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知識產權判決書
(2005)滬一中民五(知)初第字110號
原告四川德陽譚氏餐飲連鎖有限公司,住所地四川省德陽市岷江東路428號。
法定代表人譚興順,該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被告上海譚氏官府菜餐飲發展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閔行區虹中路715號第四層。
法定代表人羅薇,該公司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鄧國林,四川泰和泰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陳先鏢,上海市勛業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四川德陽譚氏餐飲連鎖有限公司與被告上海譚氏官府菜餐飲發展有限公司商標侵權糾紛一案,本院于2005年3月29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同年4月 9日,被告向本院提出管轄權異議,申請將本案移送至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審理。本院于同年5月12日作出民事裁定,駁回被告對本案管轄權提出的異議。被告不服該裁定,上訴于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同年6月30日,被告申請撤回上訴,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于同日作出民事裁定,準予被告撤回上訴。本院于2005 年8月10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原、被告的委托代理人均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訴稱,原告于1997年7月14日依法取得了“譚氏”商標,核定服務項目為“餐館、自助餐館、快餐館”等。被告在沒有和原告有任何協議或是簽訂特許經營及商標使用許可合同的前提下,擅自使用原告“譚氏”商標經營餐飲,對原告的合法權益造成了侵害。被告自2001年經營以來,一直用“譚氏”商標經營高檔餐飲,從中獲利頗豐。因此,原告請求判令被告停止侵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人民幣170萬元。庭審中,原告明確主張被告停止對原告所享有的注冊號為 1055583號的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害。
被告辯稱,“譚氏”兩字在原告主張保護的注冊商標中的顯著性相當弱,甚至可以認為這兩個字不具有顯著性;被告所使用的“譚氏官府菜”標識與原告的注冊商標有明顯區別,不會造成相關公眾的誤認,且被告對“譚氏”兩字的使用也是在合理的范疇之中,故不構成侵權,原告的賠償要求也于法無據。
經開庭審理,雙方當事人對下列事實不存異議,本院予以確認:
原告成立于1996年7月9日,經營范圍為飲食、文化娛樂、藝術……餐飲服務管理:中餐、火鍋連鎖經營的管理等等。1997年7月14日,原告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下簡稱商標局)核準注冊了由圖形化的拼音字母“TAN”及中文文字“譚氏”構成的組合商標,商標注冊證為第 1055583號,核定服務項目(第42類):餐館;自助餐館;快餐館;咖啡館;提供飲食供應(商品截止),注冊有效期限自1997年7月14日至 2007年7月13日止。該商標獲得了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頒發的四川省著名商標證書,證書有效期限自二00四年至二00七年。
被告原先的企業名稱為“上海譚府菜餐飲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0月26日,2004年5月24日經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準,將“上海譚府菜餐飲有限公司”的企業名稱變更為“上海譚氏官府菜餐飲發展有限公司”,經營范圍為中餐、西餐、火鍋、酒、飲料(涉及行政許可的,憑許可證經營)。上海譚府菜餐飲有限公司從2002年1月1日起租用上海市閔行區虹中路715號華虹大廈主樓第四層經營餐飲服務,租用期限為15年。
被告在其經營餐館期間所使用的店招、訂座卡、名片、宣傳資料、筷套、牙簽套等均載有“T氏官府菜”文字。在被告經營場所門外豎立的燈箱廣告上還有以上下方式排列的文字:“譚氏官府菜”、“上海第一貴”。
在2004年11月18日的《時尚美食》報上刊登了標題為“出美食大牌,送免費魚翅――譚氏官府菜參加2004中國國際美食旅游節”的文章。
2005年4月30日,被告向上海市公證處申請證據保全。該公證處公證員及公證人員隨同原告委托代理人于當日到達上海市天鑰橋路666號上海體育館,被告委托代理人對該處招牌上有“譚火鍋”字樣的餐廳座落方位及餐廳內現場狀況拍攝照片18張。上海市公證處于2005年5月8日對此過程出具了(2005)滬證經字第6053號《公證書》。在《公證書》中所附的照片上顯示,原告所經營的“譚火鍋”餐廳所使用的店招、筷套上均未印制原告所注冊的系爭商標,原告在該店堂內較多地使用了與其注冊商標中的圖形化的拼音字母“TAN”相同的標識。
此外,被告提交的(2005)滬證經字第6721號《公證書》可以反映部分消費者認為“TAN譚氏”與“譚氏官府菜”整體結構等并不相似。
另查明,1994年8月由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新編廚師培訓教材》中涉及“地方菜種繁多”的內容中列有第19項官府菜,并介紹“官府菜是享有高官厚祿的文武官員家廚的特色菜肴系列,最常見的是以個別菜流傳于世,也有形成一整套具有獨特風格菜肴的,如北京的譚家菜,山東的孔府菜……”
被告提交的“T氏官府菜”(虹橋店精品店)簡介中有如下文字內容記載,T氏官府菜是由清末民初官宦譚宗浚父子創建,迄今已有百年歷史,是建國后由周總理點名保護下來的我國著名官府菜。1999年,四川長富集團將譚府菜引進成都,在原有風格和技法的基礎上,融八大菜系之長,形成新派官府菜系,并在業內外取得廣泛認可,榮獲“餐飲奧斯卡”――國際餐飲名店的美譽……目前已經在北京、上海、成都、重慶等城市設立其品牌形象店……
還查明,在2003年4月至2004年9月間,被告與案外人四川譚氏官府菜餐飲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3份《商標使用許可合同》,經該案外人許可,雙方就 “官府”注冊商標(商標注冊證第1487981號)、“第一貴”注冊商標(商標注冊證第3219078號)以及花邊圖形框注冊商標(商標注冊證第 3004566號)的許可使用事宜達成協議。此外,2002年至2003年期間,四川譚氏官府菜餐飲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以“官府”命名的系列菜多次被中國飯店協會授予中國名菜或中國名宴證書。
上述事實,有原告提供的第1055583號商標注冊證、被告企業基本信息、房屋租賃合同及住所(經營場所)使用證明、企業名稱變更核準通知書、訂座卡、名片、牙簽套、《時尚美食》2版、“T氏官府菜”宣傳冊及餐飲發票、核準轉讓注冊商標證明、核準續展注冊證明、《商標使用許可合同》、四川省著名商標證書;被告提供的注冊證號分別為第1487981號、第3004566號、第3219078號的3份商標注冊證及相關的核準轉讓注冊商標證明、《商標使用許可合同》、核準商標轉讓證明、(2005)滬證經字第6053號《公證書》、(2005)滬證經字第6054號《公證書》和被告經營場所的照片、《新編廚師培訓教材》、宣傳冊、(2005)滬證經字第6721號《公證書》、中國名宴證書、中國名菜證書、國際餐飲名店證書、“金鼎獎”證書、國際美食質量金獎證書、(2004)川中證字第14373號《公證書》以及當事人的陳述、庭審筆錄等佐證。
訴訟中,原告還提供了下列證據材料:1、注冊證為第1037962號的商標注冊證;2、(2004)二中民初字第10801號民事判決書、《特許經營及商標使用許可合同》、原告自己制作的《譚氏餐飲連鎖有限公司火鍋特許經營收費表》、《譚氏餐飲連鎖有限公司中餐特許經營收費表》。本院認為,因證據材料1非原告在本案中主張保護的注冊商標,證據材料2不能直接證明原告因被侵權所遭受的經濟損失,故本院對上述證據均不予采納。
訴訟中,被告還提供了下列證據材料:《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釋義》及《中國商標注冊與保護》中的相關內容頁面。本院認為,因上述證據材料與原告指控的侵權行為無關,故本院對此不予采納。
本院認為,原告依法取得的第1055583號注冊商標的專用權應受到法律保護。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被告在其店招或者訂座卡、名片、宣傳資料、筷套、牙簽套等上使用“T氏官府菜”文字或者在其燈箱廣告上使用“譚氏官府菜”文字是否侵犯原告所享有的第1055583號注冊商標專用權。
本院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注冊商標的專用權,以核準注冊的商標和核定使用的商品為限。本案中,系爭注冊商標由“譚氏”中文文字、圖形化的拼音字母“TAN”兩部分組成,并被核定使用在餐館、自助餐館、快餐館、咖啡館等。將被控侵權服務標識與原告的注冊商標進行整體隔離比對,首先,被告使用的“T氏官府菜”或者“譚氏官府菜”文字中的“T氏”或者“譚氏”文字雖與系爭注冊商標中的“譚氏”兩個文字在讀音上相同,但被告使用較多的“T”字為中文繁體字,而原告注冊商標中的“譚”字為中文簡體字。其次,就“譚氏”兩個文字本身的含義而言,“譚氏”系一種姓氏的稱謂,而作為姓氏來講,通常為一般公眾所共用,原告也未提供證據證明“譚氏”具備了除純粹的姓氏以外的其他含義,故其在區別不同商品和服務來源時顯著性較弱。而圖形化的拼音字母“TAN”具有一定的識別性,故其顯著性是顯而易見的。因此,雖然原告的注冊商標由上述兩部分組成,但在系爭注冊商標中起到顯著識別作用的部分并不是“譚氏”兩個中文文字,而是圖形化的拼音字母“TAN”。第三,系爭注冊商標系圖形化的拼音字母與文字構成的組合商標,而被告所使用的“T氏官府菜”或者“譚氏官府菜”系中文文字,兩者相比較,在整體結構、讀音、含義上均有明顯的區別。因此,以相關公眾的一般注意力進行觀察和判斷,被告所使用的“T氏官府菜”或者“譚氏官府菜”與原告的系爭注冊商標在整體上并不構成近似。
此外,雖然被告從事與系爭注冊商標核定的服務項目同類的經營活動,且被告所使用的“T氏官府菜”或者“譚氏官府菜”在一定程度上對消費者說明了其所經營的餐飲內容,但被告并未使用系爭注冊商標中起顯著識別作用的圖形化的拼音字母“TAN”,且在訴訟中,原告并未提交證據證明被告所實施的行為足以使普通消費者對被告與原告之間存在特定的經營關系產生聯想或者誤認,并對其服務的來源產生混淆,從而誤導了相關公眾。因此,原告的主張缺乏事實與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四條第三款、第五十一條、第五十二條第(一)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第九條、第十條的規定,判決如下:
原告四川德陽譚氏餐飲連鎖有限公司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本案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8,510元,由原告四川德陽譚氏餐飲連鎖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朱星律師2009年畢業于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學士、管理學學士,中級經濟師、中級審計師,中國法學會會員,2009.07至2010.04:六盤水市廣播電視大學從事國際經濟法等課程教學工作;2010.04至2013.04在盤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從事授信審查、信貸主管、法律審查、風險管理等工作;2013.04至2018.05在貴州銀行從事法律、風控、內審、消保工作;2018.05至今任貴州八辯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專職律師,主攻知識產權、不動產、文化娛樂、互聯網、金融財稅、建筑工程等行業(領域)法律實務,2015起組隊研究新四板、新三版法律實務。
民事答辯狀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補正裁判文書失誤用)
2020-10-14人民法院監視居住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高級人民法院報送罪犯×××死刑案件備案材料的報告(死刑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證據收據(刑事案件用)
2020-10-14拘留決定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不立案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起訴意見書
2020-10-14會見涉密案件在押犯罪嫌疑人申請表
2020-10-14×××公安局監視居住執行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隨案移交物品、文件清單
2020-10-14×××公安局鑒定聘請書
2020-10-14偵查實驗筆錄
2020-10-14人民檢察院立案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要求說明不立案理由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退還、返還扣押(調取)物品、文件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撤銷不(予)批準逮捕決定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查詢犯罪嫌疑人存款、匯款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提押證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