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發明人的權利義務雖然專利申請權和取得的專利權屬于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單位,但是發明人或者設計人也有一定的權利。具體表現為:
簽名權。專利申請文件和專利文件上的簽名是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特別是職務發明人固有的精神權利。雖然他們不能成為專利權人,但他們通過簽字表明身份的權利是不可侵犯和不可轉讓的。職務發明人有權署名或者不署名,也有權署名或者化名(黃欽南,知識產權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P。246)
獎勵和獎勵的權利。我國專利法第十六條規定:“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應當對職務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給予獎勵;發明創造專利實施后,應當根據其推廣應用的范圍和取得的經濟效益,給予發明人或者設計人合理的報酬。”可見,對于專利申請獲得批準的職務發明,單位“應當”對發明人進行獎勵和獎勵。為了實現發明人獲得報酬的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七十七條、第七十八條提出了“發明專利的最低獎金不得低于3000元”、“專利權有效期內,發明專利的最低獎金不得低于3000元”,“在專利權有效期內,發明專利的最低獎金為發明創造專利實施后,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實施的營業利潤每年提取不少于2%,或者優先向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支付不少于0.2%的報酬。單位專利權人訂立專利轉讓合同的,職務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者設計人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轉讓權(《知識產權法實用畫冊》,法律出版社,(1)專利申請權與非職務發明創造相比,用人單位的權利主要體現在用人單位擁有勞動者發明創造的專利申請權,即用人單位有權決定是否申請專利。用人單位提出申請并經批準的,用人單位成為專利權人,可以取得行使專利權的完全權利;但是,如果單位放棄專利申請權,發明創造就不能變成非職務發明創造,而應該作為社會財富。也就是說,只要發明創造符合“職務”二字的基本條件,單位就成為權利人。無論是否行使專利申請權,原發明人、設計人對非職務發明創造不得行使專利權。(二)獎勵義務本單位的這一義務與上述發明人獲得獎勵權利的內容基本一致用人單位對職務發明有一定的專利權。但是,用人單位需要在發明完成后給予發明人一定的獎勵和獎勵,以給予對方發明的榮譽承認和署名權,以證明發明人發明了相關專利,從而給予學術界對職務發明創造所有權的認定,以及職務發明創造的侵權責任是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麻醉師違規執業如何處罰
2021-01-11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必須是凈地嗎
2021-01-23法津顧問必須是律師嗎
2021-02-11發生交通事故后如何進行傷殘鑒定
2020-12-25先予執行的適用條件
2021-03-21勞務合同可否定免責條款
2021-03-19寄存物發生毀損怎么辦
2021-03-23學生在學校受傷班主任有責任嗎
2020-12-03員工與公司解除合同能否要到賠償
2020-12-22勞動合同到期,單位不續簽勞動合同要如何補償
2020-11-15未轉移所有權的機動車發生事故由誰賠償
2021-03-15勞動仲裁什么情況才不立案
2021-03-11飛機天氣原因延誤賠償嗎
2021-02-21買境外旅游保險產品時該在哪里買呢
2020-11-17未續簽合同怎么交保險
2021-01-28惡意重復保險該不該賠
2021-03-23無保險可拍司法處置車嗎
2021-03-01保險不賠償怎么辦
2020-11-09什么是被投保人
2020-12-29未盡提示和說明義務 保險免責條款屬無效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