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團伙在全國范圍內(nèi)非法集資的案件已經(jīng)發(fā)生了數(shù)起,受騙者中覺悟意識較高的還懂得保留相關的證據(jù),立案報警,即使被騙的錢追不回來,也買了一個教訓;而覺悟意識不高的民眾遇到非法集資完全不知如何處理,忍氣吞聲,最后又接二連三的被騙。那么,非法集資的受害者怎么辦才能有效減少損失,避免下次重蹈覆轍了?接下來就由小編來為您解答一下。
非法集資受害者怎么辦?
一、被集資人應該放下自己特有的判斷立場,提高警惕,及時主動向公安機關報案。比如在全國影響極大的四川芝元投資有限公司和張蓉蓉等19人集資詐騙案,案件是公安機關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大量資金異動進而介入并偵破,因偵查時集資人尚能拆東墻補西墻,初嘗甜頭的被集資人對偵查行為產(chǎn)生抵觸情緒,甚至用上訪等形式對偵查機關施壓,影響證據(jù)的收集、贓款贓物的扣押、查封等工作的開展,最終導致被集資人損失的進一步擴大。
二、要相信辦案機關和政府,并積極予以配合。有的被集資人出于讓集資人繼續(xù)經(jīng)營以返還本利的美好愿望,明確要求辦案機關對集資人不以犯罪論處,出現(xiàn)辦案與被集資人認識不統(tǒng)一的情形,增加案件處理上的社會干擾與復雜性。
三、要將被集資的相關證據(jù)保存完好,包括借款合同、銀行轉賬憑證等。非法集資案件,涉案金額的認定往往是一個讓公檢法部門都頭疼的環(huán)節(jié)。書證往往表現(xiàn)為欠條、借條形式,但常常書證記載金額與實際金額不一。集資人幾乎沒有健全的財務制度甚至有的在事發(fā)之后銷毀賬簿,導致辦案人員很難準確查清涉案金額。在大量的案件中甚至存在被集資人根據(jù)集資人的要求通過自己賬戶或下線賬戶直接將款項轉賬到集資人指定的其他被集資人賬戶的情形,在幫助集資人實現(xiàn)拆東墻補西墻的犯罪環(huán)節(jié)的同時,這種雜亂的資金往來直接導致在案件辦理過程中很難收集相關證據(jù)證明自身的出資額,從而影響辦案質量,妨礙對非法集資犯罪的有效打擊。因此,集資人要注意保存并提供完整的集資憑證等資料,配合公安機關盡快查明非法集資的相關案情,最大程度保護自身權益,減小損失。
由于非法集資案件涉及人數(shù)多、分布地域廣、資產(chǎn)類型復雜,一旦發(fā)案,查清事實、鎖定證據(jù)、處置資產(chǎn)非常困難,公安等相關執(zhí)法部門需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公安機關偵查終結后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再經(jīng)法院審判,如被告人上訴還需二審終審,判決生效后才能執(zhí)行,才能返還退賠受害群眾的損失。這個過程往往需要較長一段時間。因此,受害群眾一定要有耐心,克服焦躁心理,保持理智平和情緒,相信政府部門一定會依規(guī)依法處置好該類案件,最大限度地維護好群眾利益。同時,要通過合理渠道反映自己的訴求,不要采取過激行為,干擾和影響案件處理。我國相關法律法規(guī)明確規(guī)定:因參與非法集資活動受到的損失,由參與者自行承擔,所形成的債務和風險,不得轉嫁給未參與非法集資活動的國有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以及其他任何單位。非法集資行為案發(fā)主要是因集資人資金鏈斷裂,若依然能維持高額回報,則受趨利動機的影響,鮮有集資人主動報案。非法集資人被騙后指望政府大包大攬,讓政府當“最后的付款人”,這是不現(xiàn)實的。試想,如果被集資人在事發(fā)前拿著高額回報,資金鏈斷裂而事發(fā)后有政府埋單,如此處理,是對侵犯國家金融管理秩序的非法集資行為的鼎力支持!政府部門又怎么可能無視法律如此而為呢?因此,非法集資受害者千萬不能懷僥幸心理,指望通過上訪、纏訪、鬧訪、聚集等非理性途徑來“維權”。
必須要指出的是,人民法院通過刑事審判手段打擊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集資詐騙罪、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責任,只能是一種事后救濟手段。廣大群眾增強金融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不要相信“一夜暴富”“天上掉餡餅”這樣的神話,在簽訂借款合同時仔細甄別擔保方式,必要時請專業(yè)律師保駕護航,才能最大程度避免損失。
受害者受騙后不要到相關部門鬧事,而是要相信的有關部門的辦案能力并且還要積極配合調(diào)查;將案件涉及的簽約合同、文件等保留下來作為有關部門調(diào)查的輔助材料;最后被害者要放棄原有的判斷方式和貪圖利益的心理,自己多去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吃一塹長一智,受害后追悔就來不及了。
非法集資罪的量刑標準是什么
非法集資罪的數(shù)額怎么確定
非法集資罪和民間借貸的區(qū)別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不負責任延誤救治造成患者死亡的責任有哪些
2021-03-10996工時制違反勞動法嗎
2021-01-28員工不交社保,單位可以同意嗎
2020-12-16事故認定書如何開具
2020-11-20經(jīng)濟犯判五年能假釋嗎
2021-01-16指定住所監(jiān)視居住的前提需要哪些
2020-11-16婚前財產(chǎn)婚后買房算個人財產(chǎn)嗎
2020-11-22中止探望權程序有哪些
2021-01-18單憑微信聊天記錄可以立案嗎
2021-03-17合同擔保的擔保方式有哪些呢
2020-11-17商家履行不了合同怎么賠償
2021-02-23勞動法關于簽署了無固定期限合同裁員賠償
2021-01-20大學生實習期的基本權益有哪些
2021-03-02可分攤為公攤面積的空間分為哪幾類
2021-02-09單位不辦保險,員工辭職遭索培訓費
2021-01-21保險公司未具體告知投保人保險合同條款不能免責
2020-12-06把人撞傷了保險怎么賠
2021-03-11淺析保險受益權
2021-03-12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司法解釋
2020-12-09出讓土地用途變更的法律適用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