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廳(局),本部直屬單位:
我部根據國辦發〔1991〕12號文件制定的《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文化部關于加強演出市場管理報告的實施辦法》,已商財政部、監察部、審計署、國家稅務局、中國人民銀行同意?,F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附件: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文化部
關于加強演出市場管理報告的實施辦法
一、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文化部關于加強演出市場管理報告的通知》(國辦發〔1991〕12號),制定本實施辦法。
二、“文藝演出經紀機構”系指按文化部《關于對文藝演出經紀機構實行演出經營許可證制度的規定》核準登記,從事演出經紀活動,實行獨立核算的全民所有制經濟實體;本辦法另有規定者除外。
三、申請成立文藝演出經紀機構,須按文化部《關于加強演出市場管理的報告》第二條規定的條件,向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出具下列文件、證明:
?。?、機構名稱、組織章程;
2、申報單位的
法人代表或負責人的任職文件;
?。?、申報單位的財務制度文件;
?。础巳艘陨蠈B殢臉I人員的資歷證明;
?。怠⒔洜I地點、營業用房和必備設施的使用證明;
?。?、單位注冊資金(二十萬元以上)的驗資證明;
?。?、申報單位上級主管部門的批準文件。
四、文藝演出經紀機構專職從業人員應具備下列條件:
1、一般專職從業人員須有高中以上學歷證明,其中主要專職從業人員須有大專以上學歷證明;
?。病⒅饕獙B殢臉I人員須有從事藝術工作或組織演出活動三年以上經歷的證明,其中專職財會人員須有相應的資格證明;
3、專職從業人員須有個人身份、履歷和就業證明,其中擬聘用人員須有原工作單位人事部門簽署的有關證明或所在地街道辦事處出具的求職證明。
五、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對各類文藝演出經紀機構負責審批,實行業務歸口管理。
在京中央部門、部隊系統、群眾團體以及中央部門所屬的企事業單位申請成立文藝演出經紀機構,須按規定備齊有關文件和證明材料,報文化部審批,核發《演出經營許可證》。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廳(局)負責審批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文藝演出經紀機構。各文化廳(局)應根據當地演出市場的實際情況和需要,從嚴掌握審批數量,限定經營范圍、地區,確保文化系統國營演出公司發揮主導作用。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廳(局)審批的文藝演出經紀機構,不得冠以“中國”、“中華”、“中央”、“全國”、“國際”或綴以“中心”等字樣。
文藝演出經紀機構不得設立分支機構。
六、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外商獨資企業申請成立的文藝演出經紀機構,只限在其所屬的符合規定條件的文化娛樂場所內組織營業演出。
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注冊的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外商獨資企業申請成立文藝演出經紀機構,須經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廳(局)簽署意見,報文化部審批后,由所在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核發專用《演出經營許可證》,并負責其日常管理工作。
在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注冊的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外商獨資企業申請成立文藝演出經紀機構,須報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由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廳(局)或其授權單位核發專用《演出經營許可證》,并負責其日常管理工作。
七、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所屬的演出公司是文化事業單位。凡從事演出經紀業務的演出公司,不擁有演出行政管理權。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授權承擔演出行政管理工作的演出公司,不再辦理演出經紀業務;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門交辦的節日慶典、禮儀性招待演出,各類文化藝術節演出,調演、匯演、紀念演出、評獎演出等演出活動不在此限。
八、“營業性組臺(團)演出”系指臨時邀約演職員進行售票或有廣告、贊助等收入的計劃外演出以及支付演出報酬的其它計劃外演出。專業藝術表演團體的營業演出和專業藝術表演團體間的合作演出以及群眾藝術館、文化館(站)組織的群眾業余演出不在此限。
九、文藝演出經紀機構舉辦營業性組臺(團)演出,必須按照文化部有關規定與被邀約的演職員所在單位簽訂
演出合同,在演出前二十日持演出合同副本、演出計劃表、節目單,報批準成立該文藝演出經紀機構的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審批,申領《臨時營業演出許可證》。審核機關須在十日內予以批復。
十、專業藝術表演團體演職員、藝術院校師生參加本單位以外的任何演出都必須經本單位批準。
參加營業性組臺(團)演出,按本辦法第九條規定辦理。
參加文化娛樂場所營業演出、拍攝影視、錄制音像制品,憑所在單位與邀約單位簽訂的合同,到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門辦理個人《臨時營業演出許可證》。
十一、個體演員和業余表演人員應邀參加營業性組臺(團)演出、文化娛樂場所營業演出、拍攝影視、錄制音像制品,須經簽發其演出資格證明的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批準,辦理個人《臨時營業演出許可證》。
十二、非演出經紀單位如需舉辦營業性組臺(團)演出,須經縣以上相應級別的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批準,并由批準部門指定演出承辦單位。演出承辦單位應與委托單位
簽訂合同,并按本辦法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演出業務和財務收支由承辦單位負責辦理。
十三、承辦外國及港、澳、臺地區藝術表演團體和個人來華(來大陸)商業性演出業務的文藝演出經紀機構,須經文化部批準。經批準的文藝演出經紀機構組辦上述演出,須備齊規定文件,報文化部審批,申領《臨時營業演出許可證》。
其它單位如舉辦此類演出,參照本辦法有關規定辦理。
十四、文藝演出經紀機構組臺(團)赴外省、自治區、直轄市演出,須報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廳(局)批準,到演出地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廳(局)申領《臨時營業演出許可證》。
十五、營業性組臺(團)演出的收入,按國務院頒發的《
現金管理暫行條例》有關規定,于當日全部送交開戶銀行,不得從演出收入中坐支現金。如需用現金時,可在《現金管理暫行條例》允許的范圍內,從開戶銀行支取現金。
十六、營業性組臺(團)演出取得的收入應全額繳納營業稅或工商統一稅,嚴禁私分演出收入,偷稅漏稅。
十七、專業藝術表演團體演職員、藝術院校師生參加本單位以外的營業演出、拍攝影視、錄制音像制品,其報酬(含單位應得收入和個人勞務報酬),由主辦單位或承辦單位根據演出合同通過有關開戶銀行支付給演職員所在單位,由所在單位在三十日之內按規定扣除應扣費用,并代扣代繳個人收入調節稅后,付給演職人員;個體演職員的報酬,由主辦單位或承辦單位通過有關開戶銀行支付給簽發其演出資格證明的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或授權單位,在三十日之內扣除管理費并代扣代繳個人收入調節稅后,付給個體演職員。對未按規定履行代扣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稅務機關按稅法有關規定處理。
主辦單位或承辦單位不得直接向演職人員支付報酬。
十八、凡營業演出,主辦單位或承辦單位除按規定支付演職人員報酬外,還須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有關規定支付著作權人報酬,并代扣代繳個人收入調節稅。對未按規定履行代扣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稅務機關按稅法有關規定處理。
十九、組織募捐性演出,主辦單位須持上級主管部門批準文件,按本辦法有關規定報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審批。其演出收入,一律通過銀行結算,除國家規定的必要開支外,全部用于募捐項目,由接受單位簽收。主辦單位須將演出收支結算報其上級主管部門備案。
二十、組織有廣告收入的演出,主辦單位須編制計劃和費用預算,按本辦法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領《臨時性廣告經營許可證》。演出所得廣告、贊助收入的盈余,應納入主辦單位收入,按國家現行財務制度的規定統一管理,不得私分。
舉辦有廣告、贊助收入的演出,主辦單位應接受政府文化、工商、稅務、財政、審計等部門的監督、檢查。
二十一、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對違反演出管理規定的單位,可分別予以警告,制止非法演出,凍結演出收入,沒收非法所得,處以非法收入兩倍的罰款,限期停業整頓,扣繳或吊銷《演出經營許可證》(含專用《演出經營許可證》)、《營業演出許可證》、《臨時營業演出許可證》的處罰。對直接責任者,由所在單位給予行政處分。情節惡劣,后果嚴重,影響極壞的,其上級主管部門應追究主要負責人的行政責任。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以上處罰可以并罰。
二十二、對違反演出管理規定,參與非法演出的演職人員,由所在單位給予行政處分,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分別予以沒收非法所得,罰款200元以上、非法收入兩倍以下,停止參加本單位以外任何演出活動半年至一年、停止個體演職員演出活動半年至一年,吊銷個人《臨時營業演出許可證》或撤銷演出資格證明的處罰。
以上處罰可以并罰。
二十三、各地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分級受理群眾檢舉、揭發的非法演出經營活動和有關演出管理部門以權謀私、處罰不力或不當事件,并視情況通報查處結果。
重大案件由文化部文化市場管理局負責查處。
二十四、被處罰對象對處理結果不服的,可在收到處罰決定通知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處罰機關的上級機關申請復議,受理機關應在收到復議
申請書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決定,特殊情況可適當延長。申請復議期間,不停止處罰執行。
二十五、《演出經營許可證》(含專用《演出經營許可證》)、《臨時營業演出許可證》及有關申報審批表格由文化部統一制定。
二十六、本實施辦法由文化部負責解釋。
二十七、本實施辦法自下發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