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 事 判 決 書
(2005)贛中民一終字第263號
上訴人彭連芳(原審原告),男,(略)。
委托代理人黃煒,江西凱萊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張世金(原審被告),男,(略)。
委托代理人陳建軍,江西君實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彭連芳因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協議糾紛一案,不服章貢區人民法院(2005)章民一(3)初字第145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于2005年5月26日經依法公開開庭審理,上訴人彭連芳及其委托代理人黃煒、被上訴人張世金及其委托代理人陳建軍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經審理查明,2002年12月20日9時20分左右,被上訴人張世金的兒子張祝海駕駛贛B00611號大貨車沿南門轉盤由南往東右轉彎駛入紅旗大道過程中撞倒上訴人彭連芳,造成彭連芳倒地后被贛B00611號車右輪輾壓受傷住院的交通事故。后彭連芳被贛州市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小組評定為胸部損傷致┘渡瞬校盆部損傷致級傷殘。2004年10月14日,被上訴人張世金與上訴人彭連芳在贛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直屬大隊的主持下達成調解協議,形成了《道路交通事故調解書》(下稱《調解書》)。協議約定:彭連芳的各項損失共計80556.22元,由車方贛B00611號車承擔80%計 64444.98元,由彭連芳本人承擔20%計16111.24元。同日,張世金依該調解協議向彭連芳支付了部分賠償款后向彭連芳出具了一張金額為 26000元的欠條。后在同一天,上訴人彭連芳與被上訴人張世金雙方之間又達成了一個協議,形成了《協議書》。協議約定:“對雙方賠償情況,視保險公司而定,如果保險公司理賠按雙方調解的辦,則按二、八開,否則按三、七劃分。”2004年12月13日,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贛州中心支公司對該事故核定的損失金額為58009.87元,并支付了保險賠償款39446.71元。2005年1月1日,張世金向彭連芳支付了5000元事故賠償款。
一審法院認為,被告張世金在張祝海與原告發生交通事故后自愿與原告調解處理事故并承擔賠償責任,原告已予接受,對此予以認可。當事人之間若就同一法律關系先后有不同的約定,則應以最后的約定為準。確定被告賠償金額的關鍵是當事人在2004年10月14日形成的3份文書效力。因為在《協議書》中提到“按雙方調解的辦”,而雙方當事人僅經歷了唯一的一次成功的調解,故此處的“調解”只能理解為《調解書》,由此可見《協議書》簽訂的時間應當在《調解書》之后,而《協議書》對當事人責任的分擔比例作出了與《調解書》不同的約定,因此,雙方當事人的責任分擔應當以簽署在后的《協議書》為準。但《調解書》中確定的賠償項目及總金額未在《協議書》中變更,仍然有效。雙方當事人均稱《欠條》是依據《調解書》約定的賠償金額及比例結算而產生,因《調解書》已被《協議書》否定,故此《欠條》亦不再具有法律效力。雙方當事人簽訂的《協議書》為一份附條件的合同,其約定的條件為保險公司對本案事故的理賠金額:若保險公司的確定的賠償項目、金額與《調解書》一致,則被告承擔原告損失的80%,否則由被告承擔原告損失的70%.現已查明保險公司理賠金額少于當事人的調解協議金額,此時按照約定應當由被告承擔70%的賠償責任。因當事人對其他賠償已經結算,故只需在在《欠條》記載的數字上減少8055.62元。被告在保險公司定損后即應當賠付余款,并承擔自定損之日起的逾期付款利息。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八條之規定,判決:一、由被告張世金賠償原告彭連芳道路交通事故財產損失12944.38元并支付此款利息(自2004年12月14日至賠償清結之日,按照同期銀行貸款利率計算),限于判決生效即日付清。二、駁回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1090元及其他訴訟費200元,由原告承擔560元,由被告承擔730元。
上訴人彭連芳不服一審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請求撤銷原判,改判被上訴人向上訴人支付21000元及利息。其上訴理由一是雙方已經依《調解書》進行了履行,并已經由被上訴人出具了金額為26000元的欠條,說明《協議書》沒有生效,雙方不是依據《協議書》履行。二是即使《協議書》有效,變更被上訴人的賠償比例為70%的條件也是保險公司未理賠,而不是保險公司未按《調解書》確定的賠償金額理賠。
被上訴人張世金書面答辯稱,上訴人彭連芳與被上訴人張世金并沒有全部履行《調解書》。雙方簽訂的《協議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該協議所附條件“如果保險公司理賠按雙方調解的辦”,該條件是指保險公司理賠項目、金額是否與調解書一致,而非上訴人所稱的所附條件為“保險公司是否理賠”。
二審審理中,雙方當事人均未提供新的證據。
本院認為,本案雙方當事人就雙方2002年12月20日交通事故的賠償問題在2004年10月14日先后形成了三份文書,一份是《調解書》,一份是由被上訴人張世金向上訴人彭連芳出具的金額為26000元的《欠條》,另一份是雙方當事人達成的《協議書》。對于該《欠條》,雙方當事人均稱是依據《調解書》而出具的,因而可以認定該《欠條》是《調解書》的一個附件,是依附《調解書》而成立的。也就是說,在2004年10月14日,雙方當事人對于該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有兩個不同的約定,依照法律規定,應當以最后的約定為準。對于《調解書》與《協議書》簽訂時間先后的問題,由于《協議書》中約定 “對雙方賠償情況,視保險公司而定,如果保險公司理賠按雙方調解的辦,則按二、八開,否則按三、七劃分。”該約定當中提到“按雙方調解的辦”,而雙方當事人此前只有一次成功的調解,即是當天由交警主持的調解,因而可以認定《協議書》當中所稱的調解是指《調解書》的調解。據此,可以認定《調解書》形成的時間在《協議書》之前,即《協議書》對《調解書》確定賠償比例的變更及成就該變更所附條件的約定有效。對于該《協議書》中所附變更賠償比例的條件的解釋,上訴人認為是保險公司對該事故未進行理賠,而被上訴人認為是保險公司未按《調解書》確定的交通事故損失項目和金額進行理賠,從該《協議書》的內容來看,上訴人的解釋不符合《協議書》的文義,而被上訴人的解釋則符合《協議書》的文義,本院對此予以采納。根據查明的事實,保險公司未按《調解書》中確定的損失金額 80556.22元來核定保險損失,而是將保險損失核減為58009.87元,實際賠付了保險款39446.71元,即雙方的《協議書》中所附加的變更賠償比例的條件成就。按照該《協議書》,被上訴人只應承擔70%的賠償責任。《協議書》對《調解書》在事故損失的總金額上未作變更,只是對被上訴人承擔的賠償比例進行了變更。《欠條》是基于《調解書》所出具的,因而《欠條》中的金額也應隨著賠償比例的變更而變更,欠條金額26000元應核減8055.62 元,為12944.38元,對此款被上訴人仍應當給付并承擔2004年12月14日起的逾期付款利息。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290元由上訴人彭連芳承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曾 軍
審 判 員 謝紅衛
代理審判員 鄭小兵
二00五年五月二十六日
代理書記員 曾余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裁定書(準許撤回確認申請用)
2020-10-14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書(樣式五)
2020-10-14刑事判決書(一審自訴、反訴并案審理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駁回自訴用,樣式一)
2020-10-14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律師事務所函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復核死刑緩期執行改判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減刑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同意或者不同意移送管轄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罰款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立案登記表(自訴案件用)
2020-10-14驗明正身筆錄(執行死刑用)
2020-10-14人民法院提押票(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解除監視居住執行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執行通知書(管制用)
2020-10-14退還、返還扣押(調取)物品、文件清單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不提請抗訴決定書
2020-10-14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法定代理人到場通知書
2020-10-14不批準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決定書
2020-10-14不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撤銷停止執行死刑意見通知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