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侵犯名譽權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1、《民法通則》
第101條 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毀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第120條 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1)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
以書面、口頭等形式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2)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和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公民或者法人要求賠償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后果和影響確定賠償責任。
(3)侵害他人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的,侵權人除依法賠償受害人的損失外,其非法所得可予以收繳。
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權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二)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
二、侵害名譽權的構成要件
(一)必須有損害事實的存在。
損害事實,指因為違法侵權行為造成他人的財產利益或者人身利益遭受損害的客觀事實。侵害名譽權的損害事實主要包括因為違法侵權行為造成受害人名譽損毀、精神或財產上受到損害。精神損害往往是直接受到的損害,財產損失則是因精神損害引起的財產上的損失,也成間接損失。這兩種損害,有時同時具備,但更多的時候只具備精神損害。但是,這兩種損害,不論是同時具備,還是只有精神損害,具備其中之一者,既造成了損害的事實。
(二)行為具有違法性。
名譽權是公民維護其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的權利。對于公民的名譽權任何人都負有法定上的不作為義務。只有行為人違反法定義務,以積極的作為方式侵害公民的人格尊嚴,其侵害行為才具有違法性。《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定,禁止使用侮辱、誹謗的方式損害公民的名譽權。因此只要有人用侮辱,誹謗等方式對他人的名譽進行了損害,就是違法行為,而我認為該不法行為只能是積極地作為,不可能也不會表現為消極的不作為。因為公民權的實現,只要求他人不加損害,并不要求他人的積極協助即可實現。
(三)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在一般的民事侵權行為中,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必須存在直接的因果聯系,即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著客觀的內在必然聯系。如果受害人的名譽被侵害,與侵害人的侵害無關,或者侵害人盡管實施了侵害行為,但沒有給任何人造成名譽上的侵害,則行為人不承擔侵權責任。
(四)行為人有過錯。
行為人有過錯是構成侵犯名譽權的主觀要件,包括故意和過失。如果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損害他人名譽的后果,而希望或者放任這種危害后果發生的,就是具有損害他人名譽的故意。過失指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生損害他人名譽的后果卻因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至于發生了損害他人名譽權的后果。
侵犯名譽權的情況在我國司法實踐中,是比較常見的,我國法律上對于相關情況的認定必須按照法律規定的情況來進行處理,如果對相關情況不了解的,可以向司法機關咨詢相關處理方法,一般情況下需要由侵權人賠禮道歉并賠償相應的經濟損失。
侵犯名譽權的構成要件具體包括哪些?
侵犯名譽權律師函怎么寫
侵犯名譽權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法剝奪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辯護詞
2020-12-25行政處分怎么提前解除或撤銷
2021-02-07事故責任以及事故責任認定書
2020-11-24跟蹤債務人犯法嗎
2020-11-11快遞取件二次收費違法嗎
2021-03-19土地租賃可以轉租嗎
2020-11-08老人如何確認監護人
2021-03-20侵權行為與無因管理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10私人建筑合同如何擬定
2020-12-23如何辦理城市私房所有權的登記?
2021-03-01開發商無證賣房子欺騙消費者怎么維權
2020-11-09修高速公路占農戶住房怎么賠償
2020-11-20勞動合同期限規定
2021-01-22勞務分包合同屬于什么法律關系
2021-01-29超過勞動仲裁時效期間應如何主張權利
2021-01-11機動車保險的類型有哪些
2021-02-26投保壽險時應注意什么,壽險的保險金怎么給付
2021-03-02什么是以房養老
2021-01-24有關產品質量責任保險的爭議處理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04房屋保險中的分類有幾種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