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造、銷售假冒偽劣產品責任是什么?
我國《刑法》第140條規定,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銷售金額5萬元以上不滿20萬元的,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20萬元以上不滿50萬元的,處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50萬元以上不滿200萬元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200萬元以上的,處15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我國《刑法》第150條規定,單位犯本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140條的規定處罰。
二、劃清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與其他犯罪的界限
這主要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與生產、銷售假藥、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或有毒、有害、不符合標準的醫療器材、不符合衛生標準的化妝品等生產、銷售特定的偽劣商品犯罪的界限,它們的區別主要是犯罪對象,即偽劣產品種類的不同。如前所述,本罪生產、銷售的是普通物品,生產、銷售假藥罪等犯罪生產、銷售的是特定物品。
根據《刑法》第140條、第149條的規定,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與生產、銷售假藥罪等第141條、148條規定的犯罪之間存在法條競合關系,即第140條屬于普通法,第141條至第148條屬于特別法。在法條競合的情況下,特別法應當優于普通法適用,這是處理特別法與普通法關系的基本原則,也是《刑法》第149條第1款規定之基本精神。但第149條第2款同時又規定,生產、銷售本節第141條至第148條所列產品,構成各該條規定的犯罪,同時又構成本節第140條規定的犯罪的,依照處刑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這一規定體現了擇重而處的精神,應屬特別法優于普通法適用原則的例外規定。
需要明確的是,對于制造、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法律責任應當根據實際的涉案金額和造成的后果來進行處理,如果犯罪事實輕微的,不需要追究相關刑事責任的,那么可以直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根據行業管理的相關規定為進行行政處罰即可。
什么是生產銷售假藥罪?
破壞生產經營罪的犯罪構成是怎樣的
生產銷售假藥的從重處罰的情形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延長工作時間月超過36小時如何補償
2021-01-10交通事故碰到人如何處理
2021-02-28重大交通事故處理手續有哪些
2021-01-24離婚能向滿十八歲子女要贍養費嗎
2021-03-12如何評定交通事故傷殘
2020-11-11清償被繼承人債務的準則是什么
2020-11-24什么是繼承恢復請求權?
2020-12-24把房產贈與給孩子算財產轉移嗎
2021-01-01沒有法律、法規的依據,向房地產開發企業收費的,如何處罰?
2021-01-27集團內部調動必須更改勞動合同嗎
2020-11-29跟什么樣的人可以簽勞務合同
2021-03-20勞務合同和正式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1-30投保后可以享有的服務有哪些
2020-12-23壽險理賠流程
2020-11-18人身保險合同引發糾紛可否由法院主持調解
2021-02-13保險條款是如何分類的
2021-03-04保險合同變更的效力是怎么樣的
2020-12-19簽訂以死亡為給付條件的保險合同應注意什么
2020-11-24交通事故保險公司理賠時間
2020-12-07如何確定保險合同的保險期限起算時點
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