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解讀】本條是關于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的規定。
勞動合同的解除是勞動合同制度中最關系雙方利益的行為, 目前,勞動合同方面發生的大量爭議,大多是由于解除合同而引起的。有的企業片面強調其用人“自主權”,隨意解除勞動合同,損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有不少勞動者誤解“擇業自由”,任意跳槽,甚至不辭而別,影響企業勞動力的正常流動。 因此,我國將勞動者的保護重點放在合同解除上。了解并切實執行有關勞動合同解除上的規定和制度,有助于理順勞動關系,規范勞動合同管理,維護勞動關系雙方的正當權益。
一、勞動合同解除的概念
勞動合同的解除,是指勞動合同在訂立以后,尚未履行完畢或者未全部履行以前,由于合同雙方或者單方的法律行為導致雙方當事人提前消滅勞動關系的法律行為。可分為協商解除、法定解除和約定解除三種情況。本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此為協商解除,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完全自愿的情況下,互相協商,在彼此達成一致意見的基礎上提前終止勞動合同的效力。
二、勞動合同協商解除的條件
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后,雙方當事人必須履行合同義務,遵守合同的法律效力,任何一方不得因后悔或者難以履行而擅自解除勞動合同。但是,為了保障用人單位的用人自主權和勞動者勞動權的實現,本法規定在特定條件和程序下,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且不違背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情況下,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必須符合以下幾個條件:
1.被解除的勞動合同是依法成立的有效的勞動合同;
2.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必須是在被解除的勞動合同依法訂立生效之后、尚未全部履行之前進行;
3.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均有權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請求;
4.在雙方自愿、平等協商的基礎上達成一致意見,可以不受勞動合同中約定的終止條件的限制。
協商解除勞動合同過程中,用人單位需要注意的是按照本法第四十六條第(二)項和《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的規定,如果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應依法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2010年修正)
2010-06-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的決定
2010-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
2007-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逮捕拘留條例[失效]
1979-02-2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1992)
1992-07-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國務院關于1998年特別國債付息問題的報告》的決議
2004-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制定的法律、法令效力問題的決議
1979-11-29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
1990-09-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2005-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規定的解釋
2005-12-29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食鹽專營辦法》修訂
2018-01-04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印發《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規程》和《中小學校責任督學工作守則》的通知
2013-12-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3-06-08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2-06-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2011年全國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的意見
2011-03-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1-02-28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安全監管總局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煙花爆竹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0-1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乳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通知
2010-09-16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環境保護部等部門關于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質量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05-11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
2010-02-06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
2009-05-06國務院關于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通知
2009-05-04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2008修訂)
2009-01-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2008-10-12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
2008-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