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產撤銷權有哪些適用范圍
破產撤銷權是指在破產程序開始后,破產管理人請求法院對破產債務人在破產程序開始前,法律規定的期限內實施的,有害于債權人整體利益的行為予以撤銷,并將該行為產生的財產利益回歸破產財產或稱破產財團的權利。在破產法調整的利益關系中,債權人的利益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由于在破產程序開始前債務人對自己的財產享有完整的所有權,可自由處分,而債務人的財產對無擔保債權人權利的實現具有一般擔保性,因而債務人有可能出于惡意,隨意處分財產,損害一般債權人的利益。因此各國破產法均規定了破產撤銷權制度,對債權人給予適當救濟。我國破產法中也有關于破產撤銷權的規定。《企業破產法》(試行)第35條規定,在破產案件受理前6個月內至破產宣告之日的期間內,債務人實施的隱匿、私分或者無償轉讓財產、非正常壓價出售財產等6種行為無效,清算組有權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回財產。但由于《企業破產法》(試行)對破產撤銷權制度的規定過于簡單,對債權人利益的保護不盡完善,在審判實踐中可操作性差,因此在立法上需要進一步完善我國的破產撤銷權制度。而在具體的司法活動中,則需要對破產撤銷權的適用范圍和行使主體適當地進行擴張,以解決審判中遇到的問題。本文擬從破產撤銷權的構成、具體類型及行使等方面對破產撤銷權在審理實踐中的適用加以闡述,以期對目前的破產案件審理工作有所稗益。
一、可撤銷行為的一般構成要件
破產撤銷權的對象是可撤銷行為。對于什么行為屬于可撤銷行為,有的國家采用列舉式的立法模式,如英國、日本,有的采用概括加列舉的立法模式,如德國1994年修訂的破產法即規定了可撤銷行為的一般構成要件和具體的可撤銷行為的類型。我國破產法對可撤銷行為采用列舉式的立法模式,規定的可撤銷行為種類又過少,債務人在破產前實施的損害債權人利益的行為不能得到有效調整,不能真正貫徹破產法平等保護債權人利益的原則。因此立法上有必要參考德國立法例,抽象出可撤銷行為的一特征,將其概括為可撤銷行為的一般構成要件,從而彌補列舉式的立法模式不能窮盡債務人損害債權人利益的行為類型的不足,并賦予法官相應的自由裁量權,以期更有效地規范破產利害關系人的行為。而在目前的破產案件審判實踐中,法官則需對可撤銷行為的構成有一個抽象的概念性的認識,從而對目前破產法中未規定的、債務人明顯損害債權人利益的行為有正確的定性。
二、可撤銷行為的類型
由于法律術語一定程度的專業性和晦澀,加以普通人認知能力的局限性,如果法律上僅規定構成一個行為的抽象條件,而沒有具體的例證,其可操作性顯然就比較差,不能對人們的行為進行有效地指導,因此立法上在對可撤銷行為的一般構成要件規定以后,要輔之以具體的類型規定。而在我國的破產法立法尚未完善之前,司法實踐中為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則應運用可撤銷行為的一般構成要件的理論,參考其他國家的立法例,對破產法規定的現有的可撤銷行為的種類適當地加以擴張。
(一)債務人惡意損害債權的行為
債務人隱匿、私分、毀損、拋棄財產的行為,屬惡意損害債權的行為。有的學者主張該行為屬事實行為,不是法律行為,不屬于撤銷權的適用范圍,清算組或債權人可通過侵權損害賠償之訴或不當得利返還之訴追回財產。筆者也同意該種觀點。但既然《企業破產法》(試行)將債務人隱匿、私分財產的行為規定為可撤銷行為,其他國家破產法中也有將債務人損害債權人利益的事實行為規定為可撤銷的法律行為的立法例,審判實踐中即應承認法律現有規定之合理性,將上述行為視為可撤銷行為。
(二)債務人的無償行為
債務人的無償行為是指債務人實施的不具有對價的減少財產或增加債務的行為。無償行為的范圍很廣,包括1、無償轉讓財產或權利,主要指贈與。對于贈與,若受領者是善意的,且數額不大,在司法實踐中一般不宜否認其效力。2、放棄財產或權利。放棄權利有作為和不作為之分。作為的放棄,即積極的放棄,如明示免除債務人的清償責任,在訴訟上為自認、和解及撤訴等。不作為的放棄,即消極的放棄,如對即將超過訴訟時效的債權,不依法律規定方式中斷訴訟時效等。3、對外提供無償擔保。對于債務人所為的一般無償行為,不考慮債務人主觀上是否有惡意,但對于債務人不為訴訟時效中斷事由的行為,則應以債務人和相對人均有主觀惡意,即雙方惡意串通為必要。
(三)可撤銷的優惠行為
優惠行為是英美法中使用的法律用語,指債務人在臨界期間內實施的,使個別債權人的地位得到了優于其他債權人的行為。在大陸法國家中,這種行為被稱為偏頗行為。對優惠行為的撤銷是建立在債權人地位平等的破產法理念之上,其構成包括以下幾個條件:①這種行為是針對破產臨界期間之前已成立的債權;②行為必須成立于臨界期間內;③行為是針對一個或某些一般債權人作出的;④優惠清償必須是在債務人支付不能的情況下作出的;⑤這種行為使得債權人得到了比按照破產清算程序本來應該得到的更多的利益。
破產撤銷權的意義
(一)體現了法律的公平價值取向債權人依法自債務人處主張權利,獲得債權的清償,是民法所確立的社會秩序。雖然我們尊重交易活動中“合同相對性”和“意思自治”原則,但是,破產法以國家公權力為后盾,對民法上的私行為進行適當的干預,其本身具有正當性。在民法所確立的社會秩序中,合同當事人基于所有權、合同相對性、意思自治可以自由分配自身的權利義務。該行為效力不及于第三人,第三人亦不能隨意干預。但是,如果正常的調節方式出現失常,法律不對這種失常的秩序進行限制和規范,必將使得債權人的權益受到損害而不能獲得相應救濟,此時,破產撤銷權的存在顯得尤為必要。同時,企業瀕臨破產,其現存的資產狀況決定了債權人不可能得到完全的清償,那么,要確保債權人得以公平的分配,為債權人公平分配破產財產制定一套合理的規則有其現實的必要性。因此,法律賦予破產管理人向法院申請對債務人可撤銷行為進行撤銷的權利,亦是體現法律公平的價值所在。
(二)撤銷權制度在司法實踐中有其必要性現實生活中,我們所遇到的破產債務人,其在企業經營出現支付不能的情形時,總是為自己尋求退路。因為與債務人關系較為疏遠的債權的存在,債務人往往與熟悉的、關系密切的債權人串通并實施清償,甚至虛構債務的存在轉移企業資產。其結果即導致有些債權人合法利益不能保障,使得這些債權人利益遭受損害。債務人不法行為的存在,使得許多的債權人出現恐慌,加速企業陷入惡性經營的境地,導致企業信譽下降,破產財產價值加速流失。如果不對債務人的不法行為進行限制、規制,將導致社會的信用危機,人們在交易時對交易對象的信賴將完全打破,其對交易對象履行合同義務的合理預期始終無法達到,這將直接影響市場經濟的運行和效率。因此,市場經濟的有序健康發展也有賴于撤銷權制度的建立。
破產撤銷權在很多時候都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必須滿足法律規定的最基本條件,否則一旦使用就是違法行為,另外破產撤銷權在一定的條件下是能夠改善破產的現狀的。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進行專業的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直播合同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23房屋強制拆遷協議
2021-03-22不履行撫養義務能否得到贍養
2021-02-13掛名法人報酬多少錢
2021-03-01擔保公司違約金合法嗎
2020-11-19減刑、假釋司法解釋
2021-03-13網購后,買賣雙方發生糾紛,應在哪方的法院提起訴訟
2021-02-07二審維持原判多久才可以生效
2020-12-27執行異議司法解釋
2021-01-13贍養老人的繼子能分撫恤金嗎
2020-12-08被迫簽訂有欺詐性合同怎么辦
2021-01-19擅自將耕地改為林地如何處罰
2021-02-08勞動者被裁員是怎么賠償的
2021-03-21錄用通知書有效力嗎
2020-11-25國家規定關于試用期工資標準是什么
2021-01-04調解委員會調解時間和次數有限制嗎,有什么作用
2021-02-01產品責任法律了解
2021-03-08人身意外傷害綜合保險合同條款
2020-11-11“賠款收據及權益轉讓書”能否作為保險合同終結的依據
2021-03-07精神病人自殺,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