釋義】
本條是關于在職工的招用等方面歧視殘疾人的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的規定。
在國家法律保護和優惠政策扶持下,我國殘疾人勞動就業得到了很大發展。通過實行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針,使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的優惠政策得到落實,分散按比例就業取得一定的進展,自主擇業和自主創業得到國家和社會的扶持。但是我們必須看到,殘疾人就業形勢仍然非常嚴峻。在城鎮就業年齡段殘疾人口中,在業的僅有297萬人。一些單位在職工的招用等方面存在歧視殘疾人的現象。這一歧視問題的存在,損害了殘疾人的工作機會和就業權利,違反了公平就業的原則,使他們在已經處于社會弱勢的情況下陷入更大的困境。為了促進公平就業,保護殘疾人勞動者的平等就業權,殘疾人保障法明確規定:“禁止基于殘疾的歧視”、“國家保障殘疾人勞動的權利”,以及“在職工的招用、轉正、晉級、職稱評定、休息休假、勞動報酬、生活福利、社會保險等方面,不得歧視殘疾人。”對于違反上述規定,在職工的招用、聘用方面歧視殘疾人的,要由人力資源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殘疾人勞動者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依法追究用人單位的民事法律責任。
民事責任是根據民法的規定,公民或法人在違反自己的民事義務或侵犯他人的民事權利時所應承擔的法律后果。構成民事責任的條件包括:(1)損害事實;(2)違法行為;(3)因果關系;(4)主觀過錯。承擔民事責任的形式,在財產關系方面,表現為恢復被違法行為所破壞的財產權利;在人身方面,除恢復人身權利外,還必須賠償因此而受到的財產損失。我國民法通則所規定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害;(三)消除危害;(四)返還財產;(五)恢復原狀;(六)修理、重作、更換;(七)賠償損失;(八)支付違約金;(九)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十)賠禮道歉。
如果法院依法判決用人單位在招工中確實對殘疾人勞動者有歧視行為,則該用人單位需要依據民法通則的規定,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2013修訂)
2013-05-30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
1992-11-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免職名單(2009年8月27日)
2009-08-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2008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
2008-06-26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組織通則[失效]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試行)
1979-02-23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1991修正)
1991-06-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的決定(2003)
2003-12-27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2005修訂)
2005-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
1990-09-07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1994-08-31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規章如何確定罰款幅度問題的答復
1997-01-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1998-11-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設立全民國防教育日的決定
2001-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2002-10-28期貨交易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4-23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2014-08-07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實施教育扶貧工程意見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印發“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的通知
2013-08-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13-06-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降低流通費用提高流通效率綜合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3-01-1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減輕農民負擔工作的意見
2012-04-1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1-02-13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
2010-06-10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三屆政府陳麗敏等10人任職的通知
2009-11-23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條例
2009-05-1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安全生產“三項行動”的通知
2009-03-30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8-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