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文化部關于進一步加快 和深化文化部直屬藝術表演團體體制改革的意見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1-01-23 · 194人看過
  黨的十四大報告指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涉及到我國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許多領域,需要有一系列相應的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這種改革和調整,使文化部直屬藝術表演團體(以下簡稱“中直院團”)的體制必須進行與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相一致,與文化藝術自身發展的規律相符合的改革,否則,中直院團將難以負起應負的使命。
  多年來,中直院團的廣大干部和藝術工作者在十分艱難的條件下,以強烈的責任感和奮斗精神進行了積極的改革探索,取得了一些進展和經驗。但是,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必須實事求是地看到,由于主觀和客觀的各種原因,中直院團體制改革愈來愈明顯地滯后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形勢。為了促進藝術生產力的發展,繁榮社會主義文藝事業,中共中央〔1992〕9號文件要求我們:“改革劇團體制,集中力量辦好代表國家級藝術水平的劇團。”因此,必須按照國務院和文化部下發的關于藝術院團改革的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快和深化中直院團的體制改革。

 一、中直院團體制改革的宏觀思路
  中直院團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是:遵照黨中央提出的集中力量辦好代表國家級藝術水平的劇團的原則,依照國家經濟和文化建設的實際,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形勢下,通過對目前中直各院團內部的藝術生產機制和經營管理體制的改革,在科學評估,優化結構和人員,集中人、財、物的優勢的基礎上,從總體上對中直院團目前的布局狀況進行實事求是的合理調整,最終完成新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劇院團的組合。
  中直院團的性質是:作為國家劇院團屬國家文化事業單位,是在國家運用金額撥款或差額補貼方式進行重點保護和扶持下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并承擔民事義務的社會主義的國家級文化實體。其任務:一是導向性,即在藝術生產中體現黨和國家的文藝方針并完成黨和國家賦予的藝術生產任務,通過自身的藝術實踐引導全國各級各類藝術表演團體堅持正確的藝術方向;二是代表性,即以高質量、高品位的優秀藝術產品,代表和體現國家最高藝術水準,力求在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市場中占主導地位;三是示范性,即在藝術生產中科學地進行藝術實踐和創新,不斷開拓新領域,探索新路子,發展新形式,形成新風格,擔負起為繁榮我國社會主義文藝事業而率先垂范的作用。
  中直院團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為指導,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正確處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通過進一步加快和深化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相一致、與文化藝術自身發展規律相符合的體制改革,使中直院團擺脫困境,進入藝術生產機制和經營管理體制的良性循環,促進藝術生產力的發展,從而有利于充分調動和發揮廣大文藝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于出作品,出人才,繁榮社會主義文藝事業,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的需要;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二、中直院團體制改革現階段操作重點
  逐步建立一種較為完善的良性循環的運轉機制,是中直院團體制改革現階段要解決的基本問題。如果說改革前后要有明顯的變化,那么,運轉機制的良性趨勢就是重要的體現。否則,不從運轉機制上解決問題,錢少可以吃“大鍋飯”,錢多也可以吃“大鍋飯”,而且吃起這種“大鍋飯”來問題將更難以解決。所以,一定要通過現階段的體制改革,把中直院團的運轉機制從目前缺乏活力,缺乏生命力轉變為充滿活力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中直院團體制改革現階段的操作重點有以下三個:
  (一)建立以政府扶持,劇場調控為中心的演出機制
  演出是藝術表演團體基本的生存活動,也是進行藝術創作和生產的主要環節,又是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現實體現。沒有演出,藝術表演團體的一切藝術生產就成為無效勞動。因此,演出機制的運作狀態既直接影響著藝術表演團體的生存和發展,又直接關系到藝術生產力的提高和藝術事業的繁榮。長期以來,由于各種原因,大多數中直院團的演出機制一直處在“少演少賠,多演多賠,越演越賠”的困境中,不僅極大地挫傷了演出積極性,而且不同程度地渙散了藝術生產的凝聚力,十分不利于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繁榮。因此,應按照《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關于“對需要扶持的文化藝術精粹,國家要有重點地給予必要的資助”的要求,采取相應的政策和資金投入的扶持,促進并保護以演出高雅藝術為基本任務的中直院團演出機制的改革。
  中直院團大都是從事劇場藝術的國家藝術表演團體。就觀眾對劇場藝術的消費特點來說,由于其交換行為主要是在劇場中進行的,所以劇場就成為一個有形的市場。再則,就藝術規律來說,劇場藝術從來都是藝術家與觀眾在劇場中共同完成的。所以,無論是從在國家的宏觀調控下發揮市場的選擇作用的角度看,還是從符合劇場藝術發展的自身規律看,國家對中直院團藝術創作的投資都應當由藝術生產環節移向劇場演出的流通環節;由生產前不可控的補助轉向演出后可控的補貼。這種在劇場演出中完成國家對中直院團藝術生產的保護與扶持的做法,將有效地促進中直院團在演出市場中的主導作用的充分發揮。
  對中直院團實行演出補貼制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是在北京選定若干劇場作為中直院團實行演出補貼的試點劇場,分別根據交響樂、京劇、歌劇、舞劇、話劇、兒童劇等不同藝術品種,確定相應的補貼演出場次和補貼金額。只要相關的中直院團按照有關實施辦法進行規定場次內的演出,就能得到規定數額的演出補貼。對已經實施該項演出補貼的中直院團,其正常藝術生產的經費投入,應由演出場次補貼中的再生產資金積累和劇院其它收入作為主要來源,國家一般不再另行撥款。
  二是在規定的補貼演出場次中,預留部分浮動場次,根據節目的質量和觀眾上座率的情況進行適度調節,并在培養觀眾、形成市場的基礎上,逐步加大浮動比例。這樣既保護、扶持了中直院團生產的高雅藝術的演出,又引入了競爭機制,鼓勵多出內容健康向上特別是謳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具有藝術魅力的藝術精品。
  三是對從事歌舞、輕音樂等藝術品種的中直院團原則上采取以獎代補的演出獎勵辦法。
  (關于對中直院團部分藝術品種實施演出場次補貼的分配表附后)①
  注① 附表略。
  (二)建立以聘用合同制為中心的人事制度
  國務院〔1988〕62號文件首次明確做出了關于“全民所有制藝術表演團體對藝術表演人員實行聘任合同制或演出合同制”的規定。但是,由于無法妥善分流未聘人員,所以,五年多來,人員進出渠道阻塞的狀況趨勢嚴重,中直院團的總人數由1988年的4591人,增長為1992年的4821人。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向中直院團投入的大量事業費日益變為人頭費。這部分人頭費占有正常經費總額中的比例由1988年84%,上升到1992年的90.6%,其中1991年最為嚴峻,曾激增為97%。由于人員臃塞而引發的經費匱乏,使中直院團不勝負荷,運轉機制呆滯沉重,喪失了應有的生機和活力。因此,要想以聘用合同制為中心,真正搞活中直院團的人事制度,就必須開辟實際有效的人員分流的渠道。
  當然,社會福利的改善和各種保險環境的形成是中直院團人員分流的一條長期可靠的途徑。但是應該看到,在目前社會各行各業都要優化組合和分流人員,而我國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險事業還不很發達的情況下,單靠社會力量來解決中直院團大規模人員分流的問題尚不現實。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采取階段性措施,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通過以中直各院團自身消化為主,文化部適度統籌分流為輔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刻不容緩的問題。
  1、中直院團的人員分流工作在充分進行自身消化的基礎上,適時適度地與人事司所辦的文化人才中心接軌。
  能否將未進入編制崗位的各類在職藝術人員從中直院團中有效地分離出來,是中直院團加大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實行實質意義上的聘用合同制所必須要解決的基本問題。為此,中直院團必須立足于自身消化,千方百計地妥善安置分流人員。特別是對分流出來的藝術人員,可充分利用本單位實行“三定”后的行政、管理、服務、工勤等崗位以及本單位的三產予以安置;也可試行提前退休、轉業轉崗等分流人員的方式;還可采取優惠政策,鼓勵分流人員自謀出路。總之,從高等院校以及一些藝術表演團體的成功實踐來看,采取這些措施是中直院團分流人員的有效途徑,是解決好分流人員妥善安置問題的主要辦法。
  在自身消化的基礎上,按照與人事司所辦文化藝術人才中心接軌的辦法,待該中心的工作正式啟動后,由該中心對中直各院團仍存的少數分流人員進行統籌管理。
  該中心將按有關規定對中直各院團實行定編、定崗、定員后,未聘、待聘、解聘的各類藝術人員實行合同方式的集中管理。其中包括:負責部分藝術人員的人事檔案的管理,建立個人藝術檔案;進行崗位推薦和職業推薦;負責發放合同期限內的生活保證金。
  該中心運行初期,暫在中央樂團、中國京劇院、中央歌舞團這三個改革試點單位的范圍內試行,僅負責經選擇后進入中心的分流人員的檔案保管和生活保障金的發放,在實踐中不斷取得經驗之后,相機擴展職能,適時擴大范圍。
  為使該中心的工作迅速展開,并盡快發揮人暢其流的重要作用,文化部各有關司局應密切配合,協調動作,在政策和經費上予以支持,力爭使該中心的運轉機制盡早啟動。
  2、按照中編〔1993〕5號文件精神,中直院團的離退休干部工作在接受本院團領導的同時,還應接受文化部離退休干部局的檢查指導。采取適度統籌管理與分散服務相結合的方式,確保關于“離退人員經費單列”的規定的貫徹落實。
  離退人員日益增多,使中直院團人頭費負擔日益沉重。1988年,中直院團離退人員共681人,與在職人員的比例為1∶5.3;時至1992年,中直院團離退人員總數激增為1109人,與在職人員的比例為1∶3.2,而且經測算,近兩年還將有400人左右進入離退人員的行列。在國家核定的差額補貼的金額內,離退人同的經費比例愈來愈大,截至1992年,已占中直院團人員經費總額的46%。因此,即使在編制指標允許的情況下,中直院團也因難以承受人頭費增長的巨大壓力,而不得不對許多本該吸納的青年藝術人員忍痛割愛。
  現行離退人員管理制度也不利于離退人員切身利益的保障。多年來,盡管國家一再強調離退人員經費單列,文化部〔1993〕44號文件也明確重申:“繼續貫徹落實離退休人員經費單列的規定。”但是,由于國家對中直院團差額補貼的撥款在帳號上的實際反映是“一攬子”方式,而銀行目前又實行無承付劃撥的轉帳制度,所以每當中直院團經費拮據、周轉窘迫時,離退人員的經費計劃單列的規定就無法在實際上落實。
  鑒于上述實際情況,對中直院團離退休干部實行適度統籌管理與分散服務相結合的方式,既有利于在經濟上保證人暢其流而無后顧之憂,又有利于落實離退人員經費計劃單列,切實保護離退人員的切身利益。
  對中直院團的離退人員實行適度統籌管理主要是:中直各院團對截至本單位定編、定崗、定員的工作完成時的離退人員的經費,由文化部離退休干部局適度統籌管理。屆時,以文化部離退休干部局的開戶名稱為各中直院團設立專用財務帳號。文化部計財司將各中直院團離退休干部的全部經費(含工資和醫療費)分別撥入指定帳號,由各中直院團離退休干部處專款專用,不得挪支。文化部離退休干部局在對各中直院團離退休干部工作實施全面檢查指導的同時,應監督此項經費的使用。另外,鑒于享受離休待遇的干部曾為黨的文藝事業和所在院團的建設與發展做出過很大貢獻,各中直院團理應為他們離休后的生活盡一份關心之情,因此,各中直院團還應從各自的經營收入中,每年定期為本單位離休干部,提供人均不低于500元的活動經費,對退休人員亦應提供年度人均200元的管理費。
  對中直院團的離退人員實行分散服務主要是:中直各院團應按規定的編制配備比例組成“離退休干部處”,參照中編〔1993〕5號文件的有關規定,按文化部離退休干部局的統籌辦法,全面履行離退休干部工作機構的職能,其中特別要在本院團安排好所屬離退休干部的政治學習,醫療保健,生活福利,休養和用車等方面的服務。
  目前,此方法先在中央樂團、中國京劇院、中央歌舞團等改革試點單位試行,在逐步理順、取得經驗的基礎上,再穩妥、有序地擴大統籌管理的內容和范圍。
  (三)建立以有利于藝術上擴大再生產為中心的經營機制
  自八十年代中期開始,中直院團為適應國家的經濟運作方式由計劃體制向市場體制的轉變,先后開辦了一批文化企業,開展了各種形式的“以文補文,多業助文”的經營活動,增加了一些收入,為中直院團能夠在捉襟見肘的窘境中生存下來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但是,由于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中直院團的經營活動勢單力薄,難具規模,難御風險。1988年,中直院團共開辦企業25個,平均每個企業實現年利潤13.6萬元,平均每個企業年上繳利潤1.88萬元;到1992年,中直院團開辦的企業增加到28個,平均每個企業實現年利潤15.4萬元,平均每個企業年上繳利潤4.09萬元。在長達五年的時間里,每個企業年平均增加利潤僅為1.8萬元;平均年上繳利潤也只有2.21萬元。所以,中直院團的經營創收對于國家差額補貼后尚存的巨大缺口來說,幾乎是杯水車薪,難濟于事。
  從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趨向以及一些藝術表演團體開展經營活動的成功實踐看,中直院團的經營規模要想形成充滿活力的主動格局,就必須轉變經營機制,從目前經營重復、頻道單一、自發封閉的分散式經營的狀態中擺脫出來,依靠中直院團的整體合力,與全國統一的大市場接軌,開展協作經營。
  中直院團的協作經營是指一種科學的、主動的、全方位的以及具有相當規模和效益的經營方式。所謂科學的,即是符合藝術生產規律和經濟運作規律的;所謂主動的,即是符合法規的自主行為;所謂全方位的,即是在經營開發文化藝術產品和項目的同時,面向包括文化市場在內的各類市場;所謂具有相當規模和效益,即是經營創收必須達到不僅解決中直院團的生存需要,并且能夠支持藝術上進行擴大再生產的程度。
  中直院團的協作經營應當在各院團經營實體獨立核算的基礎上,遵循自愿參加,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優勢互補,效益共享,風險共擔的作原則;在充分尊重各經營實體的意愿和要求的前提下,分別形成核心層、緊密層和松散層等多層次協作形式,實行有計劃地廣占頻道,多領域地進入市場開放式的集團聯營的協作戰略,運用市場規律和協作優勢,主動地占領市場,開拓市場。
  中直院團實行協作經營的益處在于:一是可以方便各經營實體的資金融通,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及時扶持那些投資效益好,回報率高,但卻難以獨家支持的經營項目;二是可以因各經營實體經營關系的變化,使其所歸屬的院團只享受效益成果,免遭債務牽連的困擾;三是可以通過具有相當規模的經營以及可觀的創收,推動藝術生產力的基本要素進入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以達不斷進行藝術上擴大再生產,繁榮社會主義文藝之目的。

 三、中直院團體制改革現階段操作方法
  中直院團的體制改革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具體操作起來政策性強、影響面廣,必須配之以切合實際、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才能實現預期的改革目標。在選擇操作方法時要十分慎重和講究,既要注意積極推進,又要注意穩妥可行;既要不斷加大力度,又要兼顧承受能力。其中,特別要注意以下三個環節:
  (一)圍繞藝術生產,實行動態分離
  加快和深化中直院團的各項改革,其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藝術生產,繁榮社會主義文藝。努力使人員分離與藝術生產相結合是不可忽視的問題。為此,中直院團實行聘用合同制和人員分離的工作可以圍繞藝術生產的實踐來進行,在組織藝術生產的動態過程中,有機地實現各類人員的科學分離。
  為了出精品、促繁榮,中直各院團在1994年都要組織一批劇節目的藝術創作和生產。在節目組臺和劇目建組時,要大膽采用新的管理體制,對藝術生產所需人員要合同進組,聘任上崗,在藝術生產的進程中,實行人員的動態分離,構成新的藝術生產群體的優化組合,進而通過新組合的滾動發展,最終在本院團實現新機制的全面運轉。
  (二)圍繞操作重點,實行規則調控
  為了使中直院團體制改革現階段的重點任務能夠積極穩妥地順利完成,就要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就要運用規則調控的方法,推動這一復雜進程健康有序地發展。為此,要高度重視與深化改革相配套的法規建設。
  1994年,文化部有關司局要圍繞改革中直院團的演出機制、人事制度和經營機制的操作重點,在調查研究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抓緊下列改革規章和實施辦法的制定和出臺:
  ——關于對中直院團實行演出補貼制的實施辦法;
  ——關于中直院團實行聘用合同制的若干規定;
  ——關于中直院團未聘人員的管理辦法;
  ——關于將勇進評劇團改建為中國北方戲曲藝術服務中心的方案。
  與此同時,中直各院團也要依照自己的實際,嚴格執行國辦發(1993)85號文件關于《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制度改革實施辦法》中的有關規定,改革分配制度,拉開分配檔次,并且按照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文化部的有關規定,本著改革精神,實事求是地制定本院團的“三定”方案和人事管理、財務管理、人員獎懲、醫療保險等方面的具體辦法,經備案或批準后,適時付諸實施。
  (三)圍繞改革試點,實行以點帶面
  為了取得經驗,指導全局,文化部已將中央樂團、中國京劇院、中央歌舞團、東方歌舞團列為中直院團體制改革的試點單位。在這些單位進行試點的基本思路主要是兩方面:一是摸索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形勢下,集中力量辦好國家劇院團的新經驗;二是探索國有藝術表演團體轉換機制的新路子。
  文化部有關司局要通力合作,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以積極的、科學的工作態度分析和論證試點單位在體制方面存在的弊端,以及革故鼎新的具體途徑和措施,通過督促、檢查試點單位的改革進程,保證改革試點工作正常順利地進行。此外,關于演出補貼及人員分流等各項保護扶持性措施要區別具體情況和藝術品種,首先在試點單位推行。
  各試點單位也要根據本院團的實際,根據改革進程的發展,盡快修訂、完善各自的改革方案,并實事求是地付諸實施。試點單位的改革要本著積極穩妥、勇于探索的原則,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擴大改革成果。
  未列入改革試點單位的中直院團不要等待觀望。要充分認識機不可失、時不我待的現實,主動與試點單位互通信息,交流體會,吸取經驗,互為借鑒,緊緊抓住當前有利時機,進一步加快和深化本院團的各項改革,積極發展本院團的各項建設事業。對于凡在改革進程上與試點單位并駕齊驅的中直院團,文化部有關司局同樣可以在其院團推行相應的保護扶持性措施。

 四、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為中直院團的體制改革提供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證
  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是加快和深化中直院團體制改革全過程須臾不可忽視的核心問題,也是各項改革沿著正確方向積極推進的主要保證。
  中直院團不論是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團長負責制,還是實行院團長負責制,都要建立起具有強大凝聚力的黨委領導班子,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政治領導作用,保證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并支持院團長(法人代表)依法行使職權。凡是關系到院團改革與建設的重大問題,黨委要認真進行討論,做出決定或提出建議。對院團長提出的中層干部人選,黨委要進行考察,討論通過,由院團長任命。
  中直院團的黨組織要在本院團深化改革的實踐中,不斷加強組織建設和思想建設,努力克服不同程度的軟弱渙散現象,健全組織生活制度,充分發揮基層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當前,特別要組織黨員認真學習《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和《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武裝全體黨員,理論聯系實際,運用這一理論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發現和研究新情況,提出和解決新問題。黨組織還要教育黨員積極投身改革大業,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顧全大局,無私奉獻,以實際行動帶領本院團廣大干部和群眾把各項改革和建設事業推向前進。
  中直院團的黨組織要把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始終貫穿于改革的全過程,啟發干部和群眾深刻認識:“在實現四個現代化的進程中,必然會出現許多我們不熟悉的,預想不到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尤其是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變革,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它涉及的面很大,涉及一大批人的切身利益,一定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復雜情況和問題,一定會遇到重重障礙。”團結干部和群眾樹立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感,正確處理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正確處理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關系,正確處理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的關系。
  中直院團的黨組織還要在改革層次不斷深化,改革力度不斷加大的新形勢下,切實加強對本院團工會和共青團的領導,充分發揮他們聯系群眾、聯系青年的橋梁作用和助手作用。要建立健全演職員代表會議制度,并支持他們按照有關規定積極開展工作,充分體現民主監督和群眾路線。同時,還要團結和發動本院團各民主黨派的人士以及有影響的藝術家獻計獻策,關心改革,傾聽他們的意見,發揮他們的作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李曉航

李曉航

執業證號:

12301201611423515

黑龍江東禹律師事務所

簡介:

黑龍江東禹律師事務所成立于2002年10月,是黑龍江省司法廳批準注冊的合伙制律師事務所位于北國冰城哈爾濱南崗經濟技術開發區,會展CBD。擁有300平方米的現代化辦公場所,本著現代化高配置的資源配置硬件辦公設備,同時擁有一支由31名優秀律師及行政管理人員及顧問組成的高素質專業化律師團隊。東禹律師以客戶為關注焦點;以質量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以創新求發展;追求個人、事務所、社會的和諧發展。 律師簡介 李曉航律師,2013年考取司法資格,一次性通過司法考試取得A證。現任哈爾濱市仲裁法學會委員,現執業于黑龍江東禹律師事務所。從業以來為多家企業解決復雜疑難問題,提供專業系統的法律服務。并且擅長辦理民商事疑難案件,曾擔任某某離婚案件律師,為當事人爭取最大化權益取得300余萬元財產。擅長婚姻家庭、合同糾紛、債權債務糾紛、遺產繼承糾紛和公司、企業法律顧問事務。 李律師希望以自己耐心、恒心、嫻熟的業務技能,為當事人爭取最大化合法權益。以己推人,把當事人的事當做自己的事來辦是一直秉承的信念!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李曉航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戰爭遺留爆炸物議定書》的決定

2010-04-2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動員法

2010-02-26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外交人員法(主席令 第19號)

2009-12-3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召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的決定

2009-12-26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任免的名單(2009年12月26日)

2009-12-26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2006-10-31)

2006-10-3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1983)

1983-09-02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草案)》的決定

1987-04-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1993修正)

1993-02-22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突尼斯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0-07-08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換屆選舉時間的決定

2001-10-27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2004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5-07-01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決議

2006-03-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

1982-08-23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決定

1991-03-02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

1996-05-15

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已修正)

1995-05-10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

2004-08-28

自然災害救助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

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

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

2014-04-25

國務院關于發布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3年本)的通知

2013-12-02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建設部省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

2013-12-02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3-07-18

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2011-03-19

證券公司信息隔離墻制度指引

2010-12-29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

2010-07-22

國務院關于印發玉樹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0-06-09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湘潭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0-02-05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爾巴尼亞共和國關于深化傳統友好關系的聯合聲明

2009-04-21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水县| 东乡族自治县| 迭部县| 南丰县| 白城市| 云霄县| 抚顺县| 寿阳县| 珲春市| 仙居县| 阜阳市| 商都县| 福州市| 武隆县| 光山县| 永安市| 沙湾县| 扎赉特旗| 偏关县| 城步| 孝义市| 宕昌县| 集贤县| 荣成市| 玉树县| 麻阳| 扶风县| 洱源县| 三台县| 左贡县| 冕宁县| 叶城县| 米泉市| 盘山县| 潜江市| 正定县| 霍邱县| 桂林市| 沙湾县| 东乌| 布尔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