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川民終字第406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劉春明,男,漢族,1966年2月12日出生,住四川省邛崍市臨邛鎮橫二街60號。
委托代理人陳家宏,四川志眾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王汝舟,四川光時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趙品康,男,漢族,1971年1月19 日出生,住四川省九寨溝縣永樂鎮營門巷。
委托代理人楊廬松,四川迪泰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謝瑋,四川迪泰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原告陳芬,女,漢族,1972年11月30日出生,住九寨溝縣永樂鎮小北巷01號。
委托代理人孫雷,男,漢族,1978年1月18日出生,住重慶市沙坪壩區沙坪壩政法2村1號。
原審第三人九寨溝高原食品有限公司。住所地九寨溝縣永樂鎮永豐新區。
法定代表人劉書秀,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王健,男,漢族,1972年11月15日出生,該公司總經理。住四川省汶川縣威州鎮七盤溝10號。
上訴人劉春明因與趙品康、陳芬、九寨溝高原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食品公司)商標轉讓合同糾紛一案不服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2005)阿中民初字第27號、第43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06年7月29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 2006年9月19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劉春明的委托代理人陳家宏、王汝舟,趙品康的委托代理人謝瑋,陳芬的委托代理人孫雷和食品公司的委托代理人王健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審理查明:陳芬與趙品康系夫妻關系。趙品康系食品公司原法定代表人,2005年12月9日,食品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為劉書秀。轉讓的商標為“九寨”,屬第29類商標。
原審法院還查明,食品公司因經營需要商定購買四川九寨溝縣青稞酒廠(以下簡稱青稞酒廠)注冊的“九寨”,第 29類商標(注冊號1690740)。為簡化手續和其他原因,2004年3月14日,食品公司股東會決定由趙品康以個人名義與青稞酒廠簽訂《商標轉讓合同》,申請辦理商標變更登記手續。2004年3月17日趙品康以個人名義與青稞酒廠簽訂了《商標轉讓合同》,食品公司于當日支付給青稞酒廠10萬元商標轉讓費,1800元的手續費。食品公司將該商標作為無形資產列入資產賬目。趙品康以個人名義向國家商標局申請辦理了轉讓登記手續,2005年8月28日國家商標局核準轉讓。2005年4月13日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05)阿中民初字第09號民事判決,確認“九寨”第29類注冊商標的所有權歸食品公司。
2004年5月12日,趙品康與其妻陳芬簽訂《商標轉讓協議》,約定:趙品康將“九寨”第29類注冊商標(注冊號為1690740)無償轉讓給陳芬。后陳芬向國家商標局申請辦理轉讓手續,2004年6月15日國家商標局受理其轉讓申請。
2004年5月27日,趙品康與劉春明簽訂《商標轉讓協議》,約定:一、甲方(趙品康)同意將 “九寨”第29類商標(注冊號1690740)所有權轉讓給乙方(劉春明),轉讓費10萬元整。二、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三十九條的規定辦理轉讓手續,轉讓費用由乙方承擔。三、甲、乙雙方簽訂本協議時,甲方應向乙方提供“九寨”注冊商標合法有效的依據,同時甲方無權授予第三方使用本商標,未經乙方許可甲方不得再繼續使用本商標。四、本協議經甲、乙雙方簽字生效。2004年5月18日和5月21日雙方簽訂的《商標轉讓協議》同時作廢。
2004年5月28日劉春明支付趙品康現金10萬元。之后,劉春明委托四川省倍順商標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向國家商標局申請辦理轉讓手續,2004年6月18日國家商標局受理該申請。2004年10月29日,國家商標局向劉春明發出轉讓申請補正通知書,以第 1690740號商標在先已提出轉讓給他人,要求劉春明在收到本通知三十日內,提供與轉讓人的轉讓合同,并說明情況,未在規定期限內補正且無正當理由的,第1690740號商標的轉讓申請不予核準。
2004年7月23日,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對食品公司原查封的有關財物解除了強制措施。同月27日,趙品康委托龍海中向劉春明匯款10萬元人民幣。其中一張匯款單附言中稱:劉總封已解,原你提供用于解封的10萬元未用現寄還,原我(趙品康)所開收據請原件寄回。該匯款劉春明未領取。
原審法院認為:本案中趙品康均是以個人名義與陳芬、劉春明簽訂《商標轉讓協議》,食品公司并未委托趙品康對外以個人名義轉讓該商標。陳芬及劉春明未提供確實、充分的證據證明食品公司委托趙品康以個人的名義對外轉讓“九寨”第29類商標。對于劉春明提供的田景峰于 2004年11月12日的《情況說明》,因證人田景峰未出庭作證、其又系劉春明企業員工,與劉春明有利害關系,此證言無其他證據印證,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五十五條第一款、第六十九條第(二)項、第(五)項的規定,此證據不能作為本案的定案依據,不能證明趙品康與劉春明簽訂《商標轉讓合同》時與食品公司之間存在間接代理關系。趙品康于2004年5月12日、27日與劉春明簽訂《商標轉讓協議》時確系食品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但趙品康作為法定代表人只有經營活動才能由食品公司承擔責任,食品公司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證明其經營范圍是葷、素食品加工與銷售,保健食品精加工與銷售,而趙品康轉讓商標行為與該公司經營范圍不符,其轉讓行為不屬于經營活動,食品公司不能對趙品康轉讓商標的行為承擔民事責任。因此,趙品康簽訂兩份轉讓合同的行為屬個人行為。對于劉春明提出的趙品康的轉讓行為屬間接代理行為的主張,不應支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2005)阿中民初字第09號民事判決已確認“九寨”第29類商標(注冊號為1690740)的所有權歸食品公司,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十一條的規定,趙品康不享有該商標的所有權,無權對該商標進行處分,所有權人食品公司對兩個轉讓協議也未追認,其轉讓行為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因此,趙品康分別與陳芬、劉春明簽訂的《商標轉讓協議》均屬無效合同。對陳芬、劉春明要求確認2005年5月12日、27日的《商標轉讓協議》有效,并要求趙品康給付商標注冊原件,履行合同,承擔違約責任等訴訟請求不予支持。對于食品公司提出的該爭議商標歸其所有,并未委托趙品康轉讓,兩份轉讓合同無效的主張予以支持。劉春明于2004年5月28日向趙品康支付現金10萬元,趙品康以個人名義出據了收條,雖收條中未寫明該現金的性質,但其數額與雙方簽訂的《商標轉讓協議》中約定的商標轉讓款數額一致;而被查封的財產是食品公司的,劉春明個人為食品公司提供解封費用不合乎常理。因此,該1O萬元現金應屬商標轉讓款。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八條的規定,《商標轉讓協議》無效后,應返還因合同取得的財產,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故趙品康應返還劉春明已支付的10萬元商標轉讓款。本案中過錯方系趙品康,趙品康應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賠償10萬元資金法定孳息(期限從2004年5月28日起算)。劉春明雖在向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提供的證據中提交了委托四川省倍順商標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辦理該商標轉讓手續花去代理費和差旅費5800元,但未在庭審中出示、質證,且未提供正規票據。其在庭審中僅出示國家商標局受理轉讓商標注冊費清單、工商行政管理商標注冊收費專用收據,證實已向國家商標局交納申請注冊費用為1000元,對于該損失應由趙品康賠償。陳芬未提供證據證明雙方有因合同取得的財產,也未提供證據證明有損失存在。據此,經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一條、第五十八條的規定,原審法院判決:一、趙品康與陳芬于2004年5月12日簽訂的《商標轉讓協議》、趙品康與劉春明于2004年5月27日簽訂的《商標轉讓協議》屬無效合同;二、駁回陳芬、劉春明的其他訴訟請求;三、趙品康賠償劉春明因申請轉讓商標所支出的注冊費用1000元,返還劉春明支付的10萬元商標轉讓款,并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賠償10萬元資金占用利息(從2004年5月28日起至本判決生效止)。以上款項在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一次性給付。案件訴訟費8775元,由趙品康負擔。
審 判 長 劉 巧 英
代理審判員 陳 洪
代理審判員 梁 詠 蜀
?
?
?
二○○六年十月二十四日
書 記 員 甘 菱 銘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被告承認原告全部訴訟請求的,民事簡易程序訴訟文書樣式(試行))
2020-10-14民事裁定書(和解協議履行后終結破產程序用)
2020-10-14回避申請書(刑事)
2020-10-14回避復議申請書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中止審理用)
2020-10-14人民法院送達回證(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執行通知書(有期徒刑、拘役用)
2020-10-14刑事自訴狀(自訴案件用)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撤回抗訴決定書(送達受理抗訴的人民法院)
2020-10-14補充偵查決定書
2020-10-14傳喚證
2020-10-14出入境管理解除拘留審查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不予立案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移送案件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鑒定聘請書
2020-10-14×××公安局未成年證人/被害人法定代理人到場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提訊證
2020-10-14偵查實驗筆錄
2020-10-14呈請報告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移送案件通知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