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時候員工在向單位提出了辭職之后,往往會等待單位的批復,而這時意味著單位最終不一定會準予員工辭職。但從法律角度考慮的話,員工提出辭職是否要經過單位批準呢?估計不少人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是要經過批準的,下面律霸小編就來告訴大家答案。
一、員工提出辭職是否要經過單位批準
或許是由于歷史的原因,目前許多企業和員工仍然認為員工辭職要寫辭職申請,要得到單位批準。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現行法律規定得很明確,員工辭職只需提前30天通知企業即可,沒有其他條件。許多企業認為,如果員工辭職時不辦理工作交接或與企業有未了糾紛而企業又只能放人,則豈不是損害了企業的利益?法律對此的回答是,如果員工辭職時未辦理工作交接或與企業有未了糾紛的,企業可通過仲裁或訴訟等法律途徑主張自己的權利,但不能以此限制員工辭職,二者不能混為一談。
二、員工辭職應當辦理哪些手續?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31條規定:“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明確賦予了職工辭職的權利,這種權利是絕對的,勞動者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無須任何實質條件,只需要履行提前通知的義務(即提前30日書面通知用人單位)即可。原勞動部辦公廳在《關于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有關問題的復函》也指出:“勞動者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既是解除勞動合同的程序,也是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勞動者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無須征得用人單位的同意。超過30日,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提出辦理解除勞動合同手續,用人單位應予以辦理”。
《勞動法》一方面賦予了職工絕對的辭職權,另一方面又賦予了用人單位一定的請求賠償損失的權利。
《勞動法》第102條規定:“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事項,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原勞動部在《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的第4條明確規定了賠償的范圍:“勞動者違反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解除勞動合同,對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勞動者應賠償用人單位下列損失:
1 、用人單位招收錄用其所支付的費用;
2 、用人單位為其支付的培訓費用,雙方另有約定的按約定辦理;
3、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
4、勞動合同約定的其他賠償費用”。
職工主動提出與企業解除勞動合同后部分職工在以書面通知用人單位30日后主動離職,不予理會用人單位的賠償要求,用人單位則不給職工辦理人事關系和檔案的調轉手續,職工離職后人事關系和檔案長期留置在原用人單位;造成職工在新的工作單位不能辦理勞動保險、不能辦理出國政審手續、影響技術職稱評定、不能進一步求學深造和喪失報考國家公務員的機會。所以,職工在與用人單位因解除勞動合同賠償損失方面發生爭議后應當在60天內及時向用人單位所在地區、縣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請勞動爭議仲裁。
一般來講,員工向單位提出辭職的,此時是不需要經過單位批準的。但在實際操作中,其實很多時候還是會有單位批準這一環節,并且多數情況下在員工提出了辭職之后,單位也不會說太為難,在要求員工按照單位內部規定辦理了離婚手續之后,雙方也就解除了勞動關系。
實習期辭職需要提前幾天?
簽訂勞動合同后可以辭職嗎?是否需要賠償公司損失
未簽訂勞動合同 辭職老板不發工資怎么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排除妨害能否再次申請執行
2021-02-17拆遷協議簽訂后不履行怎么辦
2020-12-12告政府能直接到中院嗎
2020-11-29詐騙中初始獲利的投資者是否應返還
2021-02-26如何注冊品牌專利
2020-12-05解約定金可否有守約方提出
2021-01-23超市售假工商局如何處罰
2021-02-03快遞被他人拿走誰負責
2021-03-01對仲裁裁決書不服怎么辦
2020-11-11私人之間房產抵押如何處理
2021-02-20什么是指定委托收款
2021-01-02還建房和集資房是什么情況
2021-02-20老人去世后房產繼承交稅嗎
2021-02-06勞動合同跟勞務協議有什么區別
2020-11-11河南新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0-11-27癲癇患者能夠辭退嗎
2020-12-24飛機延誤多少時間賠償
2021-02-21飛機延誤險可以賠償嗎
2021-03-14海洋貨物運輸保險有哪些種類
2020-12-11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效力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