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預防控制工作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的通知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1-01-15 · 9345人看過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體改辦等部門關于城鎮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指導意見的通知》中關于改革預防保健體系,切實做好預防保健工作等要求,為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工作,保護人民健康,保障經濟與社會發展與穩定,以衛生事業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為指導,在總結“九五”疾病預防控制經驗基礎上,我們組織制定了《全國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第十個五年規劃綱要》,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認真組織落實,并將實施進展及有關問題及時反饋我部疾病控制司。

  二00一年九月七日

  全國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

  一、前言

  “九五”期間,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各級衛生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結合國家和衛生體制改革的實際,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增強大衛生觀念,廣泛動員和爭取全社會參與;嚴格大衛生管理格局,充分發揮部門間的協同作用;加強法制建設,依法預防控制疾病,加大疾病防治工作力度;依靠科技進步,加強疾病監測,使突發衛生事件、不明原因的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實現了無脊髓灰質炎目標,基本實現了消除碘缺乏病階段性目標;注重衛生防疫防病專業人員培訓與培養,促進衛生防疫防病隊伍建設;加強衛生防疫防病工作科學化、規范化管理,實現了大災之后無大疫目標,基本完成了“九五”提出的重大疾病預防控制任務,為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高人民生命生活質量做出了重要貢獻。

  跨入21世紀的第一個五年,疾病預防控制工作面臨不可多得的機遇:建國五十年來,衛生防疫防病取得了豐富的經驗;建立了一支技術精通作風過硬的專業隊伍;政府對疾病預防控制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加大;疾病控制體制改革相關政策相繼出臺,建立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政策環境已經具備。

  但是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第一,預防和控制傳染病、地方病、寄生蟲病任務仍十分繁重。首先,雖然部分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傳染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地區間發展不平衡,一些傳染病、地方病、寄生蟲病的流行仍未得到有效遏止,新的傳染病還在不斷出現;同時,社會經濟發展,西部大開發、三峽庫區建設等帶來了交通發達、人口流動、生態環境的改變,勢必造成區域性的疾病流行范圍擴大,增大了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難度;另外,經濟貿易的全球化,國際旅游業的飛速發展也加速了一些傳染病全球化的進程,加快了新發傳染病傳播速度,也使一些過去得到控制的傳染病重新蔓延,預防和控制傳染病、地方病和寄生蟲病仍是我國今后相當長時間內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

  第二,由于人口動力學變化、人口老齡化發展,我國居民慢性退行性疾病、功能障礙性疾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日趨增多;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加快,帶來了空氣、水源、噪聲、化學性污染等環境、生態效應,也帶來城市人口激增、人口密度過高、住房和交通擁擠、生活空間變小、工作競爭壓力加劇等社會問題,以及隨之而來的由生物、環境、行為等引發的一系列影響健康的生存環境質量問題,迫切要求疾病預防控制從過去單一的生物醫學模式轉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從對個體防治疾病方式轉向綜合防治和群體干預方式,并注重對環境和人們行為危險因素的控制和干預工作。

  第三,市場經濟使衛生服務體系賴以存在的經濟基礎和社會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農村三級預防保健網由于投入不足,加之農村衛生人員業務水平偏低,不能適應農村衛生服務的需求。同時,部分農村居民全民衛生與健康意識較薄弱,難以適應高速發展的社會需求。

  第四,衛生資源配置和結構不合理。衛生資源配置重城市、輕農村,重醫療、輕預防,使一些城市的醫療資源擁有量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而符合全體公眾利益的、具有更大社會效益的預防保健、基本醫療、農村衛生等方面的工作,卻低水平重復建設,發展緩慢。衛生補助政策不盡合理,一些應由個人承擔的醫療服務由政府和集體包攬,而一些社會公益性的服務則向利用者集資或收費。不同專業、部門之間機構設置交叉重疊,條塊分割,協調配合不夠,使疾病預防控制與疾病監測的時效和質量難以得到保障,原本不足的衛生資源得不到合理的應用。

  第五,疾病預防控制手段落后,應急反應和綜合服務能力差,由于經費不足,一些先進的疾病診斷方法、預防控制措施得不到及時推廣普及。器材設備陳舊簡陋,信息滯后,監測處置手段落后,嚴重影響工作,和及時準確發現、控制疫情;同時缺乏一支訓練有素的公共衛生應急反應隊伍和相應保障機制,也嚴重影響及時處置突發衛生事件應變能力和疾病預防控制綜合服務能力的提高。

  二、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十五”大精神為指導,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發[1997]3號)和《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體改辦等部門關于城鎮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0]16號),落實財政部、國家計委、衛生部《關于印發<關于衛生事業補助政策的意見>的通知》(財社字[2000]17號)和《衛生部關于印發<關于衛生監督體制改革實施的若干意見>和<關于疾病預防控制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的通知》(衛辦發[2001]112號)精神,以《衛生事業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為指導,在各級政府領導下,堅持“以農村為重點,預防為主,中西醫結合,依靠科技進步和教育,動員全社會參與,為人民健康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新時期衛生工作方針,加強部門協調,強化大衛生觀念,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切實做好重大疾病的預防與控制,保護人民健康,保障經濟和社會發展與穩定。

  三、規劃目標

  (一)總目標

  加大改革力度,按照衛生改革總目標要求,建立和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積極預防和控制嚴重危害人民健康、影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與穩定的重大與重點傳染病、地方病和寄生蟲病;加強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網絡建設,開展社區綜合防治;引進適宜技術,建立健全滿足疾病預防控制需要的監測和信息管理系統,探索預防中毒與減少傷害的有效措施,提高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新發疾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的快速應急反應和處理能力;落實疾病控制經費補助政策,促進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的可持續發展。

  (二)工作目標(到2005年)

  1、體制改革

  (1)按照衛生部關于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組建職能分工明確、規模適度、精干高效,集疾病預防與控制、監測檢驗與評價、健康教育與促進、應用研究與指導、技術管理與服務為一體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

  (2)建立健全以直接面向人群,開展初級衛生保健和疾病綜合防治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和農村地區基層預防保健服務網絡。

  (3)完成《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編制標準》、《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工作規范》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考核標準》。

  (4)完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衛生事件信息報告系統,建立基本滿足疾病預防控制需要的信息管理系統。

  2、傳染病防治

  (1)加強鼠疫疫情監測和自然疫源地調查,強化區域性聯防,預防和控制人間鼠疫的發生和流行。

  (2)建立以防治霍亂為重點的腹瀉病監測控制系統,加速霍亂、O157:H7大腸桿菌等相關疾病快速診斷和檢測技術開發與應用。

  (3)在全國范圍內建成一個高效的艾滋病性病監測系統。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識,全民預防艾滋病和無償獻血知識知曉率在城市達到80%以上,在農村達到45%以上,在高危人群達到80%以上;加強有效預防措施和治療手段的研究和推廣應用,控制艾滋病、性病流行與傳播。

  (4)現代結核病控制策略人口覆蓋率達90%,涂陽結核病人的治愈率達85%.

  (5)98%以上的縣麻風病患病率控制在1/10萬以下,發病率降至0.5/10萬以下。

  (6)在全國建立敏感高效的流感監測網絡,提高預測預報流感流行趨勢的能力。

  (7)完善病毒性肝炎防治體系,降低主要高發流行的病毒性肝炎的病毒攜帶率和發病率。

  (8)全國出血熱的平均發病率控制在3/10萬以下,降低病死率。

  (9)提高對暴發疫情、新發傳染病及不明原因疾病發生的應急反應能力。

  3、疫苗可預防傳染病的控制

  (1)鞏固和提高兒童免疫接種率,推廣安全、有效、經濟效益顯著的疫苗,預防和控制麻疹暴發,進一步降低白喉、百日咳等疫苗可預防疾病的發病。

  (2)鞏固無脊髓灰質炎成果,提高對輸入脊髓灰質炎野病毒的發現與反應能力。

  (3)乙肝疫苗納入兒童計劃免疫,以省為單位12月齡兒童乙肝疫苗全程免疫接種率達到:城市90%以上,農村地區80%以上。

  (4)建立預防接種效果和安全評價系統,實施安全注射。

  4、地方病與寄生蟲病防治

  (1)建立健全碘缺乏病可持續性消除機制,90%以上的縣達到國家控制標準。

  (2)鞏固血吸蟲病防治成果,全國未控制地區平均居民糞檢陽性率控制在5%以下,控制成批急性血吸蟲病發生。繼續壓縮流行區范圍和有螺面積,降低江湖洲灘地區、高原山區易感地帶釘螺感染率和感染性釘螺密度,有條件地區積極采取環境改造方法消滅釘螺。

  (3)飲水型地方性氟(砷)中毒改水率達到45%,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改灶率達到40%,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改灶率達到95%.

  (4)配合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加強包蟲病、絳囊蟲病、大骨節病防治力度,降低患病率。

  (5)穩定瘧疾疫情,繼續降低發病率,防止暴發流行。

  (6)繼續加強重點地區絲蟲病監測,全國達到消滅絲蟲病標準。

  (7)加強腸道寄生蟲病監測與防治工作。

  5、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

  (1)明確各級防病機構和醫療機構的防治工作任務,建立健全防治隊伍和組織管理體系。

  (2)建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信息監測系統和評價指標體系,開展主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監測和死亡登記工作。

  (3)加強綜合防治示范點建設,地市級城市建立起綜合防治基地,重點開展高血壓、糖尿病、腫瘤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的人群防治工作。

  (4)開展全人群干預,加強重點人群管理,降低主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老年性疾病、精神障礙、營養性疾病、學生常見病和口腔疾病的危險因素水平。

  6、配合農村文明村鎮建設,加大改水、改廁和糞便無害化處理力度

  到2005年,農村改水受益人口達到95%,農村自來水覆蓋率達到60%.農村飲用水衛生合格率達到6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55%,糞便無害化處理率達到40%;到2015年,農村自來水覆蓋率達到80%,農村廁所普及率達到75%.

  四、策略與措施

  (一)堅持預防為主方針,強化政府職責,加強部門協調

  各級政府和衛生部門要繼續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增強大衛生觀念,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全面負責公共衛生和預防保健工作,切實加強政府對公共衛生工作的領導,將重大疾病預防控制納入政府社會經濟發展“十五”規劃;加強對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宏觀調控,逐步探索新形勢下疾病預防控制策略,加強衛生系統內部與社會各有關部門間的協調合作,認真執行《關于衛生事業補助政策的意見》、《關于醫療衛生機構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等文件,實行優惠傾斜政策,增加對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投入,加強預防保健機構的建設,優先保證重大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必需的資金;通過法律、行政、經濟、教育等多種手段,促進疾病預防控制措施的落實,以充分體現黨和政府對人民的關懷,切實保護人民身體健康。

  (二)進一步深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的改革

  認真落實《關于城鎮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指導意見》提出的建立綜合性預防保健體系的要求,重點抓好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建設,努力建設適應國情、滿足預防保健需求、分工明確、規模適度、布局合理、精干高效的國家、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市)、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使其成為具有疾病預防控制、衛生檢驗、監測與評價、健康教育,能承擔轄區預防保健業務技術指導、培訓咨詢、調查研究、信息處理以及傳染病流行、不明原因疾病、中毒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調查處理等功能的綜合性預防保健機構。城市構建以直接面向人群,開展初級衛生保健和疾病綜合防治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完成疾病預防控制基礎性工作任務。

  健全農村地區基層預防保健服務網絡,加強以突出農村地區為重點的疾病預防控制戰略研究,探索和實施在新形勢下適應廣大農民需要的衛生預防保健服務措施;加強對西部地區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支持力度,促進各項疾病預防控制措施的落實;繼續開展三峽庫區疾病監測工作,加強與貧困地區致貧相關的疾病防治工作,幫助盡早改變西部落后的衛生狀況,保障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

  (三)嚴格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科學化與規范化管理,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全員整體素質

  進一步加強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科學化管理,完成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設置、人員編制、基本裝備標準的研究制定,并加強督導落實;完善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規范;推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考核評估制度,制定疾病預防控制工作[cz1] 考核檢查和質量評估標準,強化機構自律性管理。

  結合《醫師法》的貫徹實施,強化全員培訓,建立規劃有序的在職人員培訓機制,提高公共衛生執業醫師執業能力;大力培養各級在職的疾病預防控制管理干部,形成一支掌握現代管理知識和技術、懂經濟、通法律的管理隊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調整人才結構,吸引優秀衛生人才從事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繼續開展應用型公共衛生研究生的培養工作,建立現場流行病學人員培訓項目,為現場流行病學高級人才的培訓培養摸索經驗,改善疾病預防控制人才儲備缺乏的現狀,切實提高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綜合防病和應變服務能力。

  (四)完善疾病預防控制法規,強化法制管理

  以貫徹《傳染病防治法》為重點,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法制建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不斷提高我國傳染病防治工作法制化管理的水平。推進《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修訂工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立法,開展疾病預防控制、公共衛生相關衛生法律、法規、規章、政策、標準、規劃的衛生學評價,為建立健全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法律法規體系提供科學依據,從法律上規范疾病預防控制,增強依法防制疾病的可操作性,使相關法律法規更有利于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開展,更有利于保護人民的健康。

  (五)加強疾病監測,提高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反應能力

  加強對影響人群生活、學習、工作等生存環境質量及生命質量危險因素的衛生學監測,對傳染病、地方病、寄生蟲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職業病、公害病、意外傷害、學生常見病、營養性疾病、精神障礙等重點疾病發生、發展和分布的規律進行流行病學監測及防制管理;積極引進適宜技術,提高疾病預防控制、公共衛生技術綜合服務和相關事件應急反應能力;進一步完善疾病監測與報告制度,完成全國疫情報告系統信息網絡建設,提高信息收集、分析、反饋、利用能力,逐步建立起適應現代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要求的信息系統,為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科學決策提供依據;提高對暴發疫情和突發緊急衛生事件的發現、報告的靈敏性,迅速、高效、科學、有序地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災害、疾病、衛生污染事故的危害,保護人民健康,維護社會安定,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六)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促進衛生防病和社會大衛生工作

  要充分發揮各級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的組織協調作用,調動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在重大疾病、地方病、重大中毒防治和救災防病工作方面的積極性,推動衛生防病工作。要繼續通過開展創建衛生城市、衛生鎮活動促進城鎮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和衛生管理水平的提高。繼續以改水改廁為重點,帶動農村環境衛生的整治,預防和減少疾病的發生。城鄉都要緊密結合衛生防病工作,廣泛發動群眾開展除四害活動。

  加大衛生宣傳教育力度,提高群眾自我保健意識,引導鼓勵

  群眾改變個人衛生行為,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高衛生素質,增進健康。

  (七)依靠科技進步,推廣適宜技術,實施有效干預措施,提高疾病防治能力

  依靠科技進步,鼓勵科技和管理創新,繼續加強對疾病預防控制措施和適宜技術的研究、開發、推廣和應用,有重點地引進新技術,積極利用科學有效的疾病預防控制的策略、措施和手段,改善疾病與健康危險因素監測檢驗條件,促進衛生防疫防病人員的整體素質和公共衛生、疾病預防控制綜合服務能力的提高。

  逐步推廣安全、有效、經濟的疫苗的使用,不斷擴大免疫規劃服務內容;加強對新疫苗免疫策略研究,建立起適合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健康需求的免疫預防服務體系;積極改進免疫服務措施和途徑,增加特殊人群接受免疫服務的機會;進一步降低疫苗可預防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最大限度地保護兒童健康。

  (八)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爭取多方支持

  進一步加強與國際組織、政府和非政府多邊與雙邊的項目合作與技術交流,通過爭取國際社會資金與技術援助,支持重點地區、重點項目、重點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開展;鼓勵和支持社會團體、生產企業、非政府組織等在政府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參與疾病預防控制活動。

  五、監督評價

  《全國疾病預防控制“十五”規劃綱要》,是我國疾病預防控制工作進入21世紀后的第一個疾病預防控制五年規劃,其執行的質量及效果將直接影響到下一個五年規劃以至更為長期的工作。為此,在“十五”期間,要建立健全疾病預防控制目標評價系統,通過多種方式對規劃的執行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與評價,及時發現問題,總結經驗,使《全國疾病預防控制“十五”規劃綱要》能夠更好地落在實處。各地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對基層的監督指導,掌握進度和評估質量,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調整和完善預防控制措施,確保規劃目標的實現,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延長健康壽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竇紅

竇紅

執業證號:

13201201511235732

北京市京師(南京)律師事務所

簡介: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竇紅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深海海底區域資源勘探開發法

2016-02-26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環境污染防治法

1995-10-30

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

1985-06-18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1985-01-21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

1982-12-04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駐軍法

1999-12-2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2000-10-3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柬埔寨王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0-03-01

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2006-03-15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9修訂)

2019-04-03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9修訂)

2019-04-03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

奧林匹克標志保護條例(2018年修訂)

2018-06-30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

浙江省行政規范性文件異議審查處理辦法

2014-12-10

供電企業信息公開實施辦法

2014-03-10

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

2013-11-08

國務院關于石家莊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1970-01-01

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全國社會救助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1970-01-0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201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

2013-05-16

校車安全管理條例

2012-04-05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的決定

2011-04-22

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

2010-11-21

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2010年5月4日)

2010-05-04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湘潭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0-02-05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

2009-03-17

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

2008-11-10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全國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檢查驗收工作的通知

2007-12-10

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

2007-07-11

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2007-06-03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