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主體就是可以作為原告、被告或者第三人參與訴訟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企業改制后,勞動爭議中的訴訟主體應該如何確定呢?律霸小編整理了相關內容,請閱讀下面的文章了解。
關于企業改制后勞動爭議訴訟主體的確定問題
企業被兼并后訴訟主體的確定。當前我國企業通常采取四種兼并方式:一是承擔債務式兼并,即在資產與債務等價的情況下,兼并方以承但債務為條件接收資產及員工;二是購買式兼并,即以現金購買的方式接受企業及員工;三是吸收股份式兼并,即被兼并企業的所有者將被兼并企業的資產作為股金投入兼并方,成為兼并方企業的一個股東;四是控股式兼并,即兼并企業通過購買股權,達到控股,實現兼并(注:王守安:《兼并破產再就業》,企業管理出版社出版。)。前三種兼并方式是兼并企業將被兼并企業吸收為自身的一部分,兼并企業將承繼被兼并企業的權利與義務,因此應將兼并企業作為訴訟主體。而第四種情況,被兼并企業的法人資格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兼并企業只是作為股東享有權利、承擔義務,因此仍應將被兼并企業作為訴訟主體。
企業分立后訴訟主體的確定。分立前企業與勞動者形成勞動關系,分立后發生爭議,應區別不同情況:(1)職工已分流的,以職工所在單位為訴訟主體;(2)職工未分流的,應以分立后的企業作為共同訴訟主體。當前一些企業為規避法律、逃避債務,將資產抽出另行組建新的經濟實體。原經濟組織與勞動者形成的勞動關系,發生爭議,若自身能獨立承擔責任的,可將其作為訴訟主體;若其財產不足以承擔民事責任的,可將新組建的經濟實體作為共同訴訟主體,承擔連帶責任。
企業宣告破產后訴訟主體的確定。對宣告破產前發生的勞動爭議,破產清算期間訴到法院的,根據破產法與民訴法的有關規定,應將清算組作為訴訟主體。
企業被承包或租賃經營后訴訟主體的確定。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1)承包、租賃前建立勞動關系,承包租賃后發生爭議的,應將企業作為訴訟主體;(2)承包、租賃期間建立勞動關系,發生爭議的,也應將企業作為訴訟主體;(3)勞動關系雖然發生在承包租賃期間,但訴訟時,承包、租賃經營合同已解除或終止,按約定應由承包人、承租人承擔責任的,應將企業作為訴訟主體,承包人、承租人可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
審理企業改制中勞動爭議案件應遵循的原則
企業改制過程中勞動爭議案件的特點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全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名稱變更稅務流程需要多長時間
2020-12-30不準離婚能請求損害賠償嗎
2020-12-23越權代理與無權代理的區別
2020-11-15職工集資建房政策有什么規定嗎
2021-03-21幫別人擔保買房需要承擔什么責任呢
2020-11-19勞動者不承認勞動關系怎么辦
2020-11-10解除勞動合同后醫保多久失效
2021-01-05產品責任中警示的內容是什么
2020-12-08人身保險合同保險利益有怎樣的特征
2021-01-07論保險合同的法律特征
2020-11-24倉儲物保險的代位求償權
2021-02-12農村失地保險一次性交付需要多少錢
2021-03-03貨車沒有道路運輸證出事故可不可以報保險
2021-02-27平安保險車禍理賠手續
2021-01-18退機動車保險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31保險公司保證金退還時間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0出讓土地使用權轉讓的概念及條件是什么
2020-12-09農民該如何維護自己參與土地流轉的合理收益
2021-03-17湛江赤坎區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1-12拆遷公司可以作為拆遷主體嗎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