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權處分,即沒有處分權而處分他人財產,其類型可以包括出賣他人之物、出租他人之物、以他人財產設定抵押或其他權利負擔、共有人未經其他共有人同意而處分共有財產等。在無權處分場合,當然應該保護真正的權利人的利益,這是社會經濟秩序的一個根基。但是,在保護財產關系靜態安全的同時,也出現了如何對待財產關系的動態安全,即交易安全的問題。在現代社會,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已不再單純地奉行“所有權高于一切”的法則,而將保護交易安全作為一項非常重要的法律價值來追求。因而,在解釋合同法第51條時,應同時注意保護所有權與保護交易安全這兩方面的要求。
處分行為與負擔行為的區分
法律行為可分為負擔行為與處分行為。前者是指發生債權債務的行為,又稱債權行為,如贈與、租賃、保證等。后者是指使某特定權利直接發生得失變更的行為,它又分為物權行為與準物權行為。在我國學者通說上,雖然沒有接受德國法的物權行為獨立性及無因性的理論,但卻接受了處分行為與負擔行為的概念,這樣,對處分行為與負擔行為的理解,就必然要有某些獨特性。
“處分”是民法上的基本概念,在傳統民法理論上,“處分”的語義有廣狹之別。最廣義的處分,包括事實上及法律上的處分。事實上的處分,是指就原物體加以物質的變形、改造或毀損的行為,比如拆屋重建。法律上的處分,除負擔行為(債權行為,例如懸賞廣告、保證等)外,還包括處分行為,例如所有權的轉移或拋棄、抵押權的設定、債權讓與及債務免除。廣義的處分,僅指法律上的處分而言,而不包括事實上的處分。狹義的處分,專指處分行為而言。我國合同法第51條中的“處分”是指法律上的處分。
在不接受物權行為獨立性及無因性理論的前提下,我國學說界認為,動產或不動產的買賣,雖屬于債權行為,但債權的行使或債務的履行結果,將導致物權的移轉變更,因此既包含負擔行為,也包含處分行為。筆者認為,處分行為與負擔行為不同,在我國合同法上,負擔行為表現為具體的合同,是債權債務發生的原因;而所謂處分行為,由于我們不承認獨立的物權行為,則被視為是合同履行的當然結果。雖然我們不區分物權行為與債權行為,但是,我國立法已經接受了“區分物權變動的原因與結果”的原則,合同法第135條的規定實際上即是這一原則的一個具體表現。這樣,在解釋合同法第51條時,當然應該注意區分負擔行為與處分行為、區分物權變動的原因與結果、區分合同與無權處分,一句話,應該意識到無權處分與合同效力并非必然有相同的結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偵和經偵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31涉外離婚訴訟費多少錢
2021-02-25攝影公司用動漫圖片侵權嗎
2020-12-31擔保公司違約金合法嗎
2020-11-19當場行政處罰多長時間備案
2021-01-12個人房屋抵押合同怎么寫
2020-11-14幾個人以上打架算是涉黑
2021-02-17商業銀行接管決定是否要公布
2021-01-05小孩在超市受傷責任在誰?如何適用法律
2021-01-13回遷房有房本嗎
2021-01-31房產贈與給侄兒要被上稅嗎
2021-02-15勞動合同可以變更嗎
2020-12-13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定條件是什么
2021-01-29單位口頭通知調崗不降薪,勞動者是否可以去新崗位報到呢
2021-02-02勞動調解書有強制力嗎
2021-03-07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3-26為孩子買的人身保險離婚后可不可以分割
2021-03-15車險騙賠都有什么特征判別
2021-03-19財產險理賠怎么辦理
2020-12-06交通肇事罪保險賠償需要提供什么資料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