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刑法》第十四條規(guī)定,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fā)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我們可以對以上規(guī)定做以下分解:
一、“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這種結果發(fā)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直接故意”。即行為人不但明知自己的行為結果,并且追求了自己行為的結果。譬如說故意殺人、故意傷害。
二、“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fā)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確定的故意”。屬直接故意之一種。即行為人對行為所要產生的結果是明知的,確定的,但是依然做出了犯罪行為。譬如說為了殺害一個人,由于當時當地的情況下,要想殺死該人,必然會導致另外一個無關的人死亡,但是殺人心切,不顧一切,殺死了該人,也導致了另外一個人的死亡。那么行為人隊另外一個人的死亡就是持一種“確定的故意。”
三、“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fā)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間接故意”。即,行為人知道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犯罪結果,或者說發(fā)生和不發(fā)生都存在可能,但是行為人沒有停止自己的行為,而是冷漠的放任結果的發(fā)生,也就是說結果發(fā)生與否,行為人都做好了接受的心理準備。間接故意造成犯罪結果的,按照故意犯罪處理。譬如說一人的行為,有可能會造成另一個人的死亡,如果行為人停止行為,就能夠避免結果的發(fā)生,但是行為人覺得無所謂,繼續(xù)自己的行為,最終造成了另外一個人的死亡。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合同到期了剩余貨款怎么辦
2020-12-11婚姻自由的原則有哪些
2021-01-29提出離婚賠償的條件需要哪些
2021-03-20房產怎么解除抵押
2021-02-21雙重除斥期間以哪個為準
2020-12-19如何解讀構成合同詐騙罪
2021-03-16開發(fā)商違反銷售廣告承諾該怎么做
2020-12-15什么是保險公估人
2021-02-18保險合同的成立要件有哪些
2020-12-23在被保險人同意的視角下談贈與人身保險合同
2021-02-27保險合同訂立有關問題
2021-01-13車禍理賠和法院判決的區(qū)別是什么
2021-03-01無責以買保險撞死人要坐牢嗎
2020-12-04保險法爭議是指哪方面
2021-02-14兼業(yè)保險代理人形式
2021-03-19出讓土地合同變更受讓人的條件是什么
2021-02-16農村房屋土地轉讓合同怎么寫
2020-12-23拆遷補償方案就是最終的補償了嗎不能再提高了嗎
2020-11-17拆遷房老人去世房產證改名流程是什么
2021-01-28選擇拆遷安置房有什么風險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