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東刑二初字第21號
公訴機關山東省東營市人民檢察院。
被告人季慶華,男,1965年8月17日出生于山東省利津縣,漢族,中專文化,原系中國工商銀行東營市東城支行工農村分理處主任。2004年8月辭職后任東營市新華人壽保險公司團險部經理,2004年10月后無業(yè),住墾利縣水產局。2005年3月30日因涉嫌犯挪用公款罪被東營市人民檢察院刑事拘留,同年4月13日被逮捕,現(xiàn)押于東營市看守所。
辯護人王金剛,山東齊征律師事務所律師。
辯護人徐波,山東魯北律師事務所律師。
山東省東營市人民檢察院以東檢刑訴(2005)54號起訴書指控被告人季慶華犯挪用公款罪一案,于2005年12月8日向本院提起公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東營市人民檢察院指派檢察員單寶麗出庭支持公訴,被告人季慶華及其辯護人王金剛、徐波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一、山東省東營市人民檢察院指控,2003年8月至2004年1月,被告人季慶華在擔任工商銀行東營市分行東城支行工農村分理處(以下簡稱工農村分理處)主任期間,利用職務之便,先后四次挪用公款共計903萬元,用于個人炒股。
針對以上指控,公訴機關當庭宣讀和出示了以下證據:
1、被告人供述
被告人季慶華供述,2003年3月通過東城支行信貸科燕賢廣介紹認識了勝利油田勝大集團總公司(以下簡稱勝大集團)的于竹林,因于竹林主管勝大集團的銀行承兌匯票, 于是向行里的領導匯報后決定向于竹林借用匯票貼現(xiàn)增值。具體的做法是將一部分勝大集團尚未到期的銀行承兌匯票貼現(xiàn)后,以定活兩便或通知存款的形式存入工農村分理處,等承兌匯票到期后,再把存款取出,以轉現(xiàn)的方式將資金打回到勝大集團賬戶。為了使于竹林的賬務處理合乎財務規(guī)定,燕賢廣提出提供給于竹林一些委托收款憑證、特轉憑證、匯劃手續(xù)費憑證、進賬單等憑證,好讓于做賬用。到了2003年10月左右,開始通過手中掌握的公司賬戶如天博、桂龍工貿、鳳陽專賣店等給于竹林還錢,就不再提供憑證了。
2003年6、7月份,燕賢廣提出要借用勝大集團承兌匯票貼現(xiàn)后存在分理處的儲蓄存款到股市去炒股。因為燕賢廣給工農村分理處完成了很多儲蓄任務,其提出借款炒股的要求后,不好駁他的面子,就答應了。于是在2003年8月份,為了給燕賢廣炒股,就用別人的名字開了16張活折,并去證券公司給燕辦了16個“銀證通”,后將對應的銀聯(lián)卡、證券賬戶及交易卡等資料都交給了燕賢廣。向“銀證通”里注入的資金都是通過于竹林的銀行承兌匯票貼現(xiàn)出來的款,往存折上注入資金和從活折取款歸還于竹林是他辦理的,16個活折也由他保管,將折上的錢投入股市炒股是由燕賢廣完成的,燕賢廣把其中7個戶上的錢都轉到了另外9個戶上進入股市操作。因為銀聯(lián)卡在燕賢廣手上,燕賢廣轉多少到股市上隨便他用,所以具體轉入多少數(shù)額記不清了。但到了該歸還勝大集團于竹林款的時候,燕賢廣就賣掉股票,將款存入工農村分理處,他就通過內部轉賬將錢轉入某公司賬號,再從該賬號開出支票給于竹林。2004年10月份,燕賢廣跟他要這9個存折,說是把股市上的資金提出來用于還勝大集團的錢,堵于竹林那里銀行承兌匯票的缺額,于是打電話給他前妻張春梅,讓她把活折交給了燕賢廣,燕賢廣就把存折、股市上的錢提出來約一百多萬還給了勝大集團。將這些款交給燕賢廣炒股的事,起初于竹林不知道,2003年9、10月份,曾給過于竹林5本定期一本通,這些一本通是以前分理處為了虛增存款業(yè)務空開的,折上只是打了存款的記錄,沒有打沖銷的記錄,其實上面沒有錢。這是為了怕于竹林查錢的去向,掩蓋動用錢炒股的事。到了2004年9月份,當時燕賢廣炒股賠了200多萬后,他才把炒股的事情告訴了于竹林。
2、證人證言
(1)證人燕賢廣的證言,證實2003年大約5、6月份,季慶華讓他幫忙認識幾個存款大戶,幫其完成儲蓄任務,他就和于竹林說了這件事,于答應幫忙。后來于竹林提出有一些未到期的銀行承兌匯票可以先借給季慶華來完成儲蓄任務,到期還款就行。開始的兩次是他從于竹林手里拿回銀行承兌匯票交給季慶華,后來就是季慶華直接到于竹林那里去拿。期間有兩次貼現(xiàn)業(yè)務是和季慶華一起去的,都是先將勝大集團的銀行承兌匯票貼現(xiàn)后劃到季慶華指定的賬戶,再轉入工農村分理處的,具體的操作不很清楚。2003年8月底,季慶華交給他一個檔案袋,里面有9個證券賬戶折和交易卡,說讓他操作。因為在此以前,季慶華曾跟他說起過炒股的事,說他只管炒,資金不用管,賠了算季慶華的。他覺得沒啥問題就答應了。這次季給他送來證券賬戶卡和交易卡,他就明白是炒股的事。后來往股市上轉入多次款,季慶華也讓他從股市上提出款來還給勝大集團的于竹林。這樣來來往往,股市上資金額最高時達到過六百萬元左右,從2004年初開始,就不往股市上轉款了,逐漸將資金轉出,到了2004年9月份,勝大集團發(fā)現(xiàn)于竹林的問題讓其追款后,通過變賣股票還了部分資金。
(2)證人于竹林的證言,證實在勝大集團財務結算中心內部銀行干會計期間, 通過燕賢廣介紹認識了季慶華,季慶華提出將勝大集團收到的承兌匯票用于完成他們行的增儲任務, 貼現(xiàn)利息也都是由行里來負責,承兌匯票到期后就歸還,沒有任何風險。于是就把單位收到的承兌匯票先后有6000多萬借給工農村分理處主任季慶華用于完成儲蓄任務。第一次承兌匯票是燕賢廣和季慶華來拿的,后來燕和季分別來拿,到2004年2月份后都是季慶華來取。起初借出承兌匯票后,季慶華就給他送來定期一本通的存折,還有一張詳單,詳單上寫著借用的承兌匯票的金額、到期日、貼現(xiàn)息,等承兌匯票到期后,季慶華就將錢劃到賬上,他再將定期一本通還給季慶華。另外,還提供了委托收款憑證和銀行特種轉賬憑證等手續(xù),都蓋有東城支行的公章,有時是填好的,有時是空白的,只蓋有公章。到了2003年9月底,季慶華一次直接給了他5本定期一本通,上面的存款金額將近有1000萬元,說這些存折上的錢要比承兌匯票的數(shù)額要大得多,以后就把這些存折抵押在這里,省得再倒存折。到了2004年3、4月份后,季慶華很少給他詳單了,他也沒在意,就根據自己制作的電子表來查看承兌匯票到期日,后來才知道季慶華給他的這5個一本通上根本沒有錢,而且背著他將這些款用于其他用途,造成單位400多萬元的虧空。
(3)證人王曉紅(原中盛集團財務經理)的證言,證實2003年8月份,曾在集團董事長孫建勛的安排下和季慶華去河口辦理了三張承兌匯票貼現(xiàn)業(yè)務,總金額為580萬元。貼現(xiàn)后季慶華將款轉到了工農村分理處。
(4)證人李敏(工農村分理處職工)的證言,證實2003年8月19日,季慶華拉來存款讓她存入工農村分理處,她就用其母親孟淑霞、父親李煥財及陳愛芹、張茂祥、聶臣英的名字辦理了存款。這些都是為完成儲蓄辦的存款折,并不是他們真正的存款。
(5)證人魏萍、付長軍、孫志芬、呂淑紅(均為與季慶華一起辦理虛增存款業(yè)務的分理處主任)的證言,證實2003年4月為完成存款任務,在支行領導的同意下,曾做過虛增存款業(yè)務, 因此所產生的一本通有部分在季慶華處未收回。
(6)證人孫仲青(工行東營市支行現(xiàn)金中心主任)的證言,證實季慶華等幾個分理處貼現(xiàn)承兌匯票增加存款的事實。證人張林霞(東城支行個金部主任)的證言證實的內容與孫仲青證實的內容一致。
(7)證人張貞兵、鄭小順、戚萬明、王士海、王興財、楊美霞、孟淑霞、李煥財、聶臣英、張茂祥、陳愛芹、雍象宜(殷克儒)、初愛國、楊鳳英、劉蘭芹、楊志凌、吳煥孌、唐衍光的證言及辨認筆錄,證實向其出示的工農村分理處的存折不是自己的存款,也未在證券公司開過賬戶。
(8)證人張春梅(季慶華的前妻)的證言,證實2004年下半年,將季慶華放在家中的一些存折交給了燕賢廣。
3、書證
(一)證實2003年8月19日為炒股設立賬戶及開立個人電話金融服務賬戶手續(xù)、股市開戶手續(xù)的情況。
(1)工商銀行存款憑證及靈通卡啟用憑條各16份,包括初愛國、劉蘭琴、鄭小順、王興才、楊美霞、楊煥財、殷克儒、楊鳳英、張茂、孟淑霞、陳愛芹、聶臣英、楊志凌、張貞兵、王士海、戚萬明。
(2)工商銀行個人電話金融服務賬戶設置書9份,包括王興才、 鄭小順、戚萬明、張貞兵、初愛國、楊鳳英、殷克儒、楊美霞、王士海。
(3)天通證券公司東營濟南路證券營業(yè)部資金開戶手續(xù),包括季慶華身份證復印件一份、上述16人身份證復印件及資金開戶申請表。
(二)證實承兌匯票貼現(xiàn)款打入股市和股市資金轉出歸還勝大集團的情況。
(1)勝大集團匯票一覽表、銀行承兌匯票、貼現(xiàn)憑證、工商銀行進賬單、儲蓄存款憑條、天同證券資金對賬單、記賬憑證、信匯憑證、轉賬憑證、存款憑證,證實2003年8月18日至2004年1月14日間,將26張票面金額共計1631.28萬元的承兌匯票貼現(xiàn)后,存入工農村分理處個人存款賬戶,并將其中903萬元貼現(xiàn)款分四次轉入股市。
(2)轉賬支票、取款憑證、信匯憑證,證實從2003年9月15日至2004年10月21日間,分六次從股市轉出資金為771.757萬元,并證實最后一筆從股市轉出的66.798萬元資金存入萬通電器五金商行后,歸還勝大集團的資金為102.1125萬元。
(3)天同證券公司資金對賬單,證實截至2005年3月28日股市資金余額為951.25元,股市市值余額為6324.60元,共計7275.85元。
(三)戶名為張慶華、張志蘭、程常樂、張劍新的5個一本通,上面記載金額為1317萬元,經季慶華當庭辨認該5個一本通由其交給于竹林,但該一本通上數(shù)額為虛開,無實際存款。
(四)勝大集團內部銀行轉賬借方傳票、委托收款憑證、特種轉賬憑證、進賬單,證實時間為2003年9月17日、10月9日、2004年1月14日、2月18日,金額共計1180萬元的勝大集團進賬手續(xù)上蓋有東城支行的公章。另從勝大集團提取多份蓋有東城支行公章的空白委托收款憑證、特種轉賬憑證。
公訴機關據此認為,被告人季慶華利用職務之便,將勝大集團存入銀行的903萬元資金用于炒股,其行為已構成挪用公款罪。
被告人季慶華對該起指控予以否認,辯稱“從于竹林處借出的票據都是通過燕賢廣拿到的,是燕賢廣借的勝大集團的錢,燕對該款有支配權,可隨意使用,至于是炒股或挪作他用與己無關,故自己的行為只是嚴重的違規(guī),不構成挪用公款罪”。
其辯護人針對指控,當庭宣讀了中國工商銀行東營市東城支行情況說明一份,證實勝大集團總公司在東城支行開立結算賬戶,在工農村分理處未開立賬戶,支行也未委托季慶華從勝大集團接受票據;墾利縣人民法院(2005)墾刑初字第71號刑事判決書,證實于竹林因挪用資金罪和職務侵占罪被判刑。
其辯護人繼而提出“起訴書指控被告人季慶華構成挪用公款罪不能成立。理由是:一、起訴書將季慶華動用的款項性質認定為工商銀行的公款沒有法律根據,應屬事實不清、定性不準。根據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將公款以個人名義轉為儲蓄存款,于竹林私自向外出借票據的行為,并非是代表單位的職務行為,同樣燕賢廣和季慶華接收票據的行為、燕賢廣用該票據轉為資金炒股及季慶華將該票據資金借給中盛公司的行為均是個人行為;承兌匯票不等同于現(xiàn)金,于竹林將未到期的承兌匯票借給燕賢廣和季慶華后,就失去了對該票的支配權,至于燕和季是直接將匯票出借給他人、存于個人名下或用于炒股是二人對票據權利的行使行為,并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根據起訴書的指控,季慶華是挪用客戶存在銀行賬戶上的款項,但勝大集團在工農村分理處并未開立賬戶,貼現(xiàn)款也不是以于竹林或者勝大集團的名義存入銀行,開立的多個個人儲蓄存款賬戶存款人也均不知情,故無論從開戶程序、資金所有權權屬以及密碼設置、取款等都不符合規(guī)定,并且現(xiàn)有法律對公款私存虛增儲蓄額的款項是否為銀行公款沒有明確規(guī)定,故應按照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則,作出對季慶華有利的裁判。二、認定挪用公款罪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情形主要表現(xiàn)在:起訴書采取掐頭去尾取中間的邏輯,單獨將903萬元和500萬元進行指控,而對其它數(shù)千萬元的款項不予查實,屬事實不清;起訴書將四次從工農村分理處轉入股市的數(shù)額簡單相加不當,且按照挪用公款的司法解釋,以后次挪用歸還前次挪用公款的,應以案發(fā)時未還的實際數(shù)額認定。起訴書未將還款數(shù)額予以扣減,也未查明案發(fā)時未歸還的實際數(shù)額,也屬事實不清”的辯護意見。
根據對控辯雙方所舉證據及控辯意見的分析,本院確認以下事實:
2003年上半年,被告人季慶華為完成單位儲蓄業(yè)務,由中國工商銀行東營市東城支行燕賢廣介紹,認識了勝大集團的于竹林,因于竹林負責保管勝大集團未到期的承兌匯票,二人提出將勝大集團未到期的承兌匯票貼現(xiàn)后用于完成增儲業(yè)務。于竹林同意后遂多次將承兌匯票交由燕賢廣和季慶華。季慶華將該承兌匯票貼現(xiàn)后,以工農村分理處員工親屬、朋友或他人的名義將貼現(xiàn)款存入工農村分理處。為于竹林作賬方便,燕賢廣、季慶華二人將數(shù)十份蓋有東城支行公章的委托收款憑證及特轉憑證交給于竹林使用。2003年8月19日,季慶華辦理了16 個個人存款賬戶和相應的靈通卡,開通了個人存折與證券市場轉賬的功能,并到天同證券公司東營濟南路證券營業(yè)部辦理了以上16人的金融服務賬戶、股市開戶等手續(xù),后將炒股手續(xù)交給了燕賢廣,16人的存款存折由季慶華保管。2003年8月至2004年1月,被告人季慶華先后4次將903萬元資金轉入股市。期間,為歸還到期承兌匯票資金,季慶華或燕賢廣先后六次從股市轉出771.757萬元歸還了勝大集團。其中2004年10月20日從股市轉出的66.7817萬元具體是由燕賢廣操作的,從股市轉出資金66.7817萬元資金后,通過萬通電器五金商行賬戶還給勝大集團的資金為102.1125萬元。
審理認為,認定被告人季慶華是否構成挪用公款罪的關鍵,在于季慶華從于竹林處所拿到的勝大集團的承兌匯票是季慶華個人向于竹林借用承兌匯票的行為,還是季慶華行使職務行為,進行攬儲后又將勝大集團在工農村分理處的存款用于炒股的行為。從被告人供述及證人證言來看,于竹林是為了幫助季慶華完成儲蓄任務而私自將勝大集團的承兌匯票外借的,但對承兌匯票從何處貼現(xiàn)、如何貼現(xiàn)、如何走賬及以誰的名義進行存儲雙方并沒有約定,存入工農村分理處個人名下的存單也由季慶華個人保存,雖然于竹林自認為季慶華是代表銀行進行攬儲的,但其主觀推斷并不必然得出季慶華的行為就是職務行為的結論,也存有季慶華個人借用于竹林處的承兌匯票,而后存入銀行完成存儲任務的可能。雖然于竹林對季慶華將承兌匯票借給其他單位或將貼現(xiàn)款用于炒股并不同意,也不知情,但僅屬于季慶華超越于竹林授權的行為,并不必然得出季慶華挪用公款的結論, 這也恰恰說明了于竹林將承兌匯票交給季慶華后就喪失了對該票據的支配權,票據權利轉由被告人季慶華行使和支配,被告人季慶華的當庭供述對此也予以了印證;從現(xiàn)有書證來看,為于竹林做賬方便,被告人季慶華給過于竹林數(shù)十份蓋有東城支行公章的委托收款憑證和特轉憑證,但是以上憑證僅能證實承兌匯票進行貼現(xiàn)的手續(xù),是在承兌匯票到期后做賬使用的,而不是在交付承兌匯票當日,并不代表存款憑證,也未蓋有工農村分理處的公章,并且于竹林用于做賬的委托憑證、特轉憑證與公訴機關指控的903萬元不能一一對應;季慶華交給于竹林的5個一本通既不全是存于工農村分理處個人名下的存款,其數(shù)額也與于竹林交給季慶華的承兌匯票數(shù)額不符,該5個一本通僅應認定為季慶華對所用于竹林提供的資金能夠及時還款的承諾或保證,而不能當然的認定該一本通是將勝大集團資金存于工農村分理處的憑證。綜上,對證實銀行承兌匯票是季慶華個人向于竹林的借用行為,還是代表銀行攬儲的職務行為,供證存有矛盾,并且無對應的入賬憑證予以支持,故現(xiàn)有證據無法形成完整的鎖鏈,認定被告人季慶華挪用903萬元用于炒股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公訴機關的該項指控不能成立,不予支持,被告人季慶華及其辯護人的辯護意見成立,予以采納。
二、山東省東營市人民檢察院指控,2004年6月,被告人季慶華在擔任工農村分理處主任期間,利用職務之便,挪用公款500萬元歸個人使用,填補其私自將客戶資金外借造成的虧空。
針對以上指控,公訴機關當庭宣讀和出示了以下證據:
1、被告人供述
被告人季慶華供述,2004年6月,他和恒豐銀行海陽支行(以下簡稱恒豐銀行)的燕翔商量好兩家做一筆票據業(yè)務來虛增存款。具體是由他提供500萬元的保證金和500萬元的存單質押給恒豐銀行,對方出1000萬元的承兌匯票。6月7日,他向于竹林借了1000萬元的資金,將其中500萬元匯給了恒豐銀行,另外500萬元他以燕希然和王澤軍的名字存到了工農村分理處,并用原來保留的一份蓋有東城支行印章的空白公用信箋私自開具了一份授權書,授權工農村分理處辦理和恒豐銀行的業(yè)務,還以工農村分理處的名義開了承諾書,都交給了恒豐銀行的燕翔等人。然后讓燕希然和王澤軍帶上500萬元的存單去恒豐銀行辦理了1000萬元的承兌匯票,當即辦理了貼現(xiàn),將資金匯回東營,并在6月8日將資金補齊1000萬元后還給了勝大集團。因先后多次將一些承兌匯票借給中盛集團孫建勛使用,辦理完這筆業(yè)務后,借用于竹林的票據有一些快到期了,就找孫建勛還錢,但他沒有。為了及時還上于竹林那邊的錢,就想索性幫孫建勛幫到底,再幫其續(xù)展一段資金使用期。于是在6月底的時候,把質押給恒豐銀行的燕希然、王澤軍名下的500萬元存單先后進行了存單掛失和密碼掛失,補辦了新的存單并馬上辦理了提前支取,380萬元歸還了勝大集團,120萬元歸還了輝煌房地產公司,該筆120萬元是因為在此前為了歸還勝大集團的錢向輝煌房地產公司借的,所以在弄出500萬元后,就馬上還給人家。質押給銀行的存單本來是不能掛失的,但是和恒豐銀行做業(yè)務的時候,有關的手續(xù)只是走了個形式,沒有在銀行電腦里辦理凍結手續(xù),這個情況別人是不知道的,他作為分理處主任也有這個便利條件。將存單掛失又提前支取,這樣在恒豐銀行質押的500萬元的存單就提不出錢來了,本來是想給孫建勛一段時間,希望他能在半年之內把錢還上,再帶上錢去恒豐銀行,跟人家解釋清楚,把錢還上,但到現(xiàn)在為止也沒有把錢還上。
2、證人證言
(1)證人于竹林的證言,證實2004年6月7日季慶華對他說借用1000萬元資金完成東城支行的日儲蓄任務,借出后第二天就還回來了。后來才知道季慶華用該款辦了承兌匯票。
(2)證人燕希然(中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經理)的證言,證實2004年6月份介紹季慶華和恒豐銀行做了一筆銀行票據業(yè)務,用500萬元存款和500萬元存單做質押在恒豐銀行開出了1000萬元的承兌匯票,相關的手續(xù)是在季慶華的安排下辦理的。
(3)證人王澤軍(恒旭木業(yè)公司負責人)的證言,證實2004年曾向季慶華借過140萬元錢用于公司業(yè)務,以后都歸還了。到2004年6月份季慶華借用他的名義和東旭裝飾公司的章開了存單,到恒豐銀行辦理了承兌匯票。7月份季慶華還通過他向金辰房地產公司借用過120萬元錢,幾天后就還上了。并證實桂龍公司是他與其他人合開的公司,但沒有開展過業(yè)務。
(4)證人陳廣龍(中盛廣龍家俱廣場經理)的證言,證實曾向季慶華借過40萬元用于經營,后來就歸還了;桂龍公司是為了貸款方便成立的,沒貸過款,也沒開展過什么業(yè)務,公司的手續(xù)、行政章、合同章、財務章都讓季慶華拿走了,說是為了貸款。
(5)證人李勇(運通商貿有限責任公司經理)的證言,證實的內容與證人陳廣龍證實的內容一致。
(6)證人燕翔(恒豐銀行海陽支行營銷二部主任)的證言,證實2004年上半年,季慶華曾在恒豐銀行貼現(xiàn)過三張大約320萬元的銀行承兌匯票,貼現(xiàn)后把款打到了季指定的賬戶上;2004年6月份,為了雙方都虛增存款,季慶華向恒豐銀行出具東城支行授權書和承諾函,用500萬元現(xiàn)金和500萬元存單做質押,以海陽香寓海賓館的名義開具了1000萬元的銀行承兌匯票,期限半年。到期后,拿質押存單到東城支行提款,直接將款劃回了恒豐銀行賬戶。
(7)證人劉兆福(恒豐銀行海陽支行信貸科科長)的證言,證實2004年6月為增加存款和季慶華作了一筆1000萬元的承兌匯票業(yè)務。其他情況與燕翔證言一致。
(8)證人倪蘇香(海陽香寓海賓館經理)的證言,證實沒有到恒豐銀行辦過1000萬元的承兌匯票,燕翔曾借用過單位的賬戶和印章,也沒有500萬元的存款。
(9)證人李敏(工農村分理處職員)的證言,證實2004年6月7日存入工農村分理處燕希然、王澤軍名下的14張500萬元的存單業(yè)務是由季慶華安排辦理的,存單開完后,她就把這些存單給了季慶華。到6月21日,又按照季慶華的要求對以上14張存單進行了存單和密碼掛失,并補辦了新的存單,辦完后就將錢轉走了,客戶簽名是季慶華代簽的。
(10)證人馮翠娥(工行東城支行副行長)的證言,證實2004年12月6日,恒豐銀行拿質押存單來東城支行取款時發(fā)現(xiàn),季慶華違反規(guī)定辦理了承兌匯票,并掛失存單將500萬元取走的情況。經核查該款的去向,發(fā)現(xiàn)該500萬元支付給了勝大集團,于是從勝大集團的賬戶將款劃回了恒豐銀行。
(11)證人徐廣清(工行東城支行行長)的證言,證實2004年12月6日發(fā)現(xiàn)季慶華違規(guī)操作,質押并開具承兌匯票,后將存單掛失取款的情況,于是向公安機關報了案。
(12)證人周北平(輝煌房地產公司董事長)的證言,證實2004年6月份經王澤軍介紹,季慶華以150萬元的承兌匯票做抵押,從公司借走了120萬元,時間不長就還了。
(13)證人孫建勛(中盛集團董事長)的證言,證實季慶華幫其公司拆借資金進行融資的情況。證人王曉紅的證言及相應書證,證實中盛集團多次從季慶華處借款,截至到2004年9月15日,累計借用資金1013萬元,歸還了600萬元,還余413萬元未歸還。另外,季慶華因買車還向中盛集團借款16.5萬元。
3、書證
(1)轉賬支票、電匯憑證、儲蓄存單、承兌匯票、貼現(xiàn)憑證、現(xiàn)金存款憑證,證實2004年6月7日將勝大集團1000萬元轉賬支票存入桂龍公司后,將其中500萬元轉賬至利津縣鳳陽專賣店賬戶,并于當日電匯至海陽香寓海賓館;另500萬元存入工農村分理處,并存于王澤軍、燕希然名下。同日,以海陽香寓海賓館為出票人,東營市東旭裝飾工程公司為收款人從恒豐銀行開出1000萬元承兌匯票,貼現(xiàn)后于6月8日將貼現(xiàn)款976.93萬元電匯至桂龍公司,補入現(xiàn)金20萬元后,將桂龍公司1000萬元轉賬支票付款給勝大集團。
(2)掛失申請書、補發(fā)存單憑證、提前支取憑證、進賬單、收款憑證、記賬憑證、進賬單,證實2004年6月21日將燕希然、王澤軍各7張存單掛失后,于6月28日將500.1680萬元轉到桂龍公司賬戶,其中380萬元轉賬到勝大集團,另120萬元轉到輝煌房地產公司。
(3)承兌匯票、借條、轉賬支票,證實以150萬元匯票做抵押,2004年6月22日季慶華從輝煌房地產公司借款120萬元,該款轉賬至工農村分理處,并存于7個個人存折,當日支取。
(4)勝大集團客戶存款對賬單,證實2004年12月7日,從勝大集團賬戶轉入電子聯(lián)行待轉戶資金500萬元,2005年7月15日, 又以電子聯(lián)行待轉戶為付款人,支付給勝大集團500萬元。
針對此情節(jié),本院調取工商銀行東城支行的情況說明一份,證實2004年12月,恒豐銀行提取王澤軍、燕希然出質到期資金500萬元時,發(fā)現(xiàn)該款已被挪到勝大集團,于是在與其交涉的基礎上,從勝大集團賬戶劃回并支付給恒豐銀行。
被告人季慶華對該起指控予以否認,辯稱“指控的第二筆資金是為了完成存款業(yè)務和歸還先前欠于竹林的錢,將500萬元存單掛失支取后也將款打回了勝大集團,只是違反了銀行操作規(guī)程,不構成挪用公款罪”,其辯護人除提出與第一起指控相同的辯護意見外,還提出“該500萬元來源于勝大集團,后又將該500萬元在內的1500萬元還給勝大集團,不屬于歸個人使用,且指控填補其私自將客戶資金外借造成的虧空也沒有確切的證據予以支持”的辯護意見。
根據對控辯雙方所舉證據及控辯意見的分析,本院確認以下事實:
2004年6月7日,被告人季慶華在擔任工農村分理處主任期間,為歸還其將勝大集團資金外借造成的虧空,先從于竹林處借出勝大集團轉賬支票一張,金額為1000萬元,然后將其中500萬元存入恒豐銀行海陽香寓海賓館賬戶做保證金,另500萬元存入工農村分理處燕希然和王澤軍個人存款賬戶做質押,并私自向恒豐銀行出具東城支行授權書及承諾函后,恒豐銀行于當日開出1000萬元承兌匯票,并辦理了票據貼現(xiàn)。貼現(xiàn)款976.93萬元于第二日電匯至桂龍公司,并在補齊1000萬元后將該款歸還了勝大集團。2004年6月21日,被告人季慶華利用職務之便,將其保管的燕希然和王澤軍質押存單私自進行掛失后,于6月28日將500.1680萬元轉入桂龍公司賬戶,其中380萬元轉賬至勝大集團,另120萬元轉賬至輝煌房地產公司,該款系其為歸還勝大集團到期匯票資金而向該公司的借款。2004年12月7日,恒豐銀行持王澤軍、燕希然到期質押存單到工商銀行東城支行提取500萬元存款時,東城支行在查明該款的去向后,將500萬元從勝大集團賬戶劃回并支付給恒豐銀行。
審理認為,從該筆款的走向看,從勝大集團借出1000萬元資金后,通過承兌匯票貼現(xiàn)還回了1000萬元,同時通過掛失質押存單又向勝大集團支付了500萬元,即共計支付給勝大集團1500萬元資金。那么被告人季慶華用于歸還的該筆500萬元資金的歸屬問題即成為爭議的焦點。審理認為,被告人季慶華所挪用的500萬元的所有權應歸恒豐銀行所有。理由是被告人季慶華從勝大集團借出1000萬元資金后,開出1000萬元承兌匯票進行貼現(xiàn)并歸還勝大集團,相當于在勝大集團體內進行的資金循環(huán),勝大集團也實現(xiàn)了收支平衡,此節(jié)并不存在問題,也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但是在該承兌匯票貼現(xiàn)后,并且在承兌匯票到期前未補足剩余資金500萬元的情況下,勝大集團即喪失了該500萬元質押存單的所有權,500萬元的所有權應歸出票人恒豐銀行所有。但被告人季慶華為了填補其私自將勝大集團資金外借造成的虧空,利用職務之便,將該500萬元掛失后支付給勝大集團,使得恒豐銀行的質押權力無法實現(xiàn)。故被告人季慶華支出的500萬元是工農村分理處具有管理義務的恒豐銀行的資金。即使該1000萬元是季慶華與于竹林或勝大集團間的個人借款,他歸還了1000萬元后,兩者的借貸關系也已經結束,對于質押在工農村分理處的500萬元,季慶華只有管理的義務,再無支配的權利,而只能等權利人恒豐銀行來行使權利,但季慶華卻利用職務之便,私自解密掛失,將該500萬元支付給勝大集團,屬于將客戶資金歸個人使用,構成挪用公款罪。公訴機關指控的該起犯罪事實和罪名成立,予以支持。被告人季慶華及其辯護人該部分的辯護意見不予采納。針對500萬元是否歸還的問題,有兩份存有矛盾的書證,一份為東城工行出具的證明,證實恒豐銀行持票據取款時,500萬元已由工商銀行東城支行從勝大集團賬戶劃回并支付給恒豐銀行,另一份書證證實從勝大集團將500萬元劃至電子聯(lián)行待轉戶,后又還給了勝大集團,通過對以上兩份書證的分析,勝大集團對賬單雖然能證實從勝大集團劃出500萬元后又還給了勝大集團,但該證據既無法證實款的去向,也無從證實款的來源和還款的理由,故本著對被告人有利的原則,應認定該500萬元為案發(fā)前已歸還。
綜合全案,公訴機關還出示、宣讀了以下綜合證據:
(1)證人程憲軍(勝大集團總公司財務資產管理中心副主任)的證言,證實勝大集團與中盛生物工程公司、中正科技信息公司、天博商貿公司、利津鳳陽專賣店、萬通電器公司無業(yè)務來往。從2003年初,于竹林負責保管勝大集團所有下屬三級單位收到的未到期的承兌匯票。
(2)干部履歷表、干部任免審批表、任職通知、同意解除勞動合同的批復及通知,證實被告人季慶華2002年12月起任中國工商銀行東營市東城支行工農村分理處主任。2004年8月自動辭職。
(3)破案經過,證實被告人季慶華被抓獲的情況。
以上證據經庭審舉證、質證,合法有效,應予確認。
綜上,本院認為,被告人季慶華身為國家工作人員,在擔任工農村分理處主任期間,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500萬元的巨額公款挪用歸個人使用,進行營利活動,其行為構成挪用公款罪,且挪用公款數(shù)額巨大,情節(jié)嚴重,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鑒于其挪用的公款已退還,對其可從輕處罰。公訴機關指控的第一筆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本院不予支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一百八十五條第二款、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第九十三條第二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人季慶華犯挪用公款罪,判處有期徒刑八年。(刑期自判決執(zhí)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zhí)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2005年3月30日起至2013年3月29日止)。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接到判決書的第二日起十日內通過本院或直接向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書面上訴的,應提交上訴狀正本一份,副本兩份。
審 判 長 徐 峰
審 判 員 宋國蕾
審 判 員 呂彥松
二00 六年一月二十一日
書 記 員 桑愛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登記授權委托書
2020-10-14上海市____人民法院當事人送達地址確認書
2020-10-14民事答辯狀(樣式二)
2020-10-14×××人民法院暫予監(jiān)外執(zhí)行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解除強制措施申請書(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不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不立案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法定代理人到場通知書
2020-10-14訊問筆錄
2020-10-14×××公安局調取證據清單
2020-10-14罪犯保外就醫(yī)征求意見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批準直接受理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拘留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違法所得意見書
2020-10-14使用戒具審批表
2020-10-14罪犯禁閉審批表
2020-10-14提請假釋建議書
2020-10-14提請減刑建議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