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贛中行終字第8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游仁亮,男,1954年5月生,漢族,江西省贛縣人,農民,住贛縣石芫鄉沙洲村村上組。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贛縣石芫鄉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劉桃生,鄉長。
委托代理人劉建華,男,贛縣石芫鄉人民政府土地管理所所長。
委托代理人張兆明,男,江西章貢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第三人游火生,男,1951年11月生,漢族,江西省贛縣人,石芫鄉林管站站長,住贛縣石芫鄉沙洲村村上組。
上訴人游仁亮因被上訴人贛縣石芫鄉人民政府作出的土地權屬爭議處理決定一案,不服贛縣人民法院(2006)贛行初字第4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07年2月1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游仁亮、被上訴人的委托代理人劉建華、張兆明、原審第三人游火生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審理查明,贛縣石芫鄉沙洲村于1997年實行園田化項目,將耕田收回集體統一平整規劃后,重新分至各農戶承包經營。原告在園田化前在沙洲村公路外毫丘耕地面積為0.996畝、遠同耕地面積0.833畝,共計耕地面積1199.39平方米。在實施園田化時實收原告毫丘耕地355.4平方米,遠同耕地278.86平方米,共計耕地面積634.26平方米;另外原告在公路外毫丘、遠同田耕地236.74平方米與本組村民游仁華換耕地,再拿出耕地11.8平方米與第三人游火生換耕地,換地面積共計248.54平方米。原告在公路外毫丘、遠同田剩余耕地面積為316.59平方米。2005年8月,原告與第三人因土地權屬發生糾紛,原告便向贛縣石芫鄉人民政府等有關部門反映,請求處理,同年8月22日,贛縣石芫鄉人民政府《告知書》。原告按《告知書》提交了申請書及相關證據。被告受理后,到當地進行調查取證,實地勘驗,召集雙方當事人及有關人員在沙洲村委會召開會議,同年11月11日,被告在鄉政府又召開鄉長辦公會議,專題討論研究處理原告與第三人的土地權屬爭議事宜,11月21日,被告作出石政決字[2005]第01號《土地權屬爭議案件決定書》下發給原告及第三人。決定書認為原告在公路外毫丘、遠同田的預留耕地面積為316.59平方米,而這塊爭議地的面積為393.3平方米,多余76.71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歸沙洲村村上組農戶集體所有。2006年5月8日,原告不服被告的處理決定書,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受理后,到實地勘驗,經丈量原告與第三人爭執的這宗耕地實有面積為586.79平方米,原告、被告及第三人和村組干部在勘驗圖上簽字,被告及第三人對該面積予以認可,原告對該面積未提出異議。2006年2月26日,本院經審理后認為,被告的勘驗結果與實際面積不相符,以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為由,依法判決撤銷被告作出的石政決字[2005]第01號《土地權屬爭議案件決定書》,并限被告于2006年7月26日前重新作出其具體行政行為。2006年7月26日,被告按實有耕地面積作出了石政決字[2006]第01號《土地權屬爭議案件決定書》下發給原告及第三人。《決定書》確定將這宗爭執地中的多余面積270.2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歸沙洲村村上組農戶集體所有。2006年8月25日,原告再次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法院依法撤銷被告石政決字[2006]第01號《土地權屬爭議案件決定書》,判決被告依法作出新的具體行政行為,并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原審法院認為,被告根據原告要求與第三人確認爭執耕地權屬的申請,依照法定程序受理后,進行實地調查取證,核實現場,在查明事實真相的基礎上組織雙方進行協調,并依據我國法律法規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其程序合法。該具體行政行為,確認了原告及第三人爭執的這宗耕地四址界址,這宗耕地面積為586.79平方米,而原告的剩余預留耕地面積為316.59平方米。原告與第三人對這宗耕地有爭議,被告依法定職責將多余面積270.2平方米確定給該組農戶集體所有,符合法律規定,本院予以支持。原告稱被告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無事實依據,其要求撤銷被告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的訴訟請求,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為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一)項,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十六條第(四)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八條第二款、第十六條第一款、第二款之規定,遂判決:一、維持被告贛縣石芫鄉人民政府2006年7月26日作出的石政決字[2006]第01號《土地權屬爭議案件決定書》的處理決定。二、駁回原告游仁亮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50元、其它訴訟費260元,合計310元由原告游仁亮承擔。
上訴人上訴稱:一、請求撤銷原審判決;二、請求判令贛縣石芫鄉政府重新作出上訴人老屋后的316.59平方米責任田的權屬范圍。三、訴訟費由被上訴人承擔。理由是:一、原審判決維持《贛縣石芫鄉政府土地權屬爭議案件決定書》屬認定事實不清。(1)被上訴人認定老屋后預留耕地面積為316.59平方米,實際面積為586.79平方米,比預留面積多270.2平方米,將多出面積270.2平方米收歸集體農戶所有。(2)被上訴人核實上訴人老屋后面積586.79平方米,依據園田化原始記錄,預留給上訴人的面積是316.59平方米作責任田。被上訴人對農戶270.2平方米和上訴人的316.59平方米未明確四址界線。二、原審駁回上訴人的訴訟請求屬認定事實錯誤。(1)上訴人2006年5月向原審提起行政訴訟,原審沒查明事實。(2)原審到實地勘驗,違背了勘驗程序,石芫鄉政府偽造勘驗圖,原審也跟著偽造勘驗。原移位在第三人屋后,原移位的實體面積568.79平方米,移位四址內實體面積只有140平方米左右。三、原審程序違法。(1)當事人的舉證未分類記錄。對勘驗圖、書面答辯及《協議書》等在庭審中未公開。(2)原審認為:被上訴人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上訴人及第三人和農戶確認爭執地面積為586.79平方米,上訴人應得面積是316.59平方米,農戶應得270.2平方米。四、原審認為:根據上訴人稱石芫鄉政府查實認定,97年沙洲園田化收田時、地塊、面積、原則、程序,上訴人沒有提出異議,這是歪曲事實。(1)園田化時由鄉、村、組按地塊記錄,實收面積(收多少,記多少)不按各組分田的底冊,第一輪承包證填寫的面積數計。全村各組屬自己的責任田房前屋后可作預留地。(2)地塊、面積,由鄉、村組叁家記錄,長×寬等于面積核實認可。(3)被上訴人捏造事實,改變了園田化時收田分田原則。
?
審 判 長 甘傳洲
審 判 員 周培敏
審 判 員 鐘起瑞
二○○七年三月十日
書 記 員 肖福林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律建議書(樣式一)
2020-10-14撤訴狀(法人或其他組織撤回上訴時使用)
2020-10-14人民檢察院量刑建議書格式樣本(試行)
2020-10-14刑事裁定書(復核類推案件發回重審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按一審程序再審維持原判用,樣式一)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一審公訴案件適用普通程序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裁定書(二審維持原判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一審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適用普通程序用)
2020-10-14代理詞(刑事)
2020-10-14罪犯保外就醫取保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決定書
2020-10-14抗訴(上訴)案件出庭檢察員意見書
2020-10-14扣押決定書
2020-10-14解除取保候審決定書(送達犯罪嫌疑人)
2020-10-14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違法所得意見書(回執)
2020-10-14悔改書(因取保候審給法官)
2020-10-14×××公安局釋放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延長偵查羈押期限通知書
2020-10-14取保候審保證書
2020-10-14×××公安局收取保證金通知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