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上訴審理期限有多久
第一百七十六條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
人民法院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終審裁定。
我國關于民事訴訟審限的規定,大致如下:
審限指從立案的次日起至裁判宣告、調解書送達之日止的期間,是人民法院審理案件必須遵守的期限。在我國,民事案件的審理期限主要包括一審、二審和再審的審理期限。
1、一審審限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的審限為3個月,不能延長,若3個月內不能審結,轉為普通程序繼續審理(由簡易程序轉為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審限從法院正式立案的次日算起。)。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一審民事案件的審限為6個月;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6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法院批準。
2、二審審限
人民法院審理二審民事案件一律適用普通程序,審限為3個月,特殊情況由本院院長批準延長;針對裁定的上訴案件,審限為30天,不能延長。
3、再審審限
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案件的審限依據適用的程序確定,按照一審程序再審的適用一審普通程序的審限,按照二審程序再審的適用二審程序的審限。
4、不計入審限的情況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規定,下列事項耽誤的期間不計入審限:
(1)公告期間,即從法院在報紙上正式發出公告之日起至公告期滿的時間。
(2)鑒定期間,即從當事人提出書面鑒定申請至鑒定機構出具正式的鑒定結論之間的時間。
(3)處理管轄問題的期間,即從當事人提出書面管轄異議至二審法院就管轄問題作出終審裁定書的時間以及處理人民法院之間的管轄爭議的期間。
(4)因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法院決定延期審理一個月之內的期間;
(5)有關專業機構進行審計、評估、資產清理的期間;
(6)中止訴訟(審理)或執行至恢復訴訟(審理)或執行的期間;
(7)當事人達成執行和解或者提供執行擔保后,執行法院決定暫緩執行的期間;
(8)上級人民法院通知暫緩執行的期間;
(9)執行中拍賣、變賣被查封、扣押財產的期間。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國家勞動法律關于變更勞動合同是怎么規定的
2021-03-06再婚后女兒拒絕贍養怎么維權
2021-01-05同居是否承擔對方債務
2021-02-20存單質押法院是否可以扣劃
2020-12-05商業銀行授信中設置歧視性要求怎么辦
2021-01-23治安案件人跑了怎么辦
2020-12-03父母把拆遷安置房贈予兒子怎么做
2021-01-30房屋中介合同違約金
2021-02-27工會的社會職能
2021-02-05保險合同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是什么
2020-11-10對方無保險怎么理賠
2021-02-18索賠發生糾紛能否單獨將保險公司列為被告?
2020-12-31外資保險公司可以依法經營分出保險業務嗎
2021-02-16保險合同簽定后能換被保險人嗎
2020-11-18土地承包經營權是指什么權
2021-02-02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應注意什么
2021-02-13國有出讓土地的使用權轉讓條件
2021-01-08拆遷補償安置方案應當如何進行審查
2020-11-15政府如何進行折遷
2021-01-21公租房拆遷補償款應怎樣確定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