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債務糾紛案件中,債權人出于某種目的,經常會用到財產保全,這樣做也是為了防止債務人轉移財產。但是,有時候,債權人不具備資格,或者申請財產保全程序有誤,會給債務人造成損失,這也是一種侵權行為。那么,申財產保全侵權的責任由誰承擔?下面我們通過本文做個具體了解。
一、申財產保全侵權的責任由誰承擔?
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申請財產保全錯誤,造成對方當事人財產損失的,申請方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敗訴不是判斷當事人應承擔侵權責任的唯一標準。作為一般侵權行為,主觀上有過錯是行為人承擔侵權責任的要件之一。
財產保全損害賠償從性質上看屬于侵權損害賠償,應當適用侵權責任法上的規定,而我國《侵權責任法》主張一般侵權行為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只有在法律有特別規定的情況下才適用無過錯責任。我國《侵權責任法》第6條第1款以一般責任條款的形式規定了過錯責任原則的適用范圍,即“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這表明過錯責任原則的主要適用范圍與其在侵權行為上的地位,而財產保全申請錯誤造成的損害賠償即屬于一般侵權行為,應當首先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另外,《侵權責任法》第7條規定:“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也就是說,只有在“法律規定”的時候才能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其含義是,無過錯責任原則以損害事實為依據,必須是在有法律規定的情況下適用,沒有法律的特別規定不得以損害事實作為侵權責任的歸責標準。”訴訟財產保全損害賠償責任不應當作為特別情況而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
二、申請財產保全侵權的方式有幾種?
“申請有錯誤”作為財產保全損害賠償成立的條件之一,申請人是否承擔責任,錯誤判定成為責任認定的關鍵。有學者對實踐中財產保全申請錯誤的類型進行梳理并提出了以下五種類型:
1、申請人不具有保全請求權而申請保全;
2、不存在保全的必要性;
3、采取保全措施的對象錯誤;
4、采取保全措施的財產價值遠高于其請求;
5、所申請采取的保全措施發生錯誤。
綜上所述,申請人不具備資格、申請保全對象錯誤或者沒有保全的必要性,都可能給債務人造成侵權。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申財產保全侵權的責任由申請人承擔,其要向債務人進行民事賠償。因此,財產保全雖然是爭取利益的方式之一,但是也要使用的合理合法才行。
訴前財產保全的適用條件是什么?
財產保全擔保
發生交通事故后,哪些情形可以申請訴前財產保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法司法解釋四有哪些新內容
2021-01-18擔保合同能否約定獨立效力
2020-12-12福建交通違章一般多久之內處理
2021-03-25因疫情停薪合理嗎
2021-01-02剝奪政治權利具體包含哪些內容
2021-03-12坐滴滴出交通事故怎么辦,責任怎么分
2021-02-05偽造印章被判刑所簽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08土地侵權糾紛是否屬于行政前置
2021-02-13試用期領導不同意離職怎么辦
2020-12-07如何正確區分人身保險合同和財產保險合同的不同點
2021-02-01保險詐騙中數罪的處理
2020-12-07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期限如何確定
2021-03-05高空拋物砸破天窗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31保險公司全險賠償范圍
2020-12-18北京可以注冊保險代理公司嗎
2021-02-07第三者強制責任險賠償的歸責有哪些原則
2020-11-26保險合同觀察期是否屬于格式條款
2020-11-29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無效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2021-03-03意外保險理賠需要的手續有哪些
2020-12-25自燃險的含義是什么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