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簽訂合同前認真審查對方的主體資格、資信情況、履約能力。簽訂合同前做到"三要",即一要對方提供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營業執照,委托代理人簽訂合同的,要求對方出具法定代表人授權委托書、代理人的身份證明等,杜絕憑關系或熟人的介紹草率簽訂合同的情況;二要通過各種方式對對方的資信情況進行調查;三要掌握與了解對方的履約能力。
2、簽訂合同時嚴格審查合同條款。應嚴格審查合同內容,使權利、義務對等、條款規范、約定明確,以利履行。合同主要條款不能含糊不清或易產生歧義,以防止對方利用條款設置騙局,留下隱患。這項工作,應由法律顧問(律師)把關。
3、建立健全必要的合同管理制度。根據具體情況,從合同簽訂到履行完畢,企業應制訂一套切實可行的、完善而嚴密的合同管理制度。
4、聘請法律顧問,降低經營風險。不法分子利用合同詐騙屢屢得手,加大了企業經營風險。事實上,合同相對方提出的,看似公平的條款,實際上很有可能是對方對某些法律問題的規避;己方提出的,在業務上很有利的條款,實際上很有可能存在重大的法律隱患。因此,企業除了提高人員素質,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外,聘請有合同法律知識和業務能力的律師做法律顧問,是當務之急。
經濟合同欺詐的形式與防范方式
1、溜“人去樓空”是三無公司在經濟交往中慣用的騙術。這些人往往以簽訂數額巨大的購銷合同取得對方的歡心,爾后以少量預付款騙取大宗貨物,或以少量貨物騙取巨額資金,最后就"人去樓空"逃之夭夭。如前些年棉花熱銷時,新疆的某商貿中心與川西一家企業簽訂了1000噸棉花的供銷合同,合同簽訂后,該商貿中心向川西那家企業供貨100噸,并言稱正在辦理車皮計劃。只要貨款到齊后立即將全部棉花運出。川西這家企業信以為真,將全部貨款匯入供方帳戶。結果,供方開始找各種理由推遲供貨。直至發貨期已過月余,川西這家企業進疆催貨,向工商、技監部門投訴,合同管理機關查找到其注冊地址,發現該供方已退租房屋,經到銀行查對貨款,方知購貨方的幾百萬元貨款已于5天內全部提出走。
2、蒙搞文字游戲,伺機混水摸魚,蒙到一個算一個。譬如在合同中技術標準苛刻,以算命先生的語言成其條款,暗芷陷阱,飽含“殺著”,以騙取合同保證金、技術轉讓費等,傾銷偽劣原材料,牟取暴利。某食品加工廠在一家大報上登載廣告,尋求產品加工者。一批生產廠家與之簽訂了加工承攬合同。合同規定,承攬方向定做方交付合同保證金400至8000元不等,并要交技術培訓費1000元,第一批發件300套,由承攬方25天內加工組裝成品,待驗收合格后再發第二批散件2萬套。如驗收不合格,則合同解除。合同還附上驗收標準以定做方認可為標準。承攬方接到散件后,業工細作,但驗收時,卻無論如何也不會合格。這樣一個個被解除了合同,合同保證金、技術培訓費等白白損失。
3、換圍繞“換”耍“金蟬脫殼”是這些人的主要騙術。騙者以某單位承包人、業務員等合法身份對外簽訂經濟合同,待貨物到手后,則以低價傾銷出去,收入自然歸已,爾后改換面孔溜之大吉,損壞合同雙方的利益。
4、假假戲真做,玩“空頭支票”。履行經濟合同時,以支票付款提貨,有意交付不符合要求的支票,利用銀行支票承付的時間差騙取貨物。這也是一種很長見的詐騙行為,以至現在相當多的企業規定收到支票3天后方可發送貨物,以防“空頭支票”的假戲真做。
5、媒在經濟交往中以虛假中介騙人十分普遍,容易使人上當。譬如上述的合同騙局中,幾乎都有一個中介機構在為對方作介紹,即使合同圈套被識破,中介合作作為一個獨立的全同也已執行完畢,追回中介費的法律依據不足,只能白白損失了事。廣州某咨詢公司與某合資綢廠簽訂了中介合同,合同規定,由咨詢公司對其訂購的德國箭桿綢機進行全考察,編制蚵行性報告,并介紹一家紡織設備公司負責對綢機的技術參數鑒定,咨詢公司職責履行完畢。合同簽訂后,合資綢廠交納了15萬元中介費。在履行合同中,合資綢廠很快發現,所謂對綢機的技術參數鑒定的合同是一個地道的騙局,要求追回中介費,則被中介方以合同條款中“非定購方責任”為由而拒絕,苦處難言。
6、套在競爭的市場面前設置陷阱早已屢見不鮮。其主要手段是,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在對產品(商品)的驗收、咨詢和運輸環節中挖空心思設置圈套,以少充多、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等。在市場購銷交往中,手法大多以送貨要收條為名,讓對方在驗收單上簽字,或偷梁換柱以劣質貨換下已驗收待提運的產品(商品),或突然襲擊,制造倉促、混亂局面,干擾對方正常履行職責,并利用對方人員經驗不足、責任心不強、法律知識欠缺以及異地情況不熟等弱點,使對方上當,達到非法得利的目的。
7、炒社會上一些人為達到不可告人之目的,往往圍繞子虛烏有的事大炒大傳,編織奇絕故事,引人簽約上當。諸如波及大江南北的養海貍鼠發財戲,棉花、蠶繭大戰等等的發財夢。最為典型的莫過于已被中央禁止的非法傳銷活動。可以肯定,隨著經濟的發展,這些不法分子還會不斷變換招術,利用經濟合同騙取財物。這需要廣大企業加強學法、守法、用法,有關部門加強執法力度。
合同欺詐手段
利用合同進行欺詐,是不法分子賺錢的一種手段,可謂花樣繁多。但這種迷惑也急于賺錢的人們的手段,其實并不高明,避免上當,人們只須記住:天上不會掉餡餅。
1、俏貨引誘。利用緊缺暢銷商品,誘人簽訂購銷合同,騙取預付款或定金。
2、魚食誘餌。先履行幾份小額合同,制造履約能力強、信譽好的假相,騙取信任后簽訂大額合同,騙取大量貨物或大額貨款,然后銷聲匿跡。
3、移花接木。讓對方看別人貨物,一旦簽約騙取對方貨款或定金后,便再無蹤影。
4、假冒身份。私刻公章,偽造企業,然后與人簽訂合同,騙取貨款或貨物;通過關系或采取掛靠等方式,騙得集體企業、國有企業的營業執照,借此行騙;假冒具有一定知名度、信譽度企業的名稱,騙取信任簽訂合同;騙取單位的空白介紹信、蓋有合同章的空白合同,騙簽合同。
5、設置圈套。事先精心設計并誘人簽訂根本無法履行的加工承攬合同。被騙方落入圈套后,合同不但無法履行,而且事先支付給騙方的定金和原料無法追回。
6、設托騙賣。即“買方”是“賣方”的“托兒”。
7、傳真詐騙。騙簽合同后,騙方利用匯款時間差,先通過銀行向供方匯去少量貨款,待取得蓋有銀行公章的匯款單后,用涂改液改為大額匯款,再用傳真機發往供方,誘使供方發貨,待提貨后溜之大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包攬合同人身侵權怎么賠償
2020-11-27被判處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會死嗎
2021-03-23民事訴訟中法院應當再審的情形有哪些
2021-02-16男性可以申請人身保護令嗎
2021-01-16商業銀行能否追究刑事責任
2021-02-12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有哪幾大注意事項
2020-12-07哪些情形承包人可以停緩建
2021-03-12承包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0-12-14員工簽保密協議公司不給保密費怎么維權
2020-12-23勞動爭議調解書可以再要競業限制金嗎
2021-01-16實習期有沒有最低工資標準
2020-12-04疫情期間不上班工資如何支付
2020-12-29行政訴訟中,被告能否向人民法院申請調取證據
2020-11-10交通意外險與航空意外險有何區別
2021-01-06我所主任作為大連律協連任的金融保險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組織召開本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委員工作會議
2020-11-28保險合同的變更有哪些類型?
2020-11-27保險人履行給付義務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13怎樣確定保險責任與保險事故
2021-01-09保險公司申報,修改或調整備案的財產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時應提交哪些文件
2020-12-29如何確定家庭財產險的保險金額?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