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寧國市律師 錫山區律師 海州區律師 瀘西縣律師 新城區律師 南海新區律師 長島縣律師
個人信息對于我們每個人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們的個人信息泄漏到不法分子的手中,是很容易威脅到自己的利益。但是,也有的人會認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無罪,其實,我們的法律中并不是這樣說明的,侵犯個人信息也是會犯罪的,而且可能受到刑事處罰。
一、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無罪嗎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依法懲處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活動的通知》(公通字〔2013〕12號)明確規定:“公民個人信息包括公民的姓名、年齡、有效證件號碼、婚姻狀況、工作單位、學歷、履歷、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等能夠識別公民個人身份或者涉及公民個人隱私的信息、數據資料。”
現行刑法規定:“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郵政工作人員私自開拆或者隱匿、毀棄郵件、電報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犯前款罪而竊取財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上述信息,情節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二、泄露個人信息罪刑法修正案9的相關規定和之前有哪些變化
1、擴大犯罪主體范圍
原條文規定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和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的犯罪主體為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國家工作人員,在規定單位可觸犯上述兩罪名的同時,亦限定了犯罪主體的范圍。該犯罪主體的設定主要是考慮到國家機關以及相關單位通過主管各項行政事務、經營壟斷性行業以及負責公民日常生活等情況,掌握大量的公民個人信息,故應針對上述機關、單位就保護公民個人信息作出相關刑罰性規定。
但隨著各類社交、購物、第三方支付等網絡平臺的出現,以及上述平臺單位要求公民實名注冊并提供相關身份信息的行業要求(如支付寶以及微信的實名制),公民的個人信息逐漸亦被上述單位所掌控。此時,基于對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同時考慮原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并不適用于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之外的單位或個人,《修正案》第十七條對此作出了新的規定。《修正案》第十七條新規定刪除了原條文中的“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國家工作人員”這一主體規定,將上述兩罪名的犯罪主體擴大為一般主體及單位,擴大了犯罪主體并為除原規定的犯罪主體意外的單位觸犯上述兩罪名的追責提供了法律依據。
2、犯罪客觀方面包涵所有的“提供”行為
原二百五十三條之一第一款規定的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中,其客觀方面表現為“出售”或是“非法提供”。《修改案》中將“非法提供”修改為“提供”,根據原規定的立法原意并綜合相關判例,筆者認為“非法提供”是指違反國家關于保護公民個人信息的規定,將自己履行職務過程中掌握的公民個人信息,以出售以外的方式提供他人的行為。而此時將“非法提供”修改為“提供”,體現的是立法者對于公民個人信息的一種絕對保護的態度,即無論何種形式的“提供”,只要是違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和決定,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規定的行政措施、發布的決定和命令等國家規定的,均符合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中的犯罪客觀方面的規定,此時對于行為人“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并不合符相關法律規定的除外情形。
3、增設量刑格,對犯罪情節進行細分
《修正案》實施后,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將有兩種量刑情況,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條文的修改提高了觸犯本罪名的法定刑,根據條文的第二款,立法者對于原“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公民信息后又將信息泄露的情形,持嚴厲打擊的態度,對于此種情節應予從重處罰。
4、填補了原規定的空白之處
從原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中所規定的兩個罪名可知,個人/單位接觸公民個人信息的途徑、方法共有下列幾種:履行職責、提供服務、竊取、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其中對于竊取或者其他方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非法手段,于原刑法二百五十三條之一第二款中已有規制;而對于通過合法手段獲得公民個人信息而又將該信息出售、提供給他人的行為,上述法條僅就其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兩種獲取信息的方式進行規制。換言之,對于通過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以外的方式合法地獲得公民個人信息后,又將該信息出售、非法提供給他人的行為,現行刑法并無相關處罰的規定。《修正案》恰好對該空白之處作出彌補。
現階段公民個人信息的泄露情況已愈趨嚴重,在完善了針對公民信息保護的相關刑法規范的同時,相關部門亦應加強執法、打擊犯罪的力度,在有法可依的同時,更應做到執法必嚴。
如果我們遇到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的時候,我們是要學會用法律發武器保護好自己的,而且,并不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無罪,我們在進行認定是否有罪的時候,是有一定的法律依據,要根據具體的情節的嚴重性來進行認定,而且要考慮到泄漏的個人信息的危害程度。
商家泄露個人信息導致經濟損失怎么處理
2020刑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認定標準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判決年限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產假必須保留原崗位嗎
2021-01-26最新勞動法是哪一年頒布的
2021-02-22打人致人輕微傷要賠多少錢,一般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25隱名股東合法嗎
2021-01-24承兌匯票逾期付款多久可以起訴
2020-12-21終審判決維持原判怎么執行
2020-12-01中止探視權起訴狀的內容
2020-12-13買賣合同糾紛判決多久生效
2020-12-16進行虛假出資補足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1-03-23合同滯納金標準
2021-03-14精神損失費賠償標準2020
2020-12-05房產證在房屋中介手里不肯退怎么辦
2020-12-27訂單式購銷合同樣本
2020-11-12離異后的人對財產有無繼承權
2021-01-03集體土地租賃協議書的內容
2021-03-17買了小產權房怎么辦
2020-12-28中介假冒房東違法嗎
2021-02-22勞動合同怎么變更
2021-01-04勞動局怎么認定行為是勞務派遣
2021-01-11學生實習期間發生的工傷事故怎么解決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