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罪的行為人是盜掘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行為。條文中的盜掘,是指未經國家文化主管部門批準而私自挖掘。本文就本罪的相關內容作相應的解釋。
補充規定
1991年6月2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 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決定,對刑法補充規定: 盜掘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處罰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盜掘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
(二)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集團的首要分子;
(三)多次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
(四)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并盜竊珍貴文物或者造成珍貴文物嚴重破壞的。 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所盜竊的文物,一律予以追繳。
盜掘“多次”的認定
刑法將多次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作為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的情形之一。那么,何為“多次”?司法實踐中有兩種分歧意見:一種認為,多次是指只要盜掘的次數超過3次,不管盜掘對象是同一的還是不同的;另一種認為,對不同對象實施3次以上的才能認為是多次。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特別是古墓葬的特殊性決定了盜掘一般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很少是一蹴而就的,這與盜竊、搶劫等作案方式有所區別。不少盜掘人為挖掘古墓用了好多次好多天,對這種情況如果按第一種意見,就應該認定多次。這顯然會導致量刑過重,也忽略了盜掘行為具有連續性的特點,因為多次的行為都基于相同的目的,實施的是相同犯罪行為,又是相同的行為對象,所反映的是盜掘的過程。因此,筆者認為可以把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罪看成是連續犯,而將連續行為的次數作為犯罪從重情節來規定是不甚科學的,也不符合罪刑相適應原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醫療事故中的醫生辭職了還有責任嗎
2020-12-25勞動仲裁雙倍工資輸了怎么辦
2021-01-16買地鐵房的注意事項
2020-12-07口頭協議沒證據怎么辦
2021-02-21裝修合同工期延誤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1-11房地產轉讓要按照什么程序辦理
2020-12-24勞動保護費的支付標準是什么,如何保護未成年工
2021-01-21強制調崗降薪如何賠償
2021-03-202020年疫情期間辭退員工的補償是多少
2020-12-25買兒童保險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問題
2020-12-07產品質量責任保險中投保人與被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0-11-25人身保險殘疾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比例是怎么樣的
2021-01-05有保險撞死人保險公司全賠嗎
2020-12-17失業保險調劑金是什么
2021-02-25如何成為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
2020-11-18為什么土地承包經營權是登記對抗
2021-02-27林地承包到期后怎么辦
2021-02-27房產土地轉讓協議怎么寫
2021-03-22住改非拆遷補償歸誰所有
2020-12-31拆遷公司的人員有拆遷主體資格嗎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