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是一個虛擬平臺,在這個龐大的平臺上,網民可以暢所欲言。然而,網絡的開放是一把雙刃劍。人們在享受網絡便利的同時,也承受著網絡的負面影響,如惡意誹謗網絡。如果后果嚴重,也會影響到現實生活。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用法律來維護我們的權益。
一、如何應對惡意網絡誹謗
網上惡意誹謗可以對其提起訴訟,網絡上的侮辱、誹謗應當承擔法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定,公民的人格和尊嚴受法律保護,公民和法人均享有名譽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侮辱、誹謗損害公民和法人的名譽。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第一百三十四條的規定,可以要求侵權人立即停止侵權,恢復被侵權人名譽并且賠償因侵權而造成的損失。
誹謗(“刑法”第246條)是指故意捏造和傳播足以貶低和詆毀他人名譽的虛構事實。犯誹謗罪的,會判處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罪除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外,只有在告知后才能處理。在這里,所謂的“說唯一的交易”,指的是誹謗,受害人被告知,法院接受,否則不被接受。除嚴重損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外,如受害人因誹謗或公眾對當地人民的憤慨而死亡;誹謗外國人影響國際關系等,如果受害者不告訴或說不出,人民檢察院應起訴。
二,關于誹謗的相關法律規定
1、刑法條文
第二百四十六條以暴力方式或者其他方式在公共場合公然侮辱他人或虛構事實誹謗他人,情況嚴重的,判處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被害人通過信息網絡將第一款規定的行為告知人民法院,但舉證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請求公安機關協助。第九十八條本法規定,只有被害人告訴才可以辦理。被害人因受脅迫、威脅不能辨認的,人民檢察院和被害人的近親屬也可以辨認。
2、法律決定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式公開侮辱老年人,捏造事實誹謗老年人或者虐待老年人的,情節較輕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有關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2000年12月28日)為保護個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下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在網上侮辱他人或者虛構事實誹謗他人。
誹謗罪的處罰標準是什么?
網絡誹謗犯罪主體有怎樣的刑事責任
誹謗恐嚇威脅罪名怎么成立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帳追收的特點是什么
2021-01-04銀行貸款逾期不還會坐牢嗎
2020-12-16最新交通事故起訴有效時間
2020-12-07工商部門的行政處罰處理要多長時間
2020-12-29夫妻約定財產協議有什么效力?離婚時能否作為分割依據
2020-12-09如何寫離婚協議書?
2021-02-14不知情的輕微碰撞算肇事逃逸嗎
2020-12-11購房解約協議范本是怎樣的
2021-01-03離婚協議里的賠償金多久有效
2021-02-21閑置2年房產能抵押嗎
2020-11-21孕婦超市摔倒應如何處理,孕婦超市摔倒如何認定責任
2021-03-05政府的集資房能否買賣呢
2020-12-13保險合同的變更可以表現為什么
2021-02-17失業保險只交了6個月失業可以領嗎
2020-12-03肇事者醉酒保險公司咋賠
2021-01-13什么是存款保險,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有哪些意義和作用
2021-02-09團體保險業務發展空間分析
2021-03-21拆遷安置房交易條件和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27沒有合法有效的評估報告,能否作出征收補償決定
2021-01-19農村征地安置補償有什么樣的規定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