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刑法》第十四條規定,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我們可以對以上規定做以下分解:
一、“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直接故意”。即行為人不但明知自己的行為結果,并且追求了自己行為的結果。譬如說故意殺人、故意傷害。
二、“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確定的故意”。屬直接故意之一種。即行為人對行為所要產生的結果是明知的,確定的,但是依然做出了犯罪行為。譬如說為了殺害一個人,由于當時當地的情況下,要想殺死該人,必然會導致另外一個無關的人死亡,但是殺人心切,不顧一切,殺死了該人,也導致了另外一個人的死亡。那么行為人隊另外一個人的死亡就是持一種“確定的故意。”
三、“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間接故意”。即,行為人知道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犯罪結果,或者說發生和不發生都存在可能,但是行為人沒有停止自己的行為,而是冷漠的放任結果的發生,也就是說結果發生與否,行為人都做好了接受的心理準備。間接故意造成犯罪結果的,按照故意犯罪處理。譬如說一人的行為,有可能會造成另一個人的死亡,如果行為人停止行為,就能夠避免結果的發生,但是行為人覺得無所謂,繼續自己的行為,最終造成了另外一個人的死亡。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官司法律流程
2020-12-14不安抗辯權應承擔什么義務
2021-02-20醫療事故中對醫療機構的處罰有哪些
2021-01-31土地劃撥需要什么手續
2021-02-06社區戒毒可以銷案底嗎
2021-03-05實習期簽訂兩年合同辭職要交違約金嗎
2020-11-13借款擔保合同怎么寫
2021-02-12贍養費能一次清嗎
2021-03-07給了贍養費能分到遺產嗎
2020-11-27可以注銷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的情形
2021-02-24未成年打賞主播可以報警嗎
2021-01-14啥時候能放棄遺產繼承權
2021-03-14學生體育課后猝死學校承擔責任嗎
2021-02-14抵押擔保的種類有哪些,哪些財產可以做抵押
2020-12-29公司名稱變更原名稱立即失效嗎
2021-03-04為什么要投保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2-14理賠程序如何處理
2020-11-29學生在校意外受傷保險理賠嗎
2020-12-23韶關山洪致3人失蹤1人死亡,有沒有保障自然災害的保險
2021-03-23如何計算財產險中的理賠金額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