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蚌民一終字第392號
負責人劉康賢,該組組長。
委托代理人劉潤賢,男,1942年出生,漢族,該組村民,住懷遠縣工業園區魏崗村。
委托代理人李德榮,安徽展祥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竹賢,男,1942年8月13日出生,漢族,農民,住懷遠縣工業園區魏崗村。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新賢,男,1952年3月7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家綠,男,1950年11月27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懷賢,男,1949年6月28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遠賢,男,1956年6月13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亞,男,1956年6月28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家初,男,1966年3月14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高賢,男,1922年7月12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家庭,男,1950年8月16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銀賢,男,1944年4月9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坤,男,1960年9月19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家文,男,1967年9月20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炳賢,男,1936年3月21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家茂,男,1964年5月11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薛彬,男,1974年1月14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家讓,男,1958年2月11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薛祥,男,1966年7月1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家華,男,1957年9月7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舉賢,男,1934年3月26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成賢,男,1937年2月21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家懷,男,1972年4月14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家松,男,1955年8月20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恒賢,男,1937年9月5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魯賢,男,1930年2月5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祥賢,男,1968年4月14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印賢,男,1968年9月13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家學,男,1963年8月2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根生,男,1924年9月20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道輝,男,1965年1月5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巖,男,1971年3月19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青,男,1978年5月8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家彬,男,1965年3月24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黃,男,1978年5月8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家傳,男,1965年10月28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家羲,男,1951年9月30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家舵,男,1965年12月6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六賢,男,1926年12月6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飛賢,男,1943年9月4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家仁,男,1966年5月7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家收,男,1963年10月21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上。
訴訟代表人劉竹賢、劉新賢、劉家綠。
上述40名被上訴人的委托代理人張云,蚌埠市148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原審被告劉友生,男,1927年6月28日出生,漢族,農民,現住蚌埠市舞臺街小區3樓3號。
上訴人懷遠縣工業園區魏崗村第六村民小組(下稱第六村民小組)因與被上訴人劉竹賢等40名村民及原審被告劉友生征地補償款糾紛一案,不服懷遠縣人民法院(2005)懷民一初字第496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第六村民小組的負責人劉康賢及其委托代理人劉潤賢、李德榮,被上訴人的訴訟代表人劉竹賢、劉新賢、劉家綠及其委托代理人張云,原審被告劉友生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認定的事實:1970年,劉友生及其家人共7人在懷遠縣大崗公社魏崗大隊第五生產隊(現懷遠縣工業園區魏崗村第九村民小組)落戶。1980年,劉友生以家庭名義承包了該生產隊的19畝土地。1981年,劉友生之妻及其子女遷出原魏崗大隊。后劉友生將其所承包的土地帶入原魏崗大隊第四生產隊(現魏崗村第六村民小組),其中11.3畝承包地交給原第四生產隊,其余承包地由其本人耕種。1991年二輪土地承包時,第六村民小組將該11.3畝土地發包給本組村民。2003年,劉友生交給第六小組的11.3畝土地及其本人耕種的5.777畝土地被懷遠縣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依法征用。被征用的土地按20000 元/畝補償,其中土地補償費為12000元/畝、安置補助費為7400元/畝、青苗補償費為600元/畝。魏崗村委會按補償款的10%收取管理費。魏崗村第九村民小組至今未對第一輪土地承包進行調整。訴訟中,原審原告變更訴訟請求,僅要求劉友生返還5畝土地的征用補償款。
原審法院認為:劉友生與魏崗村第九村民小組之間的農業承包合同合法有效。劉友生未經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且未報鄉鎮人民政府批準,即將承包地交給第六村民小組,行為無效。其所承包的土地仍應歸第九村民小組所有,該土地的征用補償款應為第九村民小組所有。因第九村民小組沒有組長,且村民小組是全體村民的自治性組織,故該村民小組的全體40戶村民以自己的名義主張土地補償款并無不當。因安置補助費和地上附屬物及青苗補償費應補償到被征用承包地農戶,故對原告要求返還安置補助費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因第六村民小組于1991年才集體使用第九村民小組的土地,不屬于《安徽省土地權屬爭議處理條例》第九條規定的情形,故第六村民小組關于訴爭土地已歸其所有的辯解理由不能成立。綜上,兩被告應按每畝10800元返還土地補償款。據此,原審法院判決:一、劉友生返還5畝承包地的土地補償費54000元給劉竹賢等40戶村民,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履行;二、第六村民小組返還 11.3畝承包地的土地補償費122040元給劉竹賢等40戶村民,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履行;三、駁回劉竹賢等40戶村民的其他訴訟請求。
原審法院宣判后,第六村民小組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其主要上訴理由是:1、土地補償款應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被上訴人即40戶村民不具備訴訟的主體資格,一審法院以第九村民小組沒有組長為由,認定被上訴人具有訴訟主體資格,于法無據;2、本案屬土地權屬糾紛,不屬人民法院受案范圍;3、土地補償款是由懷遠縣工業園區管委會直接發放給村民,上訴人并未領取該款項,故一審法院判令上訴人返還土地補償款,缺乏事實依據。請求依法撤銷原判,駁回被上訴人的訴訟請求。
被上訴人劉竹賢等40名村民辯稱:1、第九村民小組目前尚無組長,且村民小組是全體村民的自治性組織,故該村民小組的全體40 戶村民具有主張土地補償款的主體資格;2、本案所涉土地的歸屬已由人民法院生效判決確認,故本案不屬土地權屬糾紛,人民法院應予受理;3、上訴人及原審被告已領取了應歸被上訴人所有的土地補償款,故其應負返還義務。原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依法應維持原判,駁回上訴。
原審被告劉友生辯稱:我依法承包的土地被征用,我有權領取征用土地補償款。
經審理查明,1980年,劉友生以家庭名義承包了懷遠縣原大崗公社魏崗大隊第五生產隊(現魏崗村第九村民小組)的19畝土地。1981年,劉友生將承包地中的11.3畝土地交給原魏崗大隊第四生產隊(現魏崗村第六村民小組),其余承包地由其本人耕種。1991年二輪土地承包時,第六小組將該11.3畝土地發包給本組村民。2003年,懷遠縣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下稱工業園管委會)依法征用懷遠縣梅橋鄉魏崗村的部分土地,并與該村村民委員會簽訂征地協議,約定:工業園管委會按20000元/畝向魏崗村村民委員會支付土地補償款。劉友生交給第六小組的11.3畝土地及其本人耕種的5.777畝土地屬于被征用土地的范圍。魏崗村村民委員會制作“懷遠縣工業園區征地賠償款到戶花名冊”,將該村村民每戶應得的征地補償款數額詳細寫入花名冊,工業園管委會按該花名冊,將征地補償款分批交付給魏崗村村民委員會,由該村委會分發到戶。
另查,懷遠縣人民法院(2004)懷民二初字第76號民事判決書認定,劉友生承包經營的19畝土地的所有權屬于魏崗村第九村民小組。該判決已生效。
上述事實,有工業園管委會與魏崗村村民委員會簽訂的征地協議、魏崗村村民委員會的征地賠償款到戶花名冊、懷遠縣人民法院(2004)懷民二初字第76號民事判決書以及當事人陳述等證據在卷佐證,并經當庭質證,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本案訴爭的土地為魏崗村第九村民小組所有,因該村民小組對外沒有相應的組織形式,所以該村民小組的全體成員可以行使該集體組織的權利。但40名被上訴人未能舉證證明魏崗村第九村民小組全體成員的組成情況,也不能證明他們有權代表魏崗村第九村民小組全體成員主張該爭議土地上的權利。原審法院認定 40名被上訴人為魏崗村第九村民小組的全體村民,有權主張該小組的征地補償款,缺乏依據。上訴人稱被上訴人不具備訴訟的主體資格的上訴理由,本院予以采納。本案土地權屬明確,上訴人稱本案屬土地權屬糾紛的上訴理由,本院不予采信。根據魏崗村村民委員會與工業園管委會簽訂的征地協議、征地賠償款到戶花名冊及當事人陳述,土地補償款是由魏崗村村民委員會統一造冊、領取后,再由其分批發放到戶。被上訴人未舉證證明上訴人及劉友生已實際領取了土地補償款及領取的金額,因此,40名被上訴人主張上訴人以及劉友生侵犯其土地補償款的權益,要求上訴人以及劉友生返還征地補償款無事實依據,被上訴人的訴訟請求不能成立。上訴人的上訴理由部分成立,原審法院認定事實部分清楚,但適用法律錯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二)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懷遠縣人民法院(2005)懷民一初字第496號民事判決;
二、駁回被上訴人劉竹賢等40人的訴訟請求。
一審案件受理費及其他訴訟費5495元,二審案件受理費4815元,合計人民幣10310元,均由被上訴人劉竹賢等40人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郭曉紅
代理審判員方晶
代理審判員王進
二○○六年一月十一日
書記員陳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延期執行申請書
2020-10-14委托書
2020-10-14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書(樣式五)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駁回自訴用,樣式一)
2020-10-14律師事務所調查專用證明(刑事)
2020-10-14解除強制措施申請書
2020-10-14刑事卷宗(封面)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減刑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停止執行死刑命令(停止執行死刑用)
2020-10-14×××人民法院解除查封(扣押、凍結)令(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不立案決定書
2020-10-14刑事賠償復議決定書
2020-10-14提請許可采取強制措施報告書
2020-10-14×××公安局立案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解除監視居住決定書
2020-10-14×××看守所羈押期限屆滿通知書
2020-10-14偵查實驗筆錄
2020-10-14人民檢察院調取證據清單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回避復議決定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