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是由鼠疫桿菌引起死亡率高的烈性傳染病。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衛生條例》將該病規定為國際檢疫傳染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規定為檢疫傳染病,《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為甲類傳染病。鼠疫包括動物間鼠疫和人間鼠疫,人間鼠疫一般由動物間鼠疫傳播而來,主要包括腺鼠疫和肺鼠疫。為防止鼠疫由國外傳入或由國內傳出,保證全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系統在口岸鼠疫疫情發生和流行時能依法高效、有序地進行應急處理,保護人民身體健康,保障我國對外貿易和對外經濟的發展,維護社會的安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及其《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其《實施辦法》、國務院辦公廳《國家鼠疫控制應急預案》(國辦發〔2000〕57號)的有關規定,結合出入境檢驗檢疫工作的實際,制定本預案。
根據出入境檢驗檢疫工作的實際,本預案將劃分為國外發生鼠疫大流行、出入境交通工具和人員發生鼠疫疫情、國境口岸地區發生鼠疫疫情幾種情況,分別采取相應控制措施。
1.鼠疫應急反應工作組織機構
在國外發生鼠疫大流行,出入境交通工具和人員發生鼠疫疫情時,成立鼠疫疫情應急反應控制臨時工作組,臨時工作組由技術小組、聯絡協調小組、后勤小組、治安小組組成。發生鼠疫疫情時,國家質檢總局、直屬局、分支局及臨時工作組主要職責是:
1.1 國家質檢總局:負責監督、指導疫情應急工作;在本系統范圍調配技術力量;向國務院報告疫情和請示發生疫情時口岸的關閉和關閉口岸的解除。
1.2 直屬局:指導、協調分支機構的疫情應急工作;在轄區內調配技術力量;向國家質檢總局和當地政府報告疫情,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通報疫情信息。
1.3 分支局:負責疫情應急處理措施的具體實施。
1.4 臨時工作組。
1.4.1 技術小組:負責控制傳染源和保護健康人群,包括病人的臨床診斷、隔離、治療、留驗,健康人群的預防投藥和接種;負責流行病學調查,查明疫情性質、發生過程、發生原因,并對流行趨勢做出判斷,劃定疫區、疫點和大小隔離圈;負責切斷傳播途徑,實施消毒、殺蟲、滅鼠和國內外疫情監測,開展衛生健康宣傳教育等;負責對應急措施及時評價,以便修正和補充應急措施。
1.4.2 聯絡協調小組:負責及時向當地政府及衛生行政部門、防疫部門以及上級機關通報疫情控制和處理情況。協助技術小組做好鼠疫預防工作的宣傳,掌握疫情處理動態,通報綜合信息。
1.4.3 后勤小組:負責聯系協調保障應急工作經費、檢疫用車、相關物資及時到位,供應藥械,保障臨時工作組與疫區通訊聯絡的暢通,協助有關方面做好隔離、檢疫、警戒等工作。
1.4.4 治安小組:負責聯系協調疫區警戒和隔離圈的管理及交通管制、安全保衛工作,維護封鎖地區的生產、生活秩序。
2.鼠疫疫情緊急狀態及疫情的判定
2.1 鼠疫疫情緊急狀態的種類。
鼠疫緊急狀態是指國外、國境口岸、交通工具上人間鼠疫和動物間鼠疫突然發生、來勢兇猛、危害或潛在危害嚴重,必須采取應急控制措施的情況。根據出入境檢驗檢疫工作的實際,將鼠疫緊急狀態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2.1.1 國外發生鼠疫大流行。
世界衛生組織公布和國外政府部門公布發生鼠疫流行,而且有可能傳入我國的重大威脅時。
2.1.2 出入境交通工具、人員發生鼠疫疫情。
2.1.2.1 出入境人員中發現染疫人、染疫嫌疑人。
2.1.2.2 在出入境交通工具上或貨物中發現有感染鼠疫的動物。
2.1.2.3 在出入境交通工具上有人因非意外傷害死亡而且死因不明,后經確診為患鼠疫死亡者。
2.1.2.4 交通工具上嚙齒動物有反常死亡,并且死因不明的。
2.1.3 國境口岸地區發生鼠疫疫情。
2.1.3.1 口岸地區發生人間鼠疫。
2.1.3.2 口岸地區發生鼠間鼠疫。
2.1.3.3 在口岸地區或出入境查驗過程中發現染疫動物及染疫的旱獺等鼠疫宿主動物及其產品。
2.2 疫情的判定標準(GB15991-1995)(附一)。
2.2.1 鼠疫染疫人的判定。
2.2.1.1 鼠疫疑似病例。
在口岸檢疫查驗時,對來自疫區的人員,當發現有局部淋巴結腫大、劇烈疼痛、高熱、寒戰、肺部炎癥表現或有全身中毒癥狀時,現場工作人員應立即進行以下診斷:
流行病學分析:病人在發病前10天,有無去過鼠疫疫區;有無接觸過可疑鼠疫病人、不明死因的鼠類及其他嚙齒類動物;有無獵取、剝食嚙齒動物及其他可染疫動物,如旱獺、狐貍、猞猁等;患者所在的地區是否是鼠疫疫區;是否進入過鼠疫實驗室或接觸過鼠疫實驗用品等。
臨床表現:突然發病,高熱,白細胞劇增,在未用抗菌藥物(青霉素無效)情況下,病情在24小時迅速惡化并具有下列癥候群之一:
a.急性淋巴結炎,腫脹,劇烈疼痛并出現被迫性體位;
b.呼吸困難,咳血性痰;
c.具有毒血癥候,迅速虛脫;
d.伴有重度中毒癥候的其他癥候群;
e.在沒有接種過鼠疫菌苗的病人血清中,被動血凝試驗1:40以上滴度的抗鼠疫桿菌F1抗體。
根據流行病學分析并具備臨床癥候群之一者,在不能排除鼠疫時,可確定為鼠疫疑似病人。
2.2.1.2 鼠疫確診病例。
對鼠疫疑似病例進行以下實驗室檢測,具備下列之一者確診為鼠疫病例。
細菌學檢查(附二):鏡檢、細菌培養、噬菌體裂解試驗三項陽性者,可確診為鼠疫患者。
血清學診斷(附三):患者2次(間隔10天)采集血清,用被動血凝試驗檢測F1抗體呈現4倍以上增長,可確診為鼠疫病例。
各口岸檢驗檢疫局應建立鼠疫強毒實驗室(實驗室布局圖見附四)。
2.2.1.3 染疫嫌疑人的判定。
凡接觸過鼠疫感染的環境及可能傳播鼠疫的人。
2.2.1.4 交通工具疫情的判定。
2.2.1.4.1 船舶、航空器、列車及其他車輛到達時,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為染有鼠疫:
a.船舶、航空器、列車及其他車輛上有鼠疫病例的;
b.船舶、航空器、列車及其他車輛上發現有感染鼠疫的嚙齒動物的;
c.船舶上曾經有人在上船6日以后患有鼠疫的。
2.2.1.4.2 船舶、航空器、列車及其他車輛在到達時,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為染有鼠疫嫌疑:
a.船舶上沒有鼠疫病例,但曾經有人上船后6日以內患鼠疫的;
b.船舶、航空器、列車及其他車輛上有嚙齒動物反常死亡并且死因不明的。
3.鼠疫疫情的應急反應
3.1 國外發生鼠疫大流行的應急反應。
3.1.1 國外發生鼠疫大流行,一旦得到政府部門證實,而且有傳入我國的重大威脅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第六條和《封鎖隔離和解除封鎖隔離程序與責任》(附五)的有關規定,會同有關部門,向國務院報請《關于××國發生鼠疫關閉××口岸的請示》并由國家質檢總局起草國務院關閉口岸令。根據國務院令,檢驗檢疫機構會同有關部門立即關閉口岸,禁止交通工具和人員出入境,并采取其他緊急措施。
3.1.2 國外發生鼠疫疫情大流行,一旦得到政府部門的證實,而且有傳入我國的威脅時,國家質檢總局應及時將疫情通報全國各檢驗檢疫局,各檢驗檢疫局依據《人間鼠疫疫區處理標準及原則》(附六)和《國家鼠疫控制應急預案》(國辦發〔2000〕57號)的規定,配備一定的鼠疫疫情處理裝備(附七),采取以下措施:
3.1.2.1 實施嚴格的入境檢疫,防止染疫人、染疫交通工具、染疫嫌疑人、染疫嫌疑交通工具入境。發現染疫人、染疫嫌疑人時立即采取緊急措施;對可能攜帶嚙齒動物的交通工具、貨物實施嚴格的衛生處理。
3.1.2.2 加強口岸嚙齒動物的監測和控制工作,開展滅鼠、滅蚤工作。
3.1.2.3 加強在口岸范圍開展鼠疫防治知識宣傳教育。
3.1.2.4 根據鼠疫疫情情況,組織鼠防專家開展疫情傳入風險評估、研究進一步的應對措施。
3.1.2.5 對口岸的有關人群進行醫學監測、貨物及其場所進行媒介生物監測,口岸各有關單位發現疑似感染鼠疫的人員或隱藏鼠疫媒介的貨物,及時通知檢驗檢疫機構。
3.1.2.6 根據《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動物鼠疫流行判定標準》(GB16883-1997附錄A)(附八),調查口岸地區地理學、動物學、病原學、血清學等各項指標,判定鼠疫流行狀態。
3.1.3 國外鼠疫大流行被政府部門證實停止流行時,國家質檢總局依據相關規定會同有關部門,向國務院報請《關于××國鼠疫停止流行重新開放××口岸的請示》并由國家質檢總局起草國務院解除關閉口岸通知。
國務院發布解除關閉口岸通知后,檢驗檢疫機構會同有關單位根據國務院通知,恢復交通工具和人員出入境。
3.2 出入境交通工具、人員發生鼠疫疫情的應急反應。
3.2.1 對鼠疫病人或鼠疫疑似病人實施隔離治療。
3.2.2 對染疫嫌疑人實施除蟲,并且從到達時算起,實施不超過6日的就地診驗或者留驗。在此期間,船上的船員除因工作需要并且經檢驗檢疫機關許可外,不準上岸。
3.2.3 對染疫人、染疫嫌疑人的行李、使用過的其他物品和檢驗檢疫機關認為污染嫌疑的物品,實施除蟲、消毒。
3.2.4 對染疫人占用過的部位和檢驗檢疫機關認為有污染嫌疑的地方,實施除蟲、消毒。
3.2.5 船舶、航空器、列車和其他交通工具實施除蟲、除鼠,除蟲、除鼠應當在卸貨以前進行。
3.2.6 卸貨應當在檢驗檢疫機關的監督下進行,并且防止卸貨的工作人員遭受感染,必要時,對卸貨的工作人員從卸貨完畢時算起,實施不超過6日的就地診驗或者留驗。
3.2.7 通知港務監督、航空管理、邊防檢查部門采取措施,禁止其他交通工具靠近和人員上下該交通工具。禁止該染疫交通工具裝卸貨物、行李及其他物品。對鼠疫染疫嫌疑人實施就地診驗或者留驗。
3.2.8 發現鼠疫疫情后,應立即向上級檢驗檢疫機構報告,直屬檢驗檢疫局應立即上報國家質檢總局并通報當地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最遲不得超過24小時。
3.3 口岸地區發生鼠疫疫情的應急反應。
在口岸地區發現鼠疫疫情時,應立即采取以下應急措施:
3.3.1 迅速了解情況,掌握疫情態勢,確定疫情的嚴重程度和由國內傳出的危險程度,向當地人民政府以及衛生行政部門和衛生防疫機構通報,并立即上報上級檢驗檢疫機構。
3.3.2 建議當地人民政府組成鼠疫疫情應急反應控制臨時指揮部,檢驗檢疫機構等部門參加。
3.3.3 建議臨時指揮部組織檢驗檢疫機構、口岸辦、海關、邊防檢查、港務監督、航空管理、衛生、藥品監管、計劃、財政、公安、教育、工商、農業、經貿、民政、信息產業、交通、新聞、廣電等有關部門密切配合,采取緊急處理措施,搶治鼠疫患者,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做好疫區內口岸的出入境交通工具、人員、貨物管理和疫區內生產、生活安排,保證疫情控制工作順利進行。
3.3.4 發生疫情口岸的出入境交通工具、人員、貨物,由檢驗檢疫機構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國境衛生檢疫;對出入疫區的人員、交通工具、物質,按《國內交通衛生檢疫條例》實施交通衛生檢疫。
3.3.5 直屬檢驗檢疫局認為有疫情傳出重大危險的,立即向國家質檢總局報告,通報當地人民政府以及衛生行政部門和衛生防疫機構,并由國家質檢總局會同有關部門報請國務院決定,可以關閉有關口岸。口岸的關閉、解除以及有關部門的工作按國外發生鼠疫大流行時關閉和解除關閉口岸的規定執行。
3.3.6 禁止鼠疫染疫和來自疫區的可能染疫的旱獺等鼠疫宿主動物及其產品入出境。對來自境外疫區的非法入境旱獺等鼠疫宿主動物及其產品,一經發現一律就地銷毀。
3.3.7 當口岸發生重大鼠疫疫情和特別重大疫情時,按《國家鼠疫控制應急預案》(國辦發〔2000〕57號)規定執行。
附:一、《鼠疫診斷標準》(GB15991-1995)〔《傳染病診斷國家標準匯編》〕(略)
二、《鼠疫細菌學檢查方法》(GB16883-1997附錄B)〔《傳
染病診斷國家標準匯編》〕(略)
三、《間接血凝試驗方法》、《鼠疫間接血凝試驗質控標準》(GB168
82-1997附錄C、D)〔《傳染病診斷國家標準匯編》〕(略)
四、強毒室布局圖(略)
五、《封鎖隔離和解除封鎖隔離程序與責任》(GB15978-1995
附錄A)〔《傳染病診斷國家標準匯編》〕(略)
六、《人間鼠疫疫區處理標準及原則》(GB15978-1995)〔《
傳染病診斷國家標準匯編》〕(略)
七、《鼠疫疫情處理的裝備要求》(略)
八、《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動物鼠疫流行判定標準》(GB16883-19
97附錄A)〔《傳染病診斷國家標準匯編》〕(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的決定
2010-06-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國人民解放軍保衛部門對軍隊內部發生的刑事案件行使公安機關的偵查、拘留、預審和執行逮捕的職權的決定
1993-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十二號
2009-04-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敘利亞共和國政府文化合作協定的決議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失效]
1982-03-08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93修正)
1993-03-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2001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2-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1991修訂)
1991-04-0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
2000-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
1980-02-12關于處理違法的圖書雜志的決定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6-05-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決定
2000-08-25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2014修訂)
2014-02-19出版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實施細則
2017-12-06殘疾人教育條例(2017修訂)
2017-02-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的通知
2014-01-28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農業部關于加快轉變東北地區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11-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的意見
2010-07-13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關于加快發展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若干意見的通知
2009-10-03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士兵服役條例
1999-06-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當前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8-12-0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46號
2008-12-31關于印發《國資委直屬機關黨委常委會工作制度》的通知
2008-09-01關于房改售房工作中幾個具體問題處理意見的通知
2008-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