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中止的處罰規則是什么
刑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中止犯的處罰原則較為特殊:
首先,明確是“應當”從寬處罰而非如同預備犯、未遂犯那樣“可以”從寬處罰;
其次,注意對中止犯的處罰也不同于預備犯、未遂犯那樣比照既遂犯進行處罰;
其三,明確對中止犯的處罰關鍵看是否造成損害結果,對于造成損害結果的,應當減輕處罰,未造成損害結果的,應當免除處罰。
犯罪中止有兩種結果:沒有造成損害或是造成了損害。我國刑法對這兩種結果分別制定了處罰原則,即沒有造成損害的,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減輕處罰。換言之,是否造成損害,不是構成中止犯的基本要件而是處罰中止犯的量刑因素。
二、犯罪中止怎么認定
犯罪中止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認定:
1、必須在犯罪過程中停止犯罪。即在犯罪預備或者著手實行犯罪過程中,也就是在犯罪未完成之前停止犯罪。如果犯罪已經得逞,則不存在犯罪中止的問題。
2、必須是犯罪分子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這里包括兩種情況:
(1)自動放棄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在著手實行犯罪之前,主動放棄犯罪意圖,停止著手實施犯罪,或者在著手實施犯罪之后,犯罪結果發生之前,主動放棄繼續犯罪,中止犯罪行為。放棄犯罪是出于行為人的自由意志,而非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這是犯罪中止與犯罪未遂的根本區別。如果是出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或者不敢把犯罪進行下去,被迫把犯罪停止下來,則不能視為犯罪中止。
(2)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是指犯罪人在已經著手實行犯罪后,犯罪結果發生之前,主動放棄繼續犯罪,并主動采取措施防止了犯罪結果的發生。
促使犯罪人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動機是多種多樣的,如真誠悔悟,認識到犯罪可恥,洗手不干;因被害人哭泣、求饒,而產生同情、憐憫之心,不忍再加害于人;懾于法律的威嚴,懼怕受到刑罰懲罰;原有的犯罪欲望已通過其他途徑得到滿足或已經消失等。引起犯罪中止的不同動機,反映了犯罪人悔悟程度的差別,但不影響犯罪中止的成立。
中止犯與預備犯、未遂犯其實是有很大區別的,首先在行為人主觀心態上面,中止犯的主觀惡性并沒有大,畢竟行為人是在能夠實施犯罪的情形,自己主動的放棄了犯罪行為的實施,并且放棄實施犯罪行為之后,還有可能有效的避免了損害結果的發生,于是在不同的情況下,對中止犯的處罰原則也不同。
犯罪中止是否有時間限制
應該怎么認定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的后果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沒有養育之恩的父母用贍養嗎
2020-12-06出軌離婚賠償怎么算
2020-12-28國家法律對保護婦女的人身權利有何具體規定?
2021-02-16名下無房無車怎么強制執行
2021-01-27不離婚能否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2021-02-15集資房的風險隱患
2020-11-12房產證影印件能做抵押物嗎
2020-11-21員工在下班路上受傷公司如何處理
2021-01-162020年公租房申請書范文怎么寫
2020-12-03房產證抵押給銀行可以轉賣嗎
2020-12-13使用權房可以轉讓嗎
2020-12-08勞務派遣能否約定競業限制
2021-02-02用人單位單方面調崗降薪勞動者如何應對
2021-02-28婚前買房婚后辦證是否屬于共同財產
2020-12-07財產保險賠償有哪些方法,人壽保險賠償方法有哪些
2020-12-09學生溜出校園被車撞身亡 “校方責任保險”應否理賠?
2021-02-03快速理賠時間的規定是有哪些
2021-01-27繳納保險費有什么作用
2021-02-02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制度探討
2021-02-21被搶新車變舊車 保險公司到底該不該賠?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