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李海春訴被告
珠海市旅游質量監督管理所旅游行政處理案
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人民法院
行 政 判 決 書
(2003)香行初字第10號
原告:李海春,男,38歲,漢族,珠海市人,住珠海市拱
北海關大院20棟305號。
被告:珠海市旅游質量監督管理所。
法定代表人:王衛民,所長。
委托代理人:王偉東,
上海精誠申衡
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幸偉梅,廣東精誠粵衡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李海春訴被告珠海市旅游質量監督所旅游行政處理案,原告曾于2003年2月25日,以珠海市旅游局、珠海市旅游質量監督所為共同被告,訴其行政不作為。本院經審查認為,珠海市旅游局非原告訴請中的適格被告,遂告知原告更正被告主體。原告于2003年4月11日重新提交行政訴狀,將珠海市旅游質量監督所作為本案的被告。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
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李海春、被告的委托代理人王偉東、幸偉梅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2003年1月6日,被告珠海市旅游質量監督所作出《珠海市旅游質量投訴處理決定書》,對原告投訴珠海國際度假旅行社(下稱旅行社)旅游質量問題作出決定,認為原告的投訴不能成立。原告對此不服而提起訴訟。
原告訴稱:
被告作為國家行政機關,應當貫徹執行法律規定,正確適法,防止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杜絕行政違法,禁止侵害申訴人合法權益。被告于2003年1月所制作《珠海市旅游質量投訴處理決定書》任意杜撰理由,事實不清,程序違法,濫用職權,拒絕原告維權訴求,拒絕糾正旅行社違法行為(甩團、擅改行程、質量不達標、誤機),違反法律,再一次行政違法,進一步行政
侵權,損害原告合法利益,更違背對社會公眾所許的公正誠實執法的承諾。請求:1、請求法院
撤銷原[被]告所作決定,確認行政違法行為,侵權事實。2、責令原[被]告重新履行法定職責,作出程序公正、事實清楚的具體行政決定;糾正行政違法行為,制止工作人員玩忽職守、追究違法行為人的法律責任,適當賠償經濟損失和精神損失。
被告辯稱:
1、原告的“投訴”并不符合《旅游投訴暫行規定》的要求。被告作為規章授權的組織,只能根據《旅游投訴暫行規定》等對被告有明確授權的規章行使職權,根據相關的規定,被告的職權是及時、公正處理旅游投訴,作出旅游質量保證金理賠工作。該《規定》第八條規定:投訴必須有具體的投訴請求。也就是說單純的抱怨、指責并不能構成一個有效的投訴,對于單純的抱怨、只須口頭的簡單處理。本案中原告于2002年1月10日到被告處投訴珠海國際度假旅行社(下稱施行社),對旅行社的服務質量提出了許多抱怨,但是原告并沒有提出具體的請求,沒有提出退費或賠償之類的請求。就如同某人向法院起訴,而
起訴狀上只有抱怨,沒有請求。2、原告投訴不實,沒有任何事實根據。雖然原告的抱怨并不構成一個有效的投訴,但被告還是及時進行了調查工作。通知了旅行社,旅行社作了書面答復,被告進出了復查。通過調查核實,認為原告的投訴沒有證據支持,與旅行社的答復及被告調查得到的情況不符,所謂的住宿不達標,部分景點沒有參觀等并無證據支持,因此,被告作出了《珠海市旅游質量投訴處理決定書》,認定投訴不能成立,并送達原告。被告的處理程序合法,實體得當。3、被告是處理糾紛的中立機構,不可能侵權。被告是一個根據部門規章的授權而設立的組織,享有一定的行政職權,但并非行政機關,而是一個事業單位。被告的職責主要是處理旅游質量保證金賠償案件。旅游者與旅行社之間因旅游服務合同而發生的關系從本質上講是
民事法律關系,是合同關系,其履行過程中產生的糾紛,本來屬于法院
管轄的范圍。之所以由被告負責,是基于國家對旅游市場的干預,目的是提高管制的效率。被告的行為性質是行政裁決,利用行政權力解決
民事糾紛。基于被告行為的性質,被告處理糾紛時的地位是中立的,不可能產生對原告的侵權。原告如果有任何經濟損失,那也決不可能是由被告造成的,而只可能是被投訴人的問題。所以,請求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本院根據各方當事人的舉證認定以下事實:2002年1月10日,原告到被告處投訴其參加的
海南游的組織者珠海國際度假旅行社,在旅游質量投訴登記中,簡單填寫了該次行程亂、住宿臟、失誠信、導游素質差等問題,并未提出投訴請求,也未提供相關證據予以佐證。被告受理投訴后,于當天將投訴轉旅行社處理,并要求答復,同時,就原告投訴問題開展多方調查,核實,復查,旅行社的處理答復,向有關導游(全陪、地陪)進行詢查。此間,被告曾通知原告到被告處作進一步調查核實并就投訴提供證據,經被告再三要求,原告也未提供實質性意見與證據。被告在對原告與旅行社進行協調無果的情況下,以原告投訴沒有請求、缺乏證據為由,作出《珠海市旅游質量投訴處理決定書》,認為原告投訴不成立,并將決定書送達原告。
本院認為:
——被告作為旅游質量監督機關,其主要職責是,監督檢查旅游市場秩序和服務質量,受理旅游者投訴,具體負責旅行社質量保證金的理賠工作。原告于2002年1月10日,到被告處投訴珠海國際度假旅行社組織的海南游存在的質量問題時,盡管其在投訴登記表中填寫了旅游行程亂、住宿不達標、導游素質差等七個方面的內容,卻只是簡單羅列,未作具體陳述,沒有明確的投訴請求,不愿也無法向被告提供客觀真實的證據,借以證明旅游質量確實存在問題的事實。相反,從被告調查核實的眾多證據中,卻可彼此印證、互為因果,清楚顯示了旅行社的旅游質量價質相符,服務達標。原告憑已一面之詞,沒有證人證言,難以令人置信,其一味抱怨指責,多有不實之處。似此投訴,當然不能成立。
——根據《旅游投訴暫行規定》(下稱《暫行規定》)第八條的規定,投訴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是“有具體的投訴請求和事實根據”,第十一條規定,投訴狀必須說明投訴請求和根據的事實與理由。原告從2002年1月10日到被告處投訴旅行社,至2003年1月6日被告作出處理決定前,始終沒有提出明確的投訴請求,也未能提供證明其投訴請求成立的事實與理由的證據,原告的投訴行為,不符合《暫行規定》的要求。因此,被告作出的認為原告投訴不能成立的旅游質量投訴處理決定,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符合法律規定。被告作出決定書后,依法送達原告,故被告的行政行為,程序合法。原告無法提供客觀真實、合法有效的證據,以證明其投訴成立,故其請求確認被告的行政行為違法的主張,本院不予支持。
——行政賠償的歸責原則為違法原則。依法執行職務的行為,即使發生了損害后果,也不屬行政賠償的范圍。被告受理原告對旅行社的投訴,從中進行
調解,作出裁決,以原告沒有提供相關證據、投訴內容與事實不符為由,作出原告投訴不能成立的處理決定。被告的行政行為,未對原告造成任何損害后果。原告的行政賠償的訴請,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依法應予駁回。
為此,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一條第(三)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十六條第(四)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李海春在本案中的所有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00元,由原告李海春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
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
上訴狀一式三份,上訴于廣東省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陳勇法
審判員 馮麗萍
審判員 游永威
二00三年六月二十七日
書記員 紀暢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