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流行性出血熱防治方案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0-11-15 · 7057人看過
  流行性出血熱(簡稱出血熱)是由病毒引起以幾種鼠類為主要傳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根據主要傳染源種類不同,本病分為野鼠型、家鼠型和實驗動物型三種類型。典型病例有發燒、出血和腎臟損害。由于病原學研究的進展,特異性實驗診斷方法的應用,對非典型病例已可能確診。
  近年來在流行病學研究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進一步掌握了本病的流行規律,發現哺乳動物中的嚙齒目、食蟲目、兔形目和食肉目中有30余種動物攜帶本病病毒;確定了黑線姬鼠和大林姬鼠為野鼠型出血熱的主要傳染源;褐家鼠為家鼠型出血熱的主要傳染源;基本上查清了我國的疫區范圍,明確了我國存在野鼠型、家鼠型和家鼠野鼠混合型3種出血熱疫區,這些研究進展使預防和控制本病的措施更有針對性。
  但是,近年來作為本病主要傳染源鼠類的數量增多,更多的疫區不斷被發現,發病率逐年上升,在農業區、林區和城鎮又不時有暴發流行,嚴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影響經濟開發、四化建設和國際交往。
  當前,防治本病尚缺乏經濟、簡便、特效的方法。但是實踐證明,在各級政府的重視和領導下,有農業、林業、水利、交通、城鄉建設等有關部門的積極配合,充分發揮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和衛生部門的作用,廣泛深入地進行宣傳教育,認真抓好組織工作,落實防治措施,完全有可能控制本病流行,有效降低其發病率和死亡率。

               預防部分



  近年的血清流行病學研究證明,黑線姬鼠和褐家鼠是流行性出血熱的主要宿主動物和傳染源;它主要由于接觸宿主動物及其排泄物經皮膚、消化道或呼吸道傳播,也可能經螨媒傳播;人群對本病普遍易感。近年家鼠型出血熱常有暴發流行。為了控制和減少發病,應采取以滅鼠為主的綜合性預防措施:疫區滅鼠要在搞好衛生和防鼠的基礎上,以藥物毒殺為主,結合滅鼠進行滅螨,同時做好疫源地的消毒和個人防護等工作。

 一、監測:
  監測是衛生防疫部門防治疾病的耳目,應作為一項經常性的工作抓好。但監測是手段,控制是目的,監測要為控制服務。出血熱流行病學監測包括:人間疫情監測、鼠間疫情(或稱宿主動物和傳染源)監測、疫區監測、病原類型監測、傳播途徑監測、易感人群免疫情況監測和預防(控制)效果監測等。各疫區應普遍開展人間疫情和鼠間疫情監測。
  (一)人間疫情監測:主要由相當于縣級防疫站來做。內容包括及時掌握確實的疫情,分析疫情動態和發展趨勢,為及時采取預防措施提供依據。疫情登記要詳細,必要時應進行個案調查和采血檢查抗體,以核實疫情。
  1.新發、偶發和散發地區:對每個病例都應進行個案調查,用間接免疫螢光方法進行血清學核實。
  2.高發地區:抽取50-100個臨床診斷病例,進行血清學核實。
  3.有條件的地區,可在流行高峰期或家鼠型出血熱暴發時,對臨床病例和發熱病人,抽樣檢測血清抗體,以檢查誤診和漏診情況。
  4.疫情統計分析:每年要畫出1張疫情分布地圖。發現病例隨時點出,1個點代表1個病例,以便觀測疫情發展趨勢。要統計歷年的發病數和病死數,計算發病率和病死率。統計逐月的發病數和發病率,明確發病高峰季節。
  (二)鼠間疫情監測:凡有條件的縣級防疫站,要逐漸查清疫區和非疫區宿主動物的種類、分布、密度和帶毒率,并進行宿主動物帶病毒率的動態調查。在帶病毒鼠聚集場所或病例較為集中的居民點,在其周圍200米范圍內進行疫區處理。
  1.監測地區:重要城市、港口和交通要道等。
  2.監測時間:在家鼠型和野鼠型出血熱發病高峰前進行。
  3.監測對象和數量:家鼠、野鼠各100只以上。實驗用的大白鼠等也要定期檢查。
  4.方法:對不清楚是否疫區的地區,可先應用免疫螢光法或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查抗體。已確定存在有本病疫情的地區,要同時檢測鼠類等動物特異性抗原和抗體攜帶情況。

 二、滅鼠防鼠:
  為了取得預防和控制本病的良好效果,必須加強領導,認真落實組織措施。以滅鼠為主,滅鼠和防鼠相結合。重視效果評價,堅持長期戰斗。
  (一)滅鼠
  1.指標:無論家鼠、野鼠,滅鼠后的密度都要低于3%。
  2.重點:在疫區普遍動員滅鼠的前提下,要著重抓好發病率大于十萬分之30的發病區的滅鼠工作,港口、機場、車站和碼頭等地也要重點滅鼠。
  3.時機:無論家鼠型、野鼠型出血熱,均要在本病流行高峰前進行滅鼠。家野鼠混合型疫區,春季著重滅家鼠,秋冬季著重滅野鼠。
  4.次數:每年進行2-3次突擊滅鼠,在高發病區,還要抓好經常性滅鼠措施的落實。
  5.范圍:以居民區內及其周圍3-5華里為重點。
  6.方法:以毒餌法為主,結合器械捕打和改變鼠的棲息條件。由于貓能攜帶病毒,本病疫區不宜提倡養貓。
  7.效果考核:毒鼠前后要用鼠夾法進行鼠密度調查。有條件地區可結合測抗體調查鼠感染率、測抗原調查鼠帶毒率。
  8.本病系通過接觸帶毒鼠或其排泄物傳播,因此在滅鼠時應盡量減少人與鼠的接觸。疫區應嚴禁玩弄鼠類,發動群眾滅鼠時,嚴禁采用交死鼠或鼠尾的做法,應根據效果考核的結果來評價滅鼠成績。
  (二)防鼠:新建和改建住宅時,必須遵照防鼠要求,安裝防鼠設施,以防止鼠類侵入。

 三、滅螨防螨:應根據各地具體條件,對高發病區的野外工地、工棚、宿舍或重發病村,用滴滴畏等有機磷殺蟲劑進行滅螨,同時要保持居室干燥、通風和一般衛生。盡量清除室內外草堆、柴堆,經常鏟除周圍雜草,以減少螨類孳生場所和叮咬機會。

 四、食品衛生及其管理:為了杜絕病從口入,要做好食品衛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在本病疫區特別是家鼠型疫區,除開展滅鼠工作外,要防止鼠類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剩飯菜必須加熱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五、加強消毒工作,對發熱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動物排泄物及其污染器物,以及死鼠等,均應進行消毒處理,防止污染環境。

 六、注意個人衛生和個體防護:凡是在疫區生活或勞動的人員,必須注意個人衛生,做好防護工作。包括:不直接用手接觸鼠類及其排泄物,不坐臥草地或草堆,勞動時注意保護皮膚,防止破傷,如有破傷應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時,要穿襪子,扎緊褲腿、袖口和腰帶,皮膚露出部位可涂防蚊劑,以防止螨類叮咬。

 七、嚴格執行《流行性出血熱實驗室安全制度和操作規程》,以防發生實驗室感染。

 八、野外作業工地的預防措施:水利、農墾、國防、橋梁、鐵路等野外作業工地,在施工前均應進行流行病學偵察和疫源的監測,如屬出血熱疫區或可疑疫源地,必須采取預防性措施,事先做好滅鼠防病工作。
  (一)施工前應開展滅鼠工作,鼠密度應控制在3%夾次以下。如工地內發現螨類,還應采取滅螨措施。
  (二)建立工棚時,應選擇地勢高、干燥和向陽的地方,工棚要搭成“介”字形,糧倉和廚房應與工棚分開搭蓋。
  (三)在野外施工時,盡可能不住工棚。必須搭工棚住宿時,住宿工棚亦應單獨搭蓋,架高床鋪(鋪面距地面不應低于0.5米),鋪不靠墻,鋪下不放雜物和食品。鋪草要噴灑殺蟲藥物,經常翻曬。宿舍、工棚應保持干燥、無鼠、無螨。
  (四)應搞好工地的環境衛生、食品衛生、食具消毒和食物保藏等工作。
  (五)搞好宣傳和培訓,抓好防治出血熱的“三早一就”(早發現、早休息、早治療,就近治療)措施。

              診斷和治療部分


 一、診斷依據:
  目前,特異性血清學診斷方法在基層單位雖已逐漸推廣,尚不能廣泛普遍應用,本病的診斷仍需以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和實驗室調查為主要依據。
  (一)臨床診斷依據:
  1.流行病學資料:在發病季節,于發病前兩個月內曾到過疫區,或有與鼠類直接和間接接觸,食用鼠類污染的食物或有接觸帶病毒的實驗動物史。
  2.癥狀:起病急,有發熱、頭痛、腰痛、眼眶痛(即三痛)、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常依次出現低血壓、少尿及多尿現象。
  3.體征:面、頸、上胸潮紅(即三紅)重者似酒醉貌,眼結合膜和咽部充血,軟腭、腋下、前胸等部位可見出血點(點狀、條索狀、集簇狀),并可伴有眼結合膜水腫及眼瞼、面部浮腫,腎區有叩擊痛。
  4.實驗室檢查:
  (1)早期尿中出現蛋白,且迅速增多,有紅細胞、管型或膜狀物。
  (2)血象: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偏低,隨著病程進展逐漸增高,淋巴細胞增多,并出現異型淋巴細胞,血小板數下降。
  (3)血生化檢查:血尿素氮(BUN)或非蛋白氮(NRN)升高。
  5.病程經過:病程中有發熱、低血壓、少尿、多尿及恢復期五期經過。不典型病例或經早期合理治療,可不出現低血壓或少尿期。
  (二)確診依據:
  經血或尿特異性抗原檢測陽性,血清特異性IgM抗體陽性或雙份血清特異性IgG抗體4倍增高者(間隔1周)。

 二、早期診斷:
  在流行地區,流行季節如有原因不明的急性發熱病人,應首先考慮本病可能,應仔細觀察以下臨床表現,并按疑似出血熱處理。
  (一)發熱伴有頭痛、腰痛、眼眶痛、全身痛及消化道癥狀。
  (二)體檢時應特別注意球結膜、面、頸及上胸部充血、皮膚、腋下出血點、咽部及軟腭充血、瘀點和腎區叩痛。
  (三)發熱病人如早期出現尿蛋白陽性(偶有尿蛋白陰性者),且迅速增加者。
  (四)血象檢查有血小板減少,出現異型淋巴細胞對本病診斷有幫助。
  (五)有條件單位可早期作血液和尿蛋白細胞內病毒抗原檢測,并檢測血清特異性IgM和IgG抗體。

 三、臨床分型:
  根據病情輕重對確診病例區分為五型:
  (一)輕型:
  1.體溫在39℃以下,中毒癥狀輕。
  2.血壓基本在正常范圍。
  3.除皮膚與/或粘膜有出血點外,無其他出血現象。
  4.腎臟損害輕微,尿蛋白在+-++,沒有明顯少尿期。
  (二)中型:
  1.體溫39~40℃,全身中毒癥狀較重,有明顯的球結膜水腫。
  2.病程中收縮壓低于90mmHg,或脈壓<26mmHg。
  3.皮膚、粘膜及其他部位有明顯的出血現象。
  4.腎臟損害明顯,尿蛋白可達“+++”,有明顯的少尿期。
  (三)重型:
  1.體溫≥40℃,全身中毒癥狀及滲出現象嚴重,或出現中毒性精神癥狀者。
  2.病程中收縮壓低于70mmHg,或脈壓低于20mmHg,并呈現臨床休克過程者。
  3.出血現象較重,如皮膚瘀斑,腔道出血。
  4.腎臟損害嚴重,少尿持續在5日以內,或尿閉2天以內者。
  (以上(一)、(二)、(三)型,各具備2項或2項以上者方可診斷。)
  (四)危重型:在重型基礎上,出現以下任何嚴重癥候群者。
  1.難治性休克。
  2.出血現象嚴重,有重要臟器出血。
  3.腎臟損害極為嚴重,少尿超過5天以上,或尿閉2天以上;或尿素氮超過120毫克/dl以上。
  4.心力衰竭,肺水腫。
  5.中樞神經系統合并癥,如腦水腫、腦出血、腦疝形成者。
  6.嚴重繼發感染。
  7.其他嚴重合并癥。
  (五)非典型:
  1.發熱在38℃以下,沒有中毒癥狀。
  2.皮膚或粘膜可有散在出血點。
  3.尿常規檢查陰性,或尿蛋白士。
  4.血或尿特異性抗原、抗體檢測陽性。

 四、治療:
  出血熱的特效療法已開始試用,療效有待觀察,目前仍然以綜合療法為主,應抓好“三早一就”(即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早期休息和就近治療)。特別應抓好發熱期的治療,認真把好“三關”(休克、出血及腎功能衰竭關)。
  (一)發熱期治療:
  1.早期臥床休息,給予高熱量、多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對嘔吐不能進食者應靜脈補充葡萄糖液。
  2.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發熱早期成人一般補液量為1500毫升左右,嘔吐、腹瀉者可酌情增加,盡量口服,不足部分靜脈補充。發熱后期(病程3~4日)多有血液濃縮,此時應抓緊預防性治療,給予靜脈補液。其補液量可參照體溫、血液濃縮程度及血壓情況給予,若有少尿傾向,應區別是腎前性還是腎性,以便合理補液。
  補液采取以平衡鹽液為主的綜合液體療法,同時注意熱量攝取(高滲葡萄糖)。部分病人發熱后期中毒癥狀重,有惡心、嘔吐,應依照病情調整酸堿平衡,以維持體內環境相對穩定。
  3.抗病毒藥物及免疫調整劑治療:病毒唑、恢復期血清、干擾素、聚肌胞、阿糖胞苷、環磷酰胺、轉移因子、植物血凝素、胸腺素及聯合抗過敏療法(阿糖胞苷、賽庚啶、654-2、阿斯匹林)等可在仔細觀察下試用。
  4.發熱后期,尿量每日少于1000毫升以下,可酌情應用利尿劑。
  5.對癥處理:高熱、中毒癥狀重者,可選用氫化考地松,每日100~200毫克,或地塞米松5~10毫克,稀釋后緩慢靜脈滴注。
  6.中藥的應用:可用丹參、黃芪和中醫辨癥論治。
  (二)低血壓期治療:
  本期治療以積極補充血容量為主,同時,應針對微循環功能障礙、酸中毒、心功能不全等,進行相應治療,力爭血壓盡快回升,4小時左右穩定,補充血容量應早期、快速、適量。
  1.補充血容量:
  (1)早期:收縮壓低于100毫米汞柱,或低于基礎血壓20毫米汞柱,脈壓小于26毫米汞柱,即應擴容補液。
  (2)快速:
  低血壓時靜脈快速滴注,100滴/分鐘左右。
  發生休克時,首次300ml液體在三十分鐘內靜脈推注,隨即靜脈快速滴入100ml(130~150滴/分),以后根據血壓回升情況及血液濃縮改善程度,調整補液量及速度,快速補液應注意液體溫度(適當加溫)及心肺情況。對老年及心功能不良者補液速度適當減慢。
  (3)適量:補液是否適量要觀察是否達到下述五項指標:
  ①收縮壓達90~100mmHg;
  ②脈壓大于26mmHg;
  ③心率100次/分左右;
  ④微循環障礙緩解;
  ⑤紅細胞、血色素及紅細胞壓積接近正常。
  (4)液體成份:以綜合性液體如平衡鹽溶液,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溶液為主,滲出嚴重者膠體液量可加大。有條件者可用血漿或白蛋白等膠體溶液。
  2.調整酸堿平衡:有酸中毒時可選用5%的碳酸氫鈉溶液,或3.64%三羥甲基氨基甲烷(THAM)。
  3.強心劑的應用:當血容量已基本補足,而心跳仍在140次/分以上者,可選用西地蘭或毒毛旋花子苷K。
  4.血管活性藥物的應用:一般不宜早期應用,經快速補液、強心、糾酸等處理血壓回升不滿意者,可酌情選用血管活性藥物。如:阿拉明、多巴胺等。
  5.中藥應用:在綜合治療的基礎上,可用生脈散、四逆湯、參附湯靜脈注射液等靜脈滴注。
  (三)少尿期治療:
  尿量在500~1000毫升/日為少尿傾向,尿量在500毫升/日以下為少尿,50毫升/日以下為尿閉。本期治療原則為穩定機體內環境,促進腎功能恢復。
  1.穩定機體內環境:
  (1)水及電解質平衡:在機能性少尿階段,每日可補充電解質溶液500~1000毫升,同時應用利尿劑,使尿量保持在50ml/小時以上,若進入器質性少尿階段,應限制液體量,即入量=出量+500~600ml液體,以高滲葡萄糖為主。
  除非有確切指征,證實有低血鉀外,一般應限制鉀鹽輸入。
  (2)熱量及氮質平衡:
  ①每日糖量不低于200克,熱量不低于1200卡,必要時可加用胰島素。
  ②維持酸堿平衡,對重癥酸血癥,二氧化碳結合力低于30容積%者,應酌情糾酸。
  2.促進利尿:
  (1)高效利尿劑:常選用速尿、利尿酸鈉、丁尿胺等。
  (2)血管擴張藥:可試用芐胺唑啉、心得安等。
  3.導瀉:常用甘露醇、硫酸鎂,中藥大黃、芒硝等。
  4.放血療法:由高血容量綜合癥引起的急性心衰肺水腫,可應用放血療法。
  5.透析療法:
  (1)透析指征:
  ①少尿超過5天或尿閉2天以上,經利尿等治療無效或尿量增加緩慢,尿毒癥表現日趨嚴重,血尿素氮大于80~100mg/dl。
  ②高血容量綜合癥保守治療無效,伴肺水腫、腦水腫及腸道大出血者,可與藥物治療同時進行。
  ③合并高血鉀(6.5毫克當量/dl),心電圖出現高血鉀圖形,用一般方法不能緩解者。
  ④凡進入少尿期后,病情進展迅速,早期出現嚴重意識障礙,持續性嘔吐、大出血、尿素氮上升速度快,每日超過20mg/dl(高分解代謝型),可不拘于少尿天數及血液生化指標,盡早透析。
  (2)方法: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6.中藥應用:可選用桃仁承氣湯、大陷胸湯、導赤散或八正散等。
  (四)多尿期治療:
  度過少尿期后,若尿量每日增至500-2000毫升為少尿向多尿移行階段,尿量超過2000ml為進入多尿期。而本病是否有多尿期,則以尿量是否達3000毫升以上為依據。本期治療原則為調節水、電解質平衡及防治感染。
  1.補充適量液體:對液體補充,原則上無需限制,但又不宜輸入過多,一般多尿開始后,補液量可為尿量的三分之二,以免延長多尿期(欠量補液)。要注意維持出入量及電解質平衡。老年患者特別要注意發生脫水和電解質紊亂。
  多尿期補液以口服為主。食欲不佳者可靜脈補液。
  2.支持療法:鼓勵患者食用營養豐富、易消化、含鉀量較高的飲食,對嚴重貧血者可酌情輸入新鮮血液。
  3.尿量超過3000毫升/日,應補鉀,以口服為主,必要時可緩慢靜脈滴入,同時注意鈉、鈣等電解質補充。
  4.對日尿量超過5000毫升者,可試用安妥明或雙氫克尿塞、去氧皮質酮、垂體后葉素、消炎痛等。
  5.中藥的應用:可選用金匱腎氣湯、麥味地黃湯。
  (五)恢復期治療:
  1.繼續注意休息,逐漸增加活動量。
  2.加強營養,給高糖、高蛋白、多維生素飲食。
  3.出院后可根據病情恢復情況,休息1-3個月;重型病例可適當延長。
  4.中藥應用:可選用參苓白術散、十全大補湯、六味地黃丸等。
  (六)合并癥的治療:
  1.心衰、肺水腫及呼吸窘迫綜合癥。
  (1)停止輸液,必要時減慢輸液速度,取半臥位,保持呼吸道通暢。
  (2)吸氧。
  (3)芐胺唑啉:一般應用5~10mg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緩慢靜滴,如情況緊急可采用0.3~1.0mg加入50%葡萄糖10ml稀釋后緩慢靜注。
  (4)強心利尿:可選用毒毛施花子苷K、西地蘭、氨茶堿等。
  (5)對呼吸急促、煩躁不安者,可應用苯巴比妥鈉、嗎啡或杜冷丁,但有中樞性呼吸衰竭及昏迷患者則應禁用。
  (6)根據具體情況給以降壓、導瀉、放血或透析等措施。
  (7)對呼吸窘迫綜合癥患者,可給地塞米松,必要時進行人工終末正壓呼吸。
  2.中樞神經系統合并癥的治療:
  此癥可選用苯巴比妥鈉、安定、阿米妥鈉、10%水化氯醛或付醛等鎮靜劑,亦可用654-2。對腦水腫引起抽搐可用20%甘露醇或選用速尿、丁尿胺等。
  3.高血鉀的處理:
  (1)25%葡萄糖液200ml;加入胰島素10單位,緩慢靜滴。
  (2)10%葡萄糖酸鈣20ml,加入50%葡萄糖40ml,緩慢靜推。
  (3)5%碳酸氫鈉80~100ml,緩慢靜滴,有高血容量者不用。
  (4)經以上處理無效者可進行透析。
  4.大出血治療:
  應鑒別出血原因有針對性地治療。如消化道出血可選用白藥,亦可試用去甲腎上腺素稀釋后口服(去甲腎上腺素4~5mg加入100ml水中,每日3次,每次30ml)。如為DIC或繼發性纖溶亢進引起大出血時給予相應處理。如有血游離肝素增高者,可用魚精蛋白。
  5.防治繼發感染:
  (1)加強病房衛生,避免交叉感染,并注意室內溫度。
  (2)注意飲食衛生,預防腸道感染。
  (3)加強無菌操作,作好口腔及褥瘡護理。
  (4)疾病的整個病程均要密切觀察體溫、脈搏、血壓、呼吸變化,及時檢查血象,認真體檢,以便早期發現感染病灶。
  (5)合并細菌感染時,可根據病情選用青霉素、氯霉素、紅霉素等。對腎臟有損害的卡那霉素、慶大霉素應慎用或不用。若雙重感染,可根據菌株種別進行治療。

 五、加強護理工作:
  各期護理重點:
  (一)發熱期:
  1.密切觀察體溫變化,作好高熱患者護理,體溫過高時應及時采用物理降溫,并與醫生聯系。
  2.及時查尿,觀察尿蛋白變化情況。
  3.定期測量血壓,以便及早發現低血壓傾向。
  (二)低血壓期
  1.嚴密觀察血壓變化情況,每15~30分鐘測量血壓1次,并作好記錄。
  2.注意補液速度,早期應快速補液,用血管活性藥物時,應根據血壓情況調整藥物滴入速度,防止血壓驟高驟降。
  3.注意尿量,及早發現少尿傾向。
  4.患者應絕對臥床,嚴禁搬動,以防血壓波動。
  (三)少尿期:
  1.準確記錄出入量,入量=出量+500毫升左右。
  2.做好病人清潔護理,定時幫助病人翻身,嚴防繼發感染。
  3.觀察出血情況。
  (四)多尿期,加強營養,注意水和電解質平衡。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朱星

朱星

執業證號:

15202201810018025

貴州八辯律師事務所

簡介:

朱星律師2009年畢業于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學士、管理學學士,中級經濟師、中級審計師,中國法學會會員,2009.07至2010.04:六盤水市廣播電視大學從事國際經濟法等課程教學工作;2010.04至2013.04在盤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從事授信審查、信貸主管、法律審查、風險管理等工作;2013.04至2018.05在貴州銀行從事法律、風控、內審、消保工作;2018.05至今任貴州八辯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專職律師,主攻知識產權、不動產、文化娛樂、互聯網、金融財稅、建筑工程等行業(領域)法律實務,2015起組隊研究新四板、新三版法律實務。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朱星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2019修訂)

2019-04-23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將國家技術委員會和科學規劃委員會合并為科學技術委員會的決議

1970-01-0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1983)

1983-09-0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95修正)

1995-02-28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關于中哈國界的補充協定》的決定

1998-11-04

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2002修訂)

2002-12-28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2004)

2004-10-27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

1995-02-28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刑事訴訟法實施問題的決定

1980-02-12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

1989-12-26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葡萄牙文本的決定

1993-07-02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

1998-12-2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共機構的徽記、印章、旗幟問題的決定

1999-04-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四)

2002-12-28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9修訂)

2019-04-03

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2014-08-07

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

2014-02-28

醫療廢物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634號國務院令

2013-01-30

關于印發《2011年流通環節食品安全整頓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1-03-28

國家人口計生委關于印發加強新時期人口和計劃生育統計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1-03-28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2011年全國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的意見

2011-03-20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0-10-26

國務院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

2010-04-17

廣播電臺電視臺播放錄音制品支付報酬暫行辦法

2009-11-10

國務院關于印發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的通知

2008-09-19

國務院批轉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關于當前抗震救災進展情況和下一階段工作任務的通知

2008-05-28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

2008-04-29

國務院關于在全國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2007-07-1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依法懲處非法集資有關問題的通知

2007-07-25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