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環境侵權中無過錯責任原則
環境民事侵權的特點使其從根本上不同于一般侵權行為,而成為特殊侵權行為的一種。環境民事侵權與一般侵權行為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具有不平等性、不確定性、潛伏性、復雜性、廣泛性等特點。為了適應環境民事侵權特點的需要,須以無過錯責任原則作為歸責原則。
環境民事侵權的不平等性,是指在環境民事侵權以及由此產生的民事法律關系中當事人的地位往往是不平等的。侵權人往往是經濟實力雄厚的企業或者企業集團,而受害者往往是在經濟和技術各方面都處于弱勢的普通民眾,這使得在環境民事侵權和相關的訴訟活動中,傳統民法的平等性和公平正義等原則缺乏實質意義。
環境民事侵權的不確定性,是指其侵權行為在侵害事實、因果關系、損害程度上都存在不確定性,在短時間內或者在一定的經濟技術條件下很難有效地確定侵權行為的具體情況,有時只能得出一定的可能性,而非確定的事實。
環境民事侵權的潛伏性,是指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害往往要經過較長的時間才會被發現。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害經常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受害者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損害,事后又難以證明侵權行為人存在過錯,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很難獲得賠償。
環境民事侵權的復雜性,是由環境污染的復雜性決定的,包括污染源的復雜性、污染侵害形態的復雜性、污染致害過程的復雜性等方面,這進一步加大了受害者證明侵權行為人存在過錯的難度。
環境民事侵權的上述特點要求一種更有利于對受害者進行法律救濟的歸責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就成為了取代過錯責任原則的必定選擇。
二、環境侵權中舉證責任倒置原則的適用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66條因污染環境發生糾紛,污染者應當就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及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一)本條確立了環境污染侵權舉證責任倒置的原則
舉證責任,是指法律要求糾紛當事人對自己所主張的事實,提出證據加以證明的責任。民事訴訟中一般實行“誰主張,誰舉證”原則。舉證責任的分配,是指在當事人之間如何分配證明責任的問題。一般來說,承擔較重舉證責任的當事人在糾紛解決中處于相對不利地位。
在本法第65條確立了環境污染侵權的無過錯責任原則之后,為了進一步加強對環境污染受害人合法權益的保護,本法第66條確立了環境污染侵權中舉證責任分配的原則。根據第66條的規定,“因污染環境發生糾紛,污染者應當就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及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否則,污染者就應當承擔其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
(二)對環境污染侵權舉證責任倒置的理解
1、關于環境污染者的法定證明義務
根據本條規定,因環境污染發生糾紛的,污染者應當同時承擔下列法定證明義務:
(1)證明一:污染行為系“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
我國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中對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有所規定,主要涉及不可抗力、受害人故意和第三人責任。《環境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對污染者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作了規定。
依據本條規定,因環境污染發生糾紛,污染者應當就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承擔舉證責任,污染者不能對此加以證明的,就不能免除責任或者減輕責任。
(2)證明二:污染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
如前所述,鑒于環境污染責任屬于無過錯責任,只有在污染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的情況下,污染者才不承擔責任。本條將否定污染行為與損害后果間存在因果關系的舉證責任強加于污染者,就是說,只要污染者無證據否定二者間的因果關系,或者其所舉證據不足以否定二者間的因果關系的,那么,法律即推定污染行為與損害后果間存在因果關系,污染者即要承擔舉證不利的法律后果。
(3)須由污染者同時承擔上述兩項舉證責任倒置的責任,而非由其選擇適用。
(4)污染者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
污染者如不能證明污染行為系“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同時通過舉證足以否定其污染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的,就應當推定由污染者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反過來講,污染者只有在證明了其污染行為系“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同時,又通過舉證足以否定其污染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的情況下,才能不承擔侵權責任或者相應減輕其侵權責任。
以上就是小編對“環境侵權中的無過錯責任原則和舉證責任倒置的適用”問題進行的解答,環境侵權中的無過錯責任原則和舉證責任倒置原則是相對侵權人與受害人來說的,受害人適用無過錯原則,債權人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原。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收購的法律風險有哪些
2021-01-20一級醫療事故分級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11開車闖黃燈算不算交通違法呢
2021-02-17什么是帶有欺騙性的商標,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4留置時間不得超過幾個月
2021-02-07訂立勞動合同程序怎么規定
2020-11-28遭遇第二次家暴怎么辦
2020-11-13代位繼承的哪些條件
2020-12-20反訴是否需要舉證期限
2021-02-13農民工工傷可享受哪些待遇?
2020-12-15試用期內競業限制協議生效嗎
2021-02-27私人企業疫情期間要發工資嗎
2021-01-03職工在廠里吃早餐時猝死能否認定為工傷
2021-02-22飛機延誤險賠償標準有哪些
2021-02-08人身保險一年需要交納多少錢
2021-02-19投保人開車身亡,保險卡未激活怎么辦
2020-12-26快速理賠需要帶什么,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16從事保險活動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2020-12-28保險受益權的前沿案例問題研究
2020-11-10農村集體林地可以承包給個人嗎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