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法律的發展史可以看出,侵占罪自古以來就有,發展到今天,侵占罪是以以負有返還,但是以依舊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行為,即屬于一種不作為罪名。不少公民由于不了解相關法律知識,故而不知道該如何理解侵占罪的不作為,所以律霸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下列相關信息。
一、如何理解侵占罪的不作為?
學術界通常將侵占罪客觀方面表述為三部分內容: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或者拒不交出。許多學者將非法占為己有作為侵占行為本體予以闡述,也有的將非法占為己有和拒不退還或者交出作為侵占行為的兩個組成部分,并且在論述中都反映出他們將侵占罪的行為方式認可為作為的方式。
筆者認為這是對侵占行為的誤解,侵占罪的行為是應當履行退還或者交出的義務而拒不退還或者交出的不作為,而不是變合法持有為非法所有的積極的作為。
不作為,是指行為人負有實施某種行為的特定義務,能夠履行而消極地不履行法律所要求或期待的行為。不作為違反的是刑法的命令性規范,即當為而不為。分辨作為還是不作為要看到行為的本質,而不僅僅是看行為的表面現象。通常情況下,不作為不是沒有任何行為,而是沒有履行義務所要求的行為。而且在實踐中,不作為行為多數是以作為的手段來體現的,如遺棄罪,行為人可能將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或者小孩帶到外地或者無人處棄置,但帶往他處這一手段本身并不是遺棄罪的行為本體,而只是不履行撫養義務的不作為行為的一種手段;再如偷稅罪,其法定行為是不履行納稅義務的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不作為,而不是納稅人采取的諸如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行為手段。
侵占罪也是如此,刑法對于侵占罪的規定本質在于要求行為人履行歸還他人之物的法定義務,而不是禁止作為侵占行為前提的對他人之物的占有。在侵占罪中,行為人對物的占有是合法的,行為人可能采取種種手段將占有之物的狀態予以變更,如置于無人發現處,轉移他處等等,但這種物的位置狀態的改變并非是侵占行為,它也有可能是代為保管人或者物之拾得人對物的一種保護措施。只有足以表明其不履行歸還義務的不作為,才是侵占罪的行為。一般來說,從對他人之物的合法占有到對他人之物侵占行為的成立可能經過如下階段:第一,行為人對于代為保管物或者遺忘物、埋藏物的占有是一種合法的事實狀態,這種事實狀態是行為人有退還或者交出的義務的前提,而退還或者交出義務的來源一般都是有法律依據的。例如,《合同法》第五十八條規定,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因而行為人因合同關系而產生的代為保管,如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后,行為人就負有返還的義務。《民法通則》第七十九條“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飼養動物,應當歸還失主……”根據民法上遺失物與遺忘物同一說,將拾得的遺忘物、埋藏物歸還失主或者所有人作為一項法定的義務,就是對該條規定的當然解釋。第二,行為人一旦產生非法占有的目的,占有的客觀狀態可能改變,也可能不改變,而占有的客觀事實因為介入了行為人主觀惡意即轉變成為一種非法占有的事實。此時只反映出行為人主觀上有拒不履行歸還義務的目的,而沒有表現出拒不履行義務的行為,此行為仍然屬于民法上調整的范疇。第三,只有當行為人以某種方式表明其拒不履行退還或者交出的義務時,其侵占行為才能成立,才有了追究其刑事責任的客觀基礎。
二、侵占罪量刑標準
第二百七十條 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本條罪,告訴的才處理。
根據我國現行刑法的規定,侵占罪是最為一種作為一種不作為罪而存在的,對于觸犯了侵占罪的不作為,最少會被判處兩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情節嚴重的,會被判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且需要承擔一定的民事責任。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本罪是屬于自訴罪,只有告訴才能得到救濟。
挪用公款罪和職務侵占罪的區別是什么?
職務侵占罪量刑標準是什么?
侵占罪立案標準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財產保全擔保費退嗎
2021-01-06雙務合同履行抗辯權包括哪些內容
2021-01-15特殊工種提前退休的辦理流程有哪些
2021-01-12原始股和干股有哪些不同
2020-12-08交通肇事可以假釋嗎
2021-01-31如何認定交通事故中的財產損失
2021-02-09個人公司破產個人財產要抵債嗎
2020-11-11夫妻共同債務與個人債務的定義
2021-03-02探望權如何中止
2020-11-20前夫的贍養費能作為收入證明嗎
2020-11-19駁回起訴后能否再起訴
2020-12-19如何變更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2020-12-26勞動合同期限規定
2021-01-22為什么要簽第三方勞務合同
2021-02-18生產者的產品責任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5人身傷害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12廣西保監局:新型人身保險不宜與金融產品片面比較
2021-02-13保單受益人變更有講究
2021-03-1720天買230萬保險 一男子連續投保后神秘死亡
2021-03-16保險理賠計算公式是什么,理賠程序怎么走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