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費者應該怎么防止價格欺詐?
(1)掌握有關價格法律法規條文,提高辨別價格欺詐能力;
(2)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要注重查看相關標示,如查看海報標價與現場標價是否一致,提高防范意識;
(3)購物結算后,要注意核對結算價與現場標價簽所標價格是否一致
(4)消費者要理性消費,注重貨比三家,不要輕信誤導性的語言、文字、圖片、計量單位等虛假宣傳,以防上當。
二、什么情況下構成價格欺詐?
國家計委出臺《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認定以下13種價格行為為價格欺詐行為:
1、標價簽、價目表等所標示商品的品名、產地、規格、等級、質地、計價單位、價格等或者服務的項目、收費標準等有關內容與實際不符,并以此為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購買的。
2、對同一商品或者服務,在同一交易場所同時使用兩種標價簽或者價目表,以低價招徠顧客并以高價進行結算的。
3、使用欺騙性或者誤導性的語言、文字、圖片、計量單位等標價,誘導他人與其交易的。
4、標示的市場最低價、出廠價、批發價、特價、極品價等價格表示無依據或者無從比較的。
5、降價銷售所標示的折扣商品或者服務,其折扣幅度與實際不符的。
6、銷售處理商品時,不標示處理品和處理品價格的。
7、采取價外饋贈方式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時,不如實標示饋贈物品的品名、數量或者饋贈物品為假劣商品的。
8、收購、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帶有價格附加條件時,不標示或者含糊標示附加條件的。
9、虛構原價,虛構降價原因,虛假優惠折價,謊稱降價或者將要提價,誘騙他人購買的。
10、收購、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前有價格承諾,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的。
11、謊稱收購、銷售價格高于或者低于其他經營者的收購、銷售價格,誘騙消費者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的。
12、采取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數量等手段,使數量或者質量與價格不符的。
13、對實行市場調節價的商品和服務價格,謊稱為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
應該說價格欺詐這種現象直到現如今都非常的普遍,也是有一部分消費者結賬以后根本就不核對小票清單,事后發現遇到價格欺詐的話,可以到當地的消協投訴的,實際上商家這種價格欺詐行為是必須要予以雙倍賠償的。
遭遇價格欺詐怎么維權?
價格欺詐投訴標準是什么
商家價格欺詐賠償幾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申請法律援助申請作假有什么后果
2021-01-21質押的匯票要解押才能背書嗎
2020-12-28買賣婚姻能提出離婚嗎
2021-03-24撤銷仲裁的條件有哪些
2021-02-18沒有結婚證家暴怎么辦
2021-01-23公司房產抵押貸款程序是什么
2021-03-01物業合同如何終止
2021-03-06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是否構成合同詐騙罪
2021-02-24分家產時不動產繼承要先確權嗎
2020-12-26老人超市滑倒可以索賠嗎
2021-01-13土地確權后如果有爭議怎么辦
2020-11-15火車外飛石造成旅客傷害應如何求償
2020-12-07轉正后可以被辭退嗎
2021-03-12定期壽險具體有什么特點
2020-12-03對于人壽保險合同有哪些和年齡誤報后果的詳細解答
2021-02-15交保費未出保單合同是否成立
2021-03-22保險人未盡說明義務 相關保險條款無效
2020-11-15主責第三者險賠償醫藥費嗎
2021-01-16車被別人砸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11什么是被保險人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