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獲取商業秘密是否必然構成犯罪?
對于行為人是否已經取得他人的商業秘密,但尚未投入生產,是否可以認定為侵犯商業秘密罪,司法實踐中眾說紛紜。一種觀點認為,重大損失是指受害人遭受的實際和直接的經濟損失,而不是可能的損失。侵權人將商業秘密泄露給他人,但他人未實際使用的,其行為不會給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侵權風險并不意味著權利實際上受到損害。在實踐中,用成本法來評估損失是不科學的。原因如下:
首先,商業秘密是無形財產,與有形財產有著顯著的區別。商業秘密是無形的,不是實體。侵權人在使用,但不排除法定權利人的使用。因此,將技術秘密的價值視為侵犯商業秘密給權利人造成的損失是不準確的,混淆了侵犯商業秘密罪與一般財產罪的認定標準。第二,在許多情況下,商業秘密具有很高的價值。但是,侵權人通過盜竊等違法行為獲取商業秘密后,很快就被發現并制止,給受害人造成的損失遠遠低于商業秘密的價值。以商業秘密的價值作為受害人損失額的,技術圖樣被盜后可以在數日內追回,不會給權利人造成重大利益損失的,以侵犯商業秘密罪論處。三是將商業秘密的價值等同于侵權人給商業秘密權利人造成的損失。刑法第219條實質上是對商業秘密的侵犯。當商業秘密的價值很高時,就構成犯罪。這種理解涉嫌違反刑法原則。另一種觀點認為,對于侵犯商業秘密罪,當侵權人將商業秘密泄露給他人,但他人并未實際使用該秘密進行生產時,損失可以以權利人依法許可他人取得的許可費為標準。而且,這種許可費既不是普通許可費,也不是排他性許可費,而是排他性許可轉讓費。否則,如果每個案件只能以侵權人實際生產多少產品來定罪,可能不利于打擊一些嚴重的侵犯商業秘密犯罪。作者認為商業秘密的價值在于它的保密性。一旦被他人掌握,它的價值就會降低到權利人身上。如果被披露甚至公開,它可能會完全失去價值。不利于保護權利人,遏制這種違法行為。也會導致對商業秘密的非法獲取者、披露者和非法許可者的違法行為的縱容,最終導致刑法對商業秘密罪的規定失效。因此,在考慮損害后果時,應當以非實際使用或者非營利性作為判斷損害后果嚴重性的情節,而不是作為犯罪構成要件。我國刑法第219條規定的侵犯商業秘密罪,是指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或者非法泄露、使用、允許他人使用商業秘密的行為持有或者獲取商業秘密,給商業秘密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由此可見,我國法律對商業秘密民事侵權與侵犯商業秘密罪的重要界限是以“重大損失”為基礎的。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能夠給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受權利人保護的技術信息和商業信息。因此,商業秘密包括技術信息和商業信息兩部分。如管理辦法、產銷策略、客戶名單、貨源信息等業務信息;生產配方、工藝流程、技術訣竅、設計圖紙等技術信息。商業秘密與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相比,具有以下特點:第一,非公開性。商業秘密的前提是不為公眾所知,而其他知識產權是公開的,甚至要求專利權在一定程度上公開。第二,非排他性。商業秘密是一項相對的權利。商業秘密的排他性不是絕對的、排他性的。如果他人以合法的方式獲取相同內容的商業秘密,其身份與第一人相同。商業秘密所有人既不能阻止其之前的信息開發和掌握者使用或轉讓該信息,也不能阻止其之后的信息開發和掌握者使用或轉讓該信息。第三,利益相關者。它可以使經營者獲得利潤,獲得競爭優勢,或者具有潛在的商業利益。第四,期限保護。商業秘密的保護期限不合法,但取決于權利人的保密措施和他人對商業秘密的披露。技術秘密由于權利人采取有效的保密措施和技術本身的應用價值,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超過專利保護期。在司法實踐中,對被侵犯的商業秘密作出司法判決時,一般援引合同法、侵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刑法的有關規定,追究侵犯商業秘密的法律責任:,侵犯商業秘密視為違約,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承擔擔保的,對非法泄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商業秘密的,依照合同法追究違約責任。第二,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被認定為民事侵權。商業秘密被他人非法獲取、泄露或者使用的,權利人可以依照侵權法追究侵權人的侵權責任。民事救濟的方式是向法院申請發布禁止令,可以分為臨時禁止令和長期禁止令。臨時禁令通常在訴訟中發布,而長期禁令通常在案件結束時發布。損害賠償請求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同時使用。
第三,侵犯商業秘密應被視為不正當競爭,并應根據相關法律追究包括刑事責任在內的法律責任。上述知識是小編對“非法獲取商業秘密是否構成犯罪”問題的回答。非法獲取商業秘密不一定構成犯罪。非法獲取商業秘密尚未投入生產的,一般不認定為犯罪。歡迎需要法律幫助的讀者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變更小孩監護人必須滿足的條件
2021-01-05撫養費的相關費用包括哪些,撫養費數額怎么確定
2020-12-31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義務是什么
2020-12-22簽署購房合同需注意什么
2021-02-25公司倒閉員工按入職時間怎么賠償
2021-01-18勞動部門收到集體合同多久未提出異議會生效
2020-11-20人身意外險多久生效
2021-01-29海上保險合同解除的原因是什么
2021-01-06因特別約定條款引起的保險糾紛案例分析
2021-02-20對進入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不服怎么辦
2021-01-06拼車發生事故保險公司以營運性運輸拒賠說得通嗎
2021-02-13哪些情形不適用快速理賠
2020-11-16保險屬于要約合同嗎
2021-01-31保險經營范圍和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有限制嗎
2020-12-14對待不屬于保險責任的事情應該怎么辦
2020-12-28保險法是如何規定固定資產投保的內容
2021-01-20保險理賠有時間限制嗎
2020-11-23買保險時假報年齡的后果
2020-12-23保險合同盡到說明義務是否就可以免責
2021-01-26鐵路保險運輸與保價運輸區別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