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條 【放火罪、決水罪、爆炸罪、投毒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一】放火、決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破壞工廠、礦場、油田、港口、河流、水源、倉庫、住宅、森林、農場、谷場、牧場、重要管道、公共建筑物或者其他公私財產,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條已修改為:“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由此,“投毒罪”罪名被取消,代之以“投放危險物質罪”罪名;同樣,“過失投毒罪”罪名也被取消,代之以“過失投放危險物質罪”罪名。參見《刑法修正案(三)》。
條文注釋
本條列舉了在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中最常見、最具危險性的四種犯罪手段,即放火、決水、爆炸和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
所謂“放火”,是指故意縱火焚燒公私財物,嚴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決水”,是指故意破壞堤防、大壩、防水、排水設施,制造水患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爆炸”,是指故意引起爆炸物爆炸,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是指向公共飲用水源、食品或者公共場所、設施投放能夠致人死亡或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上述幾種物質的行為。這里的“毒害性”物質,是指能對人或者動物產生毒害的有毒物質,包括化學性毒物、生物性毒物和微生物類毒物等;“放射性”物質,是指具有危害人體健康的放射性的物質,國家一直對這些極具危險性的物質實行嚴格的管理;“傳染病病原體”, 是指能在人體或動物體內生長、繁殖,通過空氣、飲食、接觸等方式傳播,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傳染病菌種和毒種。
本條實際規定了五個罪名:除了上述四種犯罪手段外,以其他方法危害不特定多數人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財產安全或者公共生活安全的,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18修正)
2018-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對關于村民委員會和村經濟合作社的權利和關系劃分的請示的答復
1992-01-31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2001修正)
2001-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根廷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1-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關銜條例
2003-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5-06-26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1993-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1984-09-20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1986-06-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6-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三)
2001-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2005-04-27志愿服務條例
2017-08-22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全國經濟普查條例(2018修訂)
2018-08-11山東省救災物資儲備庫管理辦法
2014-12-2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的通知
2014-01-28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
2013-08-08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
2007-04-22教育督導條例
2012-09-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的意見
2010-12-1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安全監管總局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煙花爆竹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0-11-08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體育總局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和運動員保障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03-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0年食品安全整頓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0-03-02國務院關于發布第七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的通知
2009-12-28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2009-09-1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安全生產“三項行動”的通知
2009-03-30國務院關于做好當前經濟形勢下就業工作的通知
2009-02-03森林防火條例(2008修訂)
2008-12-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200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