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法律事實
1、概念與類型。民事法律事實,指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消滅的客觀情況。
民事法律事實包括:狀態(近親屬關系、未成年、善意、惡意等)
事件(絕對事件、相對事件)
行為(表示行為、非表示行為)
2、好意施惠關系
好意施惠關系,指當事人之間無意設定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而由當事人一方基于良好的道德風尚實施的使另一方受恩惠的關系。其旨在增進情誼的行為。
判斷標準
法律行為指以意思表示為要素,因意思表示而發生一定私法效果的法律事實。如買賣、借款、承攬合同等,都以意思表示為要素。
法律行為雖以意思表示為要素,但人基于內心的意思而發生的行為,未必都是法律行為。法律行為的意思表示,是指人基于內心欲發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意思,而表示在外的行為。
與法律行為不同,好意施惠的行為也是基于一定的意思而表示在外的行為,但行為人不具有發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效果意思。債的關系與好意施惠關系之間的主要區別在于是否具有負法律上義務的意思。但在實務中,經常難以區分,通常有償的約定應當認為是債的關系;而無償的約定,應當看受益人的相對人,對該約定有無特別利益而定,如借貸、贈與、委任、寄托等。若當事人并無受其約定拘束之意,則為好意施惠關系,如約定讓親友搭乘順車至某地,受同事或友人囑咐代購某物,邀請友人散步或參加宴會等。在無償的約定情形,當事人究竟有無受拘束之意,亦即究竟意在成立合同,或僅為好意施惠關系,應解釋當事人的意思,斟酌交易習慣與誠實信用原則及當事人的利益,從相對人的觀點加以認定。
履行請求權
1、相對人無給付請求權。好意施惠關系并不是合同關系,無法律上的拘束力,當事人之間不產生債的關系,當然也就不發生給付請求權。如甲答應乙于某日順路搭乘其車去A地,乙不因此取得要求甲載其去A地的請求權。 2、好意施惠的施惠者不為履行或不為完全履行,對相對人所受損害,不負不完全給付的損害賠償責任,但是否應負侵權責任則應視具體情形由個案予以認定。
(1)好意施惠的施惠方,因其故意或過失侵害他方的權利,原則上仍應就其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權利,負損害賠償責任,但過失應就個案進行合理認定。如讓親友搭乘順車,施惠人駕車違規發生車禍致搭車人受傷,仍應依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的規定負損害賠償責任。有觀點認為,好意施惠屬于“無償”,應于施惠人于故意或重大過失情形下負損害之責。王澤鑒先生認為:好意施惠關系,尤其是在搭便車的情形,好意施惠的施惠人原則上仍應就其“過失”不法侵害他人權利,負損害賠償責任,惟過失應就個案合理認定之。對他人生命身體健康的注意義務,不能因其為好意施惠而為減輕,將其限于故意事重大過失。王先生的觀點值得贊同。
(2)好意施惠的施惠方并未侵害他方權利,僅因其不履行或不為完全履行,致對方受“純粹經濟上損失”,如乙未依“約定”叫醒甲,致甲未能在A站下車,為此甲支出了額外費用,乙對甲支出的額外費用不承擔責任。但乙若故意未叫醒甲,致甲受“純粹經濟上損失”,應承擔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規定的侵權責任。
好意施惠行為與民事法律行為之間的差別其實很好進行判斷。首先民事法律行為是指借款、買賣等有相關權利和義務的法律效應。而好意實惠行為一般是贈與或者是搭順風車這類自主行為。這就是好意施惠行為和民事法律行為之間的最大差別。
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
民事訴訟有哪些案件是由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轄?
民事偽證罪怎么處理,如何處罰民事偽證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股東虛假出資承擔哪些民事責任
2021-01-07農民誤工費賠償標準是如何的
2021-03-06破壞軍婚罪的類型有哪些
2021-02-22婚姻外遇如何處罰?出軌對離婚時財產分割有什么影響?
2021-03-03外貿公司注冊流程有哪些
2020-12-02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的法律規定
2021-03-17怎樣舉證夫妻分居兩年
2021-01-10肇事叫人頂包算逃逸嗎
2020-11-17南京辦理勞動關系轉移的備案新政是怎樣的
2021-02-09夫妻關系房產過戶需要什么手續
2020-11-12什么是勞務派遣?
2021-02-19破產重整怎么拿到工資
2021-01-30人壽保單能轉讓嗎,人壽保險不賠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24水路貨物運輸保險條款
2021-03-20海上運輸保險的承保范圍
2020-11-16離婚后家庭財產險是否可以分割
2021-01-16保險合同變更的效力是怎么樣的
2020-12-19妻子代簽的名這份人身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1-01-15寶馬車主告狀 法院判保險公司支付保險金
2020-11-26交通保險理賠誤區有哪些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