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224條【合同詐騙罪】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和履行合同過程中詐騙對方財產,數(shù)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shù)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shù)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1)以虛構單位名義或者以他人名義使用偽造證件簽訂合同,(三)無實際履行能力,通過先履行或部分履行小額合同,誘使對方繼續(xù)簽訂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到貨物后逃逸、貨款支付,第二百三十一條單位犯本節(jié)第二百二十一條至第二百三十條所列罪的,處罰金,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節(jié)各條的規(guī)定予以處罰最高人民法院詐騙案件
根據(jù)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條、第一百五十二條的規(guī)定,利用經濟合同詐騙他人財物數(shù)額巨大,構成詐騙罪。經濟合同用于欺詐的,欺詐金額應當根據(jù)行為人實際欺詐的金額確定,合同標的的金額可以作為量刑情節(jié)。行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利用經濟合同進行詐騙:
(一)明知沒有能力履行合同或者有效擔保,以下列欺騙手段與他人訂立合同的,詐騙巨額財產,造成重大損失:
1虛構主體
2。冒用他人的名義
3。使用偽造、涂改或無效的文件、介紹信、印章或其他證明文件。隱瞞事實真相,使用明顯無法兌現(xiàn)的票據(jù)或其他結算憑證作為履行合同的擔保
5。隱瞞事實,使用明知不符合擔保條件的擔保品、債權憑證等作為合同履行的擔保
6。(二)合同簽訂后,攜帶貨物、貨款、預付款、定金,另一方為保證合同履行而交付的保證金和其他財產
(3)浪費另一方交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保證金、保證金和其他保證合同履行的財產,(4)使用對方交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押金、保證金和其他財產,以保證合同的履行,進行違法犯罪活動,(5)為保證合同履行而隱瞞合同貨物、貨款、預付款、押金、保證金等財產,并在合同簽訂后拒絕退還的,以支付部分貨款并開始履行合同為誘餌,騙取全部貨物后,在合同規(guī)定的期限內或雙方另行約定的付款時間內,無正當理由拒不支付剩余貨款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經濟糾紛中涉嫌經濟犯罪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案件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和其他相關規(guī)定,同一公民,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因不同的法律事實分別涉及經濟糾紛和涉嫌經濟犯罪,經濟糾紛案件和涉嫌經濟犯罪案件應當分別審理
第二條單位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詐騙本單位財產為目的,以欺騙手段與外界簽訂經濟合同,被騙取的財產被侵占的,單位使用或者處罰,構成犯罪的,除依法追究有關人員刑事責任,責令單位返還被騙財產外,給受害人造成經濟損失的,第三條單位負責人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本單位名義簽訂經濟合同,并將取得的部分或者全部財產據(jù)為己有,構成犯罪的,單位除依法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外,還應當對行為人依法簽訂、履行經濟合同所造成的后果承擔民事責任。
第四條個人借用本單位業(yè)務介紹信的,合同專用章或加蓋公章的空白合同,以借款單位名義簽訂經濟合同,騙取財產用于個人占有、使用、處置或其他犯罪活動,給對方造成經濟損失,構成犯罪的,除依法追究借款人的刑事責任外,貸款業(yè)務介紹信中的單位具有合同專用章或者蓋章蓋章的空白合同,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有證據(jù)證明被害人知道簽訂合同的另一方是借款行為,并且仍然與其簽訂合同
第5條如果行為人盜竊或挪用單位公章、業(yè)務介紹信、加蓋公章的空白合同,或者私自加蓋單位公章,簽訂經濟合同,騙取財物供個人占有、使用、處分或者進行其他犯罪活動,構成犯罪的,對行為人的犯罪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單位不承擔民事責任。如果行為人私自刻單位公章或任意使用公章、業(yè)務介紹信和加蓋公章的空白合同簽訂經濟合同,則該單位存在明顯過錯,且該過錯與受害人的經濟損失存在因果關系,單位應當依法承擔因犯罪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
第六條企業(yè)合同、租賃經營合同期滿后,企業(yè)按照規(guī)定辦理了企業(yè)法定代表人變更登記,但企業(yè)法人未采取有效措施收回公章、業(yè)務介紹函、加蓋公章的空白合同,或未及時采取措施通知對方,致使原企業(yè)承包人、承租人以租賃企業(yè)名義簽訂經濟合同,騙取財物,能夠使用原合同,構成犯罪的,企業(yè)應當依法對受害人的經濟損失承擔賠償責任。但是,原承包人或者承租人以原承包人或者租賃企業(yè)的名義,擅自使用加蓋公章、業(yè)務介紹信、空白合同等形式簽訂經濟合同,騙取財物歸自己所有,構成犯罪的,企業(yè)一般不承擔民事責任。單位聘用人員被解聘或者單位委托保管公章的人員被解聘后,單位未及時收回公章,行為人擅自使用保留的原公章簽訂經濟合同,騙取財物并自取,構成犯罪。給受害人造成經濟損失的,單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第七條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將走私或者其他犯罪活動所得的財產,通過簽訂經濟合同予以變賣。如果買方知道或應該知道,如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復議的被申請人包括哪些人
2020-12-29勞動局投訴多久給工資
2020-11-12律師收費標準最新規(guī)定出臺
2020-12-14商標侵權是否構成反不正當
2020-11-12財務糾紛擔保連帶責任
2021-03-01交通事故皮外傷住院有期限嗎
2021-01-22格式免責條款產生的問題有哪些
2020-12-31強迫寫欠條如何取證
2021-01-25未達法定年齡的婚姻的效力如何
2021-01-16內部仲裁員與外國仲裁機構不同的是什么
2020-11-28房屋做析產需要哪些資料
2021-03-25終止勞動合同必需簽訂協(xié)議嗎
2021-03-22在哪些情形下勞動合同將會終止效力
2021-02-12員工收到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2021-02-20競業(yè)限制對在校學生有效嗎
2021-02-23政府非法拆遷怎么處罰
2020-12-18試用期的特殊規(guī)定有哪些
2021-03-06購車險小心“高投低賠”
2020-12-17保險詐騙中數(shù)罪的處理
2020-12-07本案受讓人是否享有保險利益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