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譽權訴訟賠償上限是多少?
侵害名譽權的損害賠償,除應考慮受害人是否有精神損害賠償的請求外,還應當有適當的標準。
1、從侵害情節來考慮,侵害情節較重,造成較嚴重的后果的,可以予以賠償。
2、從受害人的諒解程度考慮。如果責令加害人承擔非財產責任后,受害人能夠諒解,就說明受害人的精神創傷已經平復,可以不予以賠償。
3、從加害人認錯態度考慮。如果受害人諒解而加害人仍不認識錯誤,則不能因為受害人精神創傷的平復而對違法行為不予以制裁,仍應責令加害人承擔賠償責任。
二、侵犯名譽權的行為有哪些
(一)侮辱
侮辱是指故意通過言語、文字或者行為舉止等方式貶低他人人格、毀損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行為的主觀狀態應當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行為舉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民法通則》第101條后端規定,禁止用侮辱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民通意見》第140條規定,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捏造事實公然籌劃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以書面、口頭等行使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二)誹謗
誹謗是指故意或者過失地散布有關他人的虛假事實,導致他人名譽降低或者毀損的行為。誹謗的主觀狀態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虛假事實散布開來的方式。《民法通則》第101條后段規定,禁止用誹謗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三)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
新聞單位根據國家機關職權制作的公開的文書和實施的公開的職權行為所做的報道,其報道客觀準確的,不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其報道失實,或者前述文書和職權行為已公開糾正或拒絕更正報道,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名譽權訴訟賠償的上限是沒有限制的,只要造成了實際的損失就需要進行賠償處理,具體情況下應當嚴格對照法律規定的標準來進行處理,特別是對于侵犯名譽權的賠償上限認定上,應當由司法機關來進行調查取證后作出認定,避免法律適用錯誤。
侵犯名譽權犯罪在哪起訴
侵犯名譽權的處罰是怎樣的
侵犯名譽權的構成要件具體包括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款私存會被判刑嗎
2021-01-26“假一賠一”公告承諾能否作為商家逃避法律責任的依據
2021-01-18有勞動糾紛案子的員工檔案保管時間是多久
2020-11-30監事能否參加股權激勵
2021-02-05侵犯商標權10萬法院會怎么判
2021-03-01房產抵押登記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21電子商務法如何監管電商平臺
2021-03-15探望權中止事由是什么
2021-03-07語言誘導自殺算犯罪嗎
2021-03-14車禍致人傷殘如何索償
2021-03-25交通意外保險的免責條款有哪些
2020-12-12現在房產抵押都有他項權證嗎
2021-01-05新生軍訓遭校園暴力致死學校是否負有責任
2021-01-04民法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2020-11-175年后的房產贈與還要交稅嗎
2021-01-06二手房中介費支付方式及注意事項
2021-03-10買二手房中介起什么作用
2021-03-09武漢購房政策有什么
2020-12-07公司勞務合同應該注意什么
2020-11-282.5天彈性假怎么休,加班工資怎么算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