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法定解除權產生有什么情形
單方當事人行使合同法定解除權的情形有下列五種:
(一)因不可抗力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觀現象,當發生這些客觀現象致使合同目的落空時,則任何一方當事人均享有合同解除權。
(二)預期違約將不履行主債務的。預期違約是從英美法系引入的概念,包括明示毀約和默示毀約兩種形態。
(三)遲延履行主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的。當一方當事人遲延履行其主債務時,對方當事人應給予債務人合理的寬期限,如果在寬期限內,債務人仍未履行其主債務時,就已表明債務人是有嚴重的過錯,因此法律賦予債權人于此情形下享有解除合同的權利。當然,此處所說的遲延履行是指主債務不會因履行遲延而導致合同目的落空的情形,如果履行期限對債權人合同權利的實現至關重要,不可或缺,即遲延履行主要債務會致使合同目的落空,則于此情形債權人便可享有合同解除權,而無需催告。
(四)根本違約不能實現合同目的。致使合同目的落空的根本違約形態有多種,包括遲延履行、不完全履行,以及履行地點、方式等不符合合同約定,從而嚴重影響訂立合同時期望的經濟利益。在債務人根本違約的各種情形下,當事人訂立合同時所期望的經濟利益已無法實現,在此情況下,債權人催告債務人繼續履行已無實際意義,因此債權人可不經催告而直接解除合同。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解除情形。
二、合同解除權的行使主體是誰
合同解除權的行使主體,首先,應當是合同當事人,而非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對此,無論是從原《經濟合同法》第27條、第28條所規定的,當出現了解?除權行使的法定事由,當事人一方要求變更或解除經濟合同時,應及時通知對方,并且通知應當采用書面形式;或者是2003年3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25條所做的進一步明確規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利用職權干涉農村土地承包或者變更、解除承包合同。”等一系列法律法規來看,我國法律對于合同解除權的規定在逐步完善的同時,始終堅持一個原則,即都將合同的解除權賦予了合同當事人,而未賦予人民法院或其他任何機構。
其次,在實踐中須注意的是在通常情況下只有守約方才享有解除權,違約一方不享有解除權。這對于法院在審理具體案件中審查解除合同的相關法律文書是否齊備,明確享有解除權的主體是誰,然后做出正確裁決來說是很重要的。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合同法定解除權產生有什么情形”問題進行的解答,合同法定解除權產生的情形包括因不可抗力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預期違約將不履行主債務的等。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村宅基地村里蓋章有效嗎
2021-01-30如何注冊品牌專利
2020-12-05當事人復婚后又離婚的財產如何分割
2020-12-27申請強制執行,但是被告拒不執行判決該怎么辦
2021-03-26什么是自由價格機制
2021-03-16信用卡逾期怎么申請債務重組
2020-12-20合同已實際解除應否確認效力
2021-01-25公司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8事實勞動關系屬于勞動關系嗎
2021-03-21雙方在什么條件下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28企業停產放假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0-12-02老人購買壽險應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21郵包運輸保險條款細則
2021-01-20保險合同的終止問題有哪些
2021-03-12保險合同能變更嗎 如何變更保險合同
2021-01-22學生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的標準是多少
2020-11-11保險受益人依法討回賠償金
2021-02-21保險合同履行過程中投保人的義務有什么
2021-02-28保險合同成立要件有哪些
2020-12-24保險合同的當事人有哪些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