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條例》有關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結合衛生系統的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衛生系統內部審計是國家審計體系的組成部分。
為了完善衛生部門及所屬事業、企業單位的自我約束機制,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維護財經法紀,改善經營管理,提高衛生事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審計機關未設立派駐機構的部門、單位實行內部審計制度。
第三條 衛生系統內部審計工作的依據:
1.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政策。
2.地方性法規和規章。
3.衛生部和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制定的規章制度。
4.本單位依照上級規章制度制定的不違背國家方針政策規定的實施辦法。
第四條 內部審計機構和審計工作人員:
1.審計機關未設派駐機構的各級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及其直屬大、中型事業、企業單位可以建立與本單位財務機構相平行、獨立的審計機構。
2.衛生部直屬大、中型事業、企業單位應當建立與本單位財務機構相平行、獨立的審計機構。其余單位可以根據需要配備職級相應的專職審計人員。
3.各級內部審計機構(含專職審計人員,下同),在本單位負責人領導下,獨立行使內部審計職權,并向其報告工作。
4.各級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的審計機構,業務上受同級審計機關和上級審計機構的指導,并向其報告系統中帶傾向性的財務收支和重要審計事項。
5.事業、企業單位的內部審計機構,業務上受上一級審計機構的指導,并向其報告工作。
6.審計人員應具備執行審計工作所需要的各種專業知識及完成審計任務的技能,并保持相對穩定。審計人員按干部管理權限的規定任免,事業、企業單位審計機構主要負責人的任免,事先應征得上一級審計機構的同意。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術職務,按國家和主管部門的有關規定評定和聘任。
7.審計人員要依法審計,堅持原則,實事求是,忠于職守,秉公辦事,不得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泄漏機密。
審計人員依法行使職權,受法律保護,任何人不準打擊報復。
第五條 內部審計機構的主要任務:
1.對本單位及所屬單位的下列事項進行審計監督:
(1)財務計劃及預算的執行和決算;
(2)基本建設資金的收入和支出;
(3)外匯的收入和支出;
(4)其它資金的來源、上繳、使用及分配;
(5)國家和單位資產的管理情況;
(6)經營成果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理性和合法性;
(7)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嚴密、有效;
(8)下屬單位的領導(包括廠長、經理)承包或者租賃期間的財務收支及有關的經濟活動;
(9)重要經濟合同、契約簽定的可行性、合法性、效益性。
2.對與境內、外經濟組織興辦合資、合作經營企業及合作項目所投入資金、財產、技術的使用及其效益、審計范圍內的其它事項進行審計監督。
3.檢查、評估本部門、本單位及下屬單位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情況。
4.對財務決算、報表、納稅申報、貸款申請、自籌基本建設資金來源等事項進行審簽。
5.對本系統行業管理中重大的帶傾向性的財務收支和經濟效益進行審計調查。
配合審計機關或上級審計機構進行必要的專題調查。
6.配合有關部門對貪污、盜竊以及由于工作失職或者失誤給國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行為進行專案審計。
7.宣傳貫徹審計法規,指導本系統的審計工作,制定內部審計的實施細則。
8.組織本系統內部審計人員進行聯合審計、專業培訓學習,交流經驗,統計有關資料。
9.辦理審計機關、上級內部審計機構交辦的審計事項和單位領導交辦的工作。
第六條 內部審計機構的職權是:
1.要求被審計單位按時報送財務計劃、預算、決算、會計報表、以及審計中所需要的有關文件、資料。
2.檢查被審計單位帳簿、憑證、報表、資金和財產,查閱有關文件、資料、收集有關經濟信息等。
3.參加本單位及下屬單位召開的與審計業務有關的醫療、教育、科研、財務、勞資管理等業務會議。
4.對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調查,并向有關單位和個人索取證明材料。
5.提出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糾正處理違反財經法紀行為和失實帳目的意見。
6.報經單位領導審批后,通報違反財經法紀的案件,表揚遵紀守法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
7.可以直接向上級審計機構或者國家審計機關反映審計工作中的重大事項。
8.對阻撓破壞審計工作及拒絕提供帳表和有關資料的,必要時經領導批準可采取封存帳冊、凍結資財等臨時措施和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第七條 單位可以在管理權限范圍內授予內部審計機構經濟處理、處罰的權限。
第八條 有關部門應向內部審計機構及時提供財務收支計劃、預算、決算、報表和有關文件、資料。
第九條 內部審計機構和審計工作人員應參與的工作:
1.年度財務收支計劃、經費收支預算的擬訂及分配。
2.基本建設投資計劃的擬訂和分配以及竣工項目的驗收工作。
3.制定本系統、本單位有關經濟方面的規章制度。
4.改革中有關經濟事項的會議及重大經濟事項決定前的可行性討論研究。
5.會計人員申請專業技術職務的業務考核。
6.本部門、本單位領導指定參與的事項。
第十條 內部審計工作的程序:
1.根據上級的部署和本單位的具體情況擬訂審計工作計劃,報經本單位領導批準后實施。
2.實施審計時,可以通知被審計單位。
3.對審計中發現的一般問題,可以隨時向有關單位和有關人員提出改進意見。審計終結提出的審計報告,應征求被審計單位意見,被審計單位應當在10日內提出書面意見,報送本單位領導。單位重要的審計報告應同時報送上級審計機構,部門的應同時報送同級審計機關。
4.對重大的審計事項提出的處理建議,報經本單位領導批準后,交被審計單位和有關部門執行。
5.被審計單位對處理決定如有異議,可以在15日內向上級審計機構反映,上級機構30日內作出復審結論和決定,在未改變審計決定前,仍應執行原決定。
第十一條 各級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和衛生部直屬單位可以根據本規定,結合本地區、本單位實際情況,制定實施細則,并抄報上級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和衛生部。
第十二條 本規定由審計署駐衛生部審計局負責解釋。
第十三條 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1986年12月5日發布的《衛生部直屬單位內部審計工作暫行規定》同時廢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的決定(1983)
1983-09-0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在沿海港口城市設立海事法院的決定
1984-11-14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守則
1998-11-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巴塞爾公約>締約方會議第三次會議通過的決定第Ⅲ/1號決定對<巴塞爾公約>的修正》的決定
1999-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突尼斯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2-10-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文物的規定適用于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古人類化石的解釋
2005-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臺灣省出席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方案的決定
1987-09-05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
1986-04-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對1978年底以前頒布的法律進行清理情況和意見報告的決定
1987-11-24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
1989-12-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分別制定法規和規章在深圳經濟特區實施的決定
1992-07-01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8-03-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的決定
2001-06-30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2014修訂)
2014-07-29民用機場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9修訂)
2019-04-03反興奮劑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2第一次修正)
2012-03-30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
2013-08-08國務院關于修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央預算單位2013-2014年政府集中采購目錄及標準的通知
2012-12-19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對原產于赤道幾內亞部分商品實施零關稅的通知
2010-06-09全國人口普查條例
2010-05-2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服務外包產業加快發展的復函
2010-04-07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環境保護部等部門關于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質量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05-11廣播電臺電視臺播放錄音制品支付報酬暫行辦法
2009-11-10國務院關于部委管理的國家局設置的通知(2008年)
2008-03-21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2007-11-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方案的通知
2007-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