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我國對青少年的保護格外重視,在未征得未成年人父母的同意下,他人不得使用其肖像用于商業行為,否則就是侵權。這種事情發生后,父母可以作為代理人,發起民事訴訟。那么,侵犯少兒未成年人兒童肖像權案的判決結果有哪些?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
一、侵犯少兒未成年人兒童肖像權案的判決結果有哪些?
侵犯肖像權不屬于刑法調整范圍,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造成的影響,只能要求民事賠償。《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侵犯肖像權的損失一般為精神賠償。最高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0條“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根據以下因素確定:
1、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
3、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后果;
4、侵權人的獲利情況;
5、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
6、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二、未成年人兒童肖像權案的代理人是誰?
在我國,如果未成年人認為自己的民事權益受到侵犯或與他人發生了爭議,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以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提起訴訟,是未成年人一項重要的民事訴訟權利。但因未成年人年齡尚小,不能親自進行訴訟,應由其法定代理人(父、母等)以代理人的名義進行訴訟,其原告人應當是權益受到侵害的未成年人本人。
《民法通則》又規定:18周歲以上的成年人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0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綜上所述,侵犯公民肖像權是一種民事侵權,父母可以將侵權方告上法院。侵犯少兒未成年人兒童肖像權案的判決結果包括停止侵權、賠禮道歉、承擔精神賠償等。侵犯肖像權賠償基本是精神賠償,法院會根據當地經濟社會水平、侵犯嚴重程度、侵權方經濟能力等確定賠償金額。
被他人侵犯肖像權怎么辦
侵犯肖像權的認定是怎樣的
侵犯肖像權是犯法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動產質權實現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18公司監事可以查看賬目嗎
2021-02-09企業融資渠道的有哪幾種選擇
2021-03-18共同保證是指什么
2021-03-24解約定金與違約金的區別
2020-11-24逾期的債權能否提供抵押擔保
2021-01-25借條中既約定了逾期利息又約定了違約金該如何計算
2021-01-04贍養費能追溯嗎
2020-12-11集資房買賣有風險嗎
2020-12-29什么叫現房
2021-01-06勞動保護的措施有哪些
2021-01-05懷孕被辭退應該怎么辦
2020-12-03航班取消有賠償嗎
2021-01-07陸上貨物運輸保險的相關法律常識有哪些
2020-11-14夫妻財產分割:人身保險合同權益的分割
2021-01-29保險公司理賠范圍不同之處在哪里
2021-03-10淺析保險合同案件中的疑難問題
2021-02-01在保險公司不干了,對以后有影響嗎
2021-02-11什么是人身保險
2021-02-07履約保函有效期是多久,履約保險的風險有哪些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