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死后名譽權司法解釋是什么?
我國現有法律保護死人的名譽權的。《民法通則》101條規定公民享有名譽權,應包括保護死者名譽權,這點已為我國司法實踐所證實。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1993年8月7日)已明確,死者名譽受到損害的,其近親屬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
2001年3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中又將以往僅就死者名譽權的延伸保護擴大到死者的其他人格要素,包括姓名、肖像、榮譽、隱私以及死者的遺體、遺骨等方面。由此可見,對死者的名譽權乃至姓名、肖像、榮譽、隱私等人格、身份權的保護,是有充分法律依據的。
二、名譽權的侵權形式
(一)侮辱
侮辱是指故意通過言語、文字或者行為舉止等方式貶低他人人格、毀損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行為的主觀狀態應當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行為舉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睹穹ㄍ▌t》第101條后端規定,禁止用侮辱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睹裢ㄒ庖姟返?40條規定,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捏造事實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以書面、口頭等行使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二)誹謗
誹謗是指故意或者過失地散布有關他人的虛假事實,導致他人名譽降低或者毀損的行為。誹謗的主觀狀態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虛假事實散布開來的方式。《民法通則》第101條后段規定,禁止用誹謗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在文學作品中故意使用他人真實姓名,或者未寫明原告的真實姓名和地址,但對人物特征的描寫有明顯的指向或者影射他人,小說內容存在侮辱、誹謗情節,致其名譽受到損害的,作者和出版社均可能構成對名譽權的侵犯。
(三)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
對于人死之后的名譽權在法律上也是明確規定的,特別是對于相關情況的認定上,也是基于實際的侵犯名譽權形式來進行處理的,對于造成了經濟損失的,是需要賠償的,對于利用死者的名譽權來進行違法行為的,還需要追究相關的法律責任。
侵犯名譽權起訴狀格式
侵害名譽權立案標準是什么?
公司能否提起名譽權訴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合同到期公司解散有補償金嗎
2021-02-18中小企業的法律風險及防范對策是什么
2021-01-06抵押擔保是不是就是抵押貸款
2020-11-17重大交通事故處理手續有哪些
2021-01-24區別夫妻共同債務以及個人債務應該怎么舉證證明
2020-11-29中止探望權法定理由有哪些
2021-01-12合同無效擔保人還要承擔責任嗎
2020-11-11如何選擇合適的中介,選擇房屋中介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31居民申請保障性住房條件有哪些
2021-01-30國企勞務外包是否違規
2021-01-05人壽保險的投保對象是什么,買人壽保險時應注意什么
2021-01-26什么是保險理財
2021-03-05保險合同疑難問題集錦
2021-02-06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管轄問題探析
2020-11-15保險合同何時成立和生效
2021-03-08保險法修改可圈可點
2021-01-16人身保險新型產品包括哪些?
2021-02-08保單遺失,保險公司能拒賠嗎
2021-01-30繳納保險費有什么作用
2021-02-02什么叫土地承包經營權爭議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