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農業的基本要素,國家的土地政策直接影響著農業的發展和走向。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開始了土地改革。在“十三五”規劃中,土地改革再次成為重中之重。新一輪土地改革有哪些新政策?很多農家人的顧慮解決了嗎?
1。新的第二輪土地承包合同將適時下發,按照目前30年的承包期限,第二輪土地承包合同最遲將于2028年到期。過期后怎么辦?不少土地出讓經營者極為關注。不久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深化農村改革綜合實施方案》(“十三五”農村改革頂層設計)。會議提出,要抓緊修改有關法律,貫徹落實中央關于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長期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不變的重大決策,并及時探討第二輪承包期滿后和新的承包期后延長耕地承包期的措施,提出具體方案。解讀:
在“十三五”期間,許多農業經營者擔心的土地到期問題將出臺具體政策。這一政策一方面保護了農民的權益,另一方面也保護了新農合經營者的權益。國家實行土地三權分離的政策,就是解放土地經營權,讓有經營權的人來經營,讓工商資本進入農業和農村,充分放開“人、錢、地”。下一步,如何集中利用農村土地,推進多種形式的土地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將成為新一輪的重點。宅基地改革將成為以落實集體所有制、穩定農民承包權、放開土地經營權為基本原則的土地改革的突破口。根據《深化農村改革綜合實施方案》,要開展農村土地征收、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及時總結經驗,不斷完善,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成果。其中,探索農村宅基地自愿有償退出機制受到廣泛關注。
解讀:
目前宅基地不能流轉,不僅限制了農民的產權,而且造成宅基地的大量使用和資源浪費。有償流轉和合理的退出補償機制將使閑置宅基地資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增加建設用地和耕地面積。作為經營者,這是一筆巨大的土地紅利。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解決建設用地難的問題,同時可以緩解土地出讓價格居高不下的問題,從而降低運營成本。然而,土地資源總量仍然十分有限,如何使土地得到可持續有效利用將成為未來土地紅利的發展方向。解讀:目前,在傳統農業生產方式下,資源環境承載力偏緊,土地資源質量下降,導致農業效益下降。因此,國家多次倡導轉變農業生產方式,要從過去的資源浪費型轉變為生態農業和綠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模式。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司變更名字需要多長時間
2021-01-04非法集資中業務員如何認定犯罪
2020-11-14勞動者口頭申請辭職是否有效
2021-02-13家有“悍妻”施家暴,該怎么辦
2021-02-22查封、扣押期限的規定
2020-11-15承攬合同與雇傭合同的差別有哪些
2021-02-11商場摔傷當時未舉報的隱患有哪些
2020-12-01房地產開發資質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10續簽的勞動合同期限必須原來的一致嗎
2020-11-27公司倒閉法人有什么責任
2020-12-05關于試用期的規定有哪些?
2020-11-26產品責任是怎么構成的
2020-12-31《保險法》施行前保險合同發生糾紛適用當時法律規定
2020-11-26教練車出事的保險公司會賠嗎
2020-11-11交通事故有人傷交警協商處理保險公司人需要到場嗎
2021-03-264S店購買的保險靠譜嗎
2021-02-12保險合同簽定后能換被保險人嗎
2020-11-18保險合同的訂立必須要投保人親自簽字蓋章才生效嗎
2020-11-2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2020-12-14保險的基本原則有什么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