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2006)一中行初字第581號
?
?
原告力帆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住所地重慶市沙坪壩區(qū)上橋張家灣60號。
法定代表人陳巧鳳,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武玉琴,北京信慧永光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專利代理人。
委托代理人王月玲,北京信慧永光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專利代理人。
被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住所地北京市海淀區(qū)北四環(huán)西路9號銀谷大廈10~12層。
法定代表人廖濤,副主任。
委托代理人崔震,該委員會審查員。
委托代理人郭健國,該委員會審查員。
第三人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住所地日本國東京都港區(qū)南青山二丁目1番1號。
法定代表人白石基厚,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張黎明,上海市華誠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力帆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力帆公司)不服被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簡稱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的第8030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簡稱第8030號決定),在法定期限內(nèi)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本院于2006年4月19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并通知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簡稱本田株式會社)作為本案的第三人參加訴訟,于2006年9月7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力帆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武玉琴、王月玲,被告專利復審委員會的委托代理人崔震、郭健國,第三人本田株式會社的委托代理人黃劍國、張黎明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就本田株式會社針對力帆公司擁有的名稱為“通用汽油機”的外觀設計專利(簡稱本專利)提出的無效宣告請求,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第8030號決定,認為:本田株式會社提交的附件2為第632935號類似10的日本外觀設計公報(簡稱附件10)的中文譯文,在附件2上清楚地記載有專利號等著錄項目信息,專利復審委員會在進行口頭審理時要求力帆公司在口頭審理結束后20日內(nèi)核實附件10的真實性并核實附件2譯文的準確性。力帆公司在此后提交的答復意見中并沒有對附件2中文譯文的準確性以及附件10的真實性發(fā)表意見。專利復審委員會認為,本田株式會社于2005年10月19日提交的附件10是附件2的原文復印件,不應視為新證據(jù),并且力帆公司對附件10本身的真實性和附件2譯文的準確性未提出異議,經(jīng)核實,專利復審委員會對該證據(jù)予以采信。附件2(即附件10)的公開日為1992年9月9日,在本專利的申請日之前,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簡稱專利法)第二十三條所規(guī)定的公開出版物,其公開的發(fā)動機外觀設計與本專利屬于相近種類的產(chǎn)品,故可以與本專利進行相近似比較。將本專利與附件2進行比較可以看出,本專利與附件2的整體輪廓、構成、主要部件的配置和形狀基本相同。兩者主要區(qū)別在于:本專利的啟動把手在右側,而附件2的啟動把手在左側;本專利風扇罩通風孔由同心圓狀的周向槽孔和徑向槽孔構成,而附件2的通風孔由徑向槽孔構成,另有其它更細微的差別。上述這些區(qū)別相對于兩者的整體而言屬于局部細微的差別,對外觀設計的整體視覺效果不會產(chǎn)生顯著的影響,容易使一般消費者在視覺上產(chǎn)生混淆。因此,本專利與附件2屬于相近似的外觀設計,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三條的規(guī)定,據(jù)此,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第8030號決定,宣告本專利權無效。
力帆公司不服第8030號決定,在法定期限內(nèi)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其訴稱:一、專利復審委員會對證據(jù)合法性和有效性的認定上存在錯誤。專利復審委員會做出上述決定依據(jù)的對比文件為本田株式會社提出無效請求時提交的附件2,該附件是本田株式會社自己制作的文件,首先,該附件在形式上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簡稱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八條關于“書證應當提交原件”的規(guī)定;其次,該附件不是出版物,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三條的規(guī)定;最后,本田株式會社在口頭審理通知書發(fā)出后提交的聲稱是附件2原文的附件10超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簡稱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六十六條規(guī)定的舉證期限,故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行政訴訟證據(jù)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中的第五十七條第四款的規(guī)定,本田株式會社無正當事由超出舉證期限提供的證據(jù)材料不應被作為定案的依據(jù)。專利復審委員會接受附件10對于力帆公司是不公平的。二、專利復審委員會對本專利外觀設計與對比外觀設計的區(qū)別認定錯誤。本專利外觀設計產(chǎn)品的一般消費者為購買和使用該動力機的人,其具備的基本常識是:1、本外觀設計產(chǎn)品包括發(fā)動機、燃料箱、空氣清潔器和消音器護板等部分,發(fā)動機由兩個類似圓柱體相貫而成,其上部有近似長方體的燃料箱,燃料箱頂部有蓋,燃料箱旁邊有近似于長方體的空氣清潔器和消音器護板。2、在使用狀態(tài)下,主視圖表示的一面,是使用者在使用時直接面對的部位,風扇罩對整體視覺效果的影響明顯強烈。3、這類產(chǎn)品由于功能等因素的限制,其組成部件、各個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以及各個部件的大致輪廓等已固定成型,多年來沒有大的實質性的變化。因此,針對該類產(chǎn)品的外觀設計主要體現(xiàn)在可以產(chǎn)生美感、能夠為一般消費者看到的部件的外觀,如空氣清潔器、消音器護板的外在形狀等。采用要部判斷進行比較:在本類產(chǎn)品中,風扇罩的設計是這類外觀設計的要部,本專利外觀設計的風扇罩的與對比外觀設計完全不同,由此導致本專利外觀設計與對比外觀設計不相近似。采用綜合判斷進行比較:從整體進行觀察,本專利外觀設計和對比外觀設計之間除了風扇罩明顯不同外,燃料箱,空氣清潔器、消音器護板的外觀設計也明顯不同,這些不同足以對一般消費者的視覺效果產(chǎn)生顯著影響。因此,本專利外觀設計和對比外觀設計不相近似。綜上,本專利外觀設計和對比外觀設計的差異,無論在整體輪廓上,還是在主要部件的構成、配置和形狀上,都具有顯著差異,兩者不相近似。綜上,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的第8030號決定。
被告專利復審委員會辯稱:一、力帆公司在無效階段未對附件2的準確性以及附件10的真實性發(fā)表意見,而僅僅針對兩者提交的先后順序提出異議并不能說明專利復審委員會在證據(jù)認定過程中存在有任何不當之處,其在起訴狀中對上述問題的意見是對法律的曲解,不能成立。二、雖然力帆公司在無效程序和訴訟過程中列舉了本專利與附件2外觀設計之間的許多差別,但是這些區(qū)別相對于兩者的整體而言均屬于局部細微的差別,對外觀設計的整體視覺效果沒有產(chǎn)生顯著的影響,因此,專利復審委員會認為兩者屬于相近似的外觀設計。綜上,專利復審委員會在第8030號決定中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且審理程序合法,請求人民法院維持該決定。
第三人本田株式會社述稱:一、專利復審委員會對證據(jù)的認定符合法律規(guī)定。首先,附件2(即附件10)是日本專利局公開出版的外觀設計專利公報,是專利法所規(guī)定的公開出版物。其次,附件2實質上是經(jīng)過標注的附件10,中國法律未禁止用中文標注證據(jù),也未規(guī)定經(jīng)過中文標注后的資料不能作為證據(jù)使用。最后,附件10是日文版的意匠公報,不是用于主張新的理由和證明新的事項,因此不是專利法實施細則和《審查指南》規(guī)定的新證據(jù),不受舉證時限的限制。二、專利復審委員會對“本專利與對比文件是相近似的外觀設計”的認定符合法律規(guī)定。第一,力帆公司主張“汽油機后面是整體上看不見的隱蔽部位”的觀點缺乏事實依據(jù)。第二,力帆公司未就其主張的“汽油機產(chǎn)品的組成部件,各個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以及各個部件的大致輪廓等已基本定型”提供證據(jù),因此,其主張不應被采信。第三,力帆公司關于本案適用“要部判斷”的觀點缺乏法律和事實依據(jù),不能成立。汽油機產(chǎn)品是形狀復雜的產(chǎn)品,其連接布局、整體輪廓、各構成部分的形狀及輪廓均容易吸引視覺注意;對于“一般消費者”而言,發(fā)動機的正面、背面、兩側面及頂面都是容易看到的部位;即使從正面看,風扇罩也不過是其中一部分,與“燃料箱及空氣清潔器”的面積各約占一半。第四,力帆公司在進行“整體觀察、綜合判斷”時,回避了“整體輪廓、構成、主要部位的配置和形狀”的相同、相近似,而將個別部件形狀上的細微差異進行無限放大,據(jù)此得出的結論是錯誤的。綜上,專利復審委員會在無效宣告請求審查過程中,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程序合法,請求人民法院維持第8030號決定。
本院經(jīng)審理查明:
本案涉及的是名稱為“通用汽油機”的外觀設計專利(即本專利),該專利的申請日為2004年2月12日,授權公告日為2004年9月22日,專利權人為重慶力帆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專利號為200430027556.7(見本判決附件一)。2005年7月14日,重慶力帆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變更企業(yè)名稱為力帆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
2005年2月25日,本田株式會社以本專利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三條為由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無效宣告請求,并提交了相關證據(jù),其中的附件2為1992年9月9日公開的第632935號類似10的日本外觀設計公報中文譯文,復印件共4頁。2005年10月19日,本田株式會社提交了附件10,即1992年9月9日公開的第632935號類似10的日本意匠公報,復印件共2頁(見本判決附件二)。2005年10月28日,專利復審委員會將附件10轉送給力帆公司。
2005年11月10日,專利復審委員會進行了口頭審理。口頭審理過程中,專利復審委員會要求力帆公司在口頭審理結束后20日內(nèi)核實附件10的真實性并核實附件2譯文的準確性,逾期不答復視為無異議。2005年11月29日,力帆公司針對上述口頭審理提交了意見陳述書,認為本田株式會社先提交附件10的譯文—附件2,又在超過1個月后補交附件2的原文復印件(即附件10),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附件10應視為未提出。而附件2僅是本田株式會社單方制作的文件,并不是專利法意義上的公開出版物,因此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力帆公司沒有對附件2中文譯文的準確性以及附件10的真實性發(fā)表意見。
2005年12月22日,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第8030號決定。
以上事實,有本專利公報,附件2,附件10,2005年11月29日力帆公司提交的意見陳述書,第8030號決定,當事人陳述等證據(jù)在案佐證。
本院認為:
專利法第二十三條規(guī)定,授予專利權的外觀設計,應當同申請日以前在國內(nèi)外出版物上公開發(fā)表過或者國內(nèi)公開使用過的外觀設計不相同和不相近似,并不得與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權利相沖突。根據(jù)以上規(guī)定和各方當事人的主張,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專利復審委員會采用附件2作為對比文件與本專利外觀設計進行對比是否正確以及附件2所涉及的外觀設計與本專利外觀設計是否相同或相近似。
一、專利復審委員會采用附件2作為對比文件與本專利外觀設計進行對比是否正確
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六十六條規(guī)定,在專利復審委員會受理無效宣告請求后,請求人可以在提出無效宣告請求之日起1個月內(nèi)增加理由或者補充證據(jù)。逾期增加理由或者補充證據(jù)的,專利復審委員會可以不予考慮。就本案而言,附件2系第632935號類似10的日本外觀設計公報的中文譯文,是本田株式會社在提出無效宣告請求時提交的證據(jù)。附件10是該譯文對應的日本外觀設計公報,雖然本田株式會社提交該附件的時間已經(jīng)超過了上述規(guī)定的1個月的期限,但鑒于該附件系附件2的補強證據(jù),用于證明附件2所述的第632935號類似10的日本外觀設計公報是真實存在的,且力帆公司在無效程序和訴訟過程中均未提交相反證據(jù),因此,專利復審委員會采信附件2和附件10未違反上述規(guī)定。由于附件2所涉及的外觀設計的公開日早于本專利的申請日,故可以根據(jù)專利法第二十三條的規(guī)定將該附件作為對比文件與本專利進行比較。力帆公司認為專利復審委員會對證據(jù)合法性和有效性的認定存在錯誤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
二、附件2所涉及的外觀設計與本專利外觀設計是否相同或相近似
本專利外觀設計涉及的汽油機類產(chǎn)品體積不大,易于攜帶,消費者在購買和使用時可以從各個方向觀察到該類產(chǎn)品的外觀,而并不存在容易引起一般消費者注意的部位,即“要部”,因此,對于這類產(chǎn)品的外觀設計對比應采用整體觀察的方法進行比較。力帆公司在起訴狀中所述采用要部判斷進行比較的主張本院不予采納。
將本專利外觀設計與附件2的外觀設計進行比較,正如專利復審委員會在第8030號決定所認定的,本專利與附件2的整體外部輪廓,組成部件以及形狀基本相同。主要區(qū)別在于:1、本專利的啟動把手在右側,而附件2的啟動把手在左側;2、本專利風扇罩通風孔由同心圓狀的周向槽孔和徑向槽孔構成,且風扇罩所占面積相對較小,而附件2的通風孔由徑向槽孔構成,所占面積相對較大。此外,兩者還在燃料箱蓋等方面有差別。分析以上對比情況,本院認為,對于汽油機這類產(chǎn)品而言,整體外部輪廓,組成部件以及形狀等設計一般更容易引起消費者的注意,而上述設計上的區(qū)別相對于兩外觀設計整體而言均屬于局部細微的差別,對外觀設計的整體視覺效果不會產(chǎn)生顯著的影響。至于力帆公司提出的“汽油機類產(chǎn)品由于功能等因素的限制,其組成部件、各個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以及各個部件的大致輪廓等已固定成型,多年來沒有大的實質性的變化”的主張并不能否定兩外觀設計僅有細微差別且不會對消費者視覺產(chǎn)生較大影響的事實,故其主張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因此,本專利外觀設計與附件2屬于相近似的外觀設計,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三條的規(guī)定,專利復審委員會宣告本專利無效并無不當。
綜上,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的第8030號決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程序合法,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一)項之規(guī)定,本院判決如下:
維持被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的第8030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
案件受理費1000元,由原告力帆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負擔(已交納)。
如不服本判決,原告力帆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被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可在本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nèi),第三人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可在本判決書送達之日起30日內(nèi),向本院提交上訴狀并交納上訴案件受理費1000元,上訴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
?
?
審 判 長 儀 軍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調卷函(審理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抗訴案件用,樣式一)
2020-10-14民事反訴狀
2020-10-14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書(樣式五)
2020-10-14拘傳證
2020-10-14民事反訴狀(民事被告或刑事自訴案件被告人提起反訴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一審自訴、反訴并案審理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二審改判用,樣式二)
2020-10-14人民法院執(zhí)行通知書(無期徒刑用)
2020-10-14應當逮捕犯罪嫌疑人意見書
2020-10-14撤銷強制措施通知書
2020-10-14未受刑事處分公證書
2020-10-14×××公安局提請批準逮捕書
2020-10-14×××公安局提請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意見書
2020-10-14×××公安局扣押/解除扣押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退還、返還扣押(調取)物品、文件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搜查證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決定釋放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查詢犯罪嫌疑人存款、匯款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不批準聘請律師決定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