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訴訟在什么情況下需要回避
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有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等情形時,就需要進行回避。
第四十四條?回避理由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前三款規定,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二、刑事回避制度的分類
根據分類標準的不同,刑事回避制度可分為多種類型:
(1)、根據回避適用對象的不同,可分為司法人員回避制度與非司法人員回避制度。司法人員回避制度指與案件或案件當事人有利害關系或其它特殊關系的司法人員,不得參與該案訴訟活動的訴訟制度;非司法人員回避制度指鑒定人、書記員等人如與案件或案件當事人有利害關系或其它特殊關系的,不得參與本案訴訟活動的訴訟制度。
(2)、根據回避方式的不同,可分為自行回避、申請回避和指令回避。自行回避指偵查、檢察、審判等人員發現自己有法定回避情形時,主動提出不參加該案訴訟活動的訴訟制度。申請回避指案件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認為本案的辦案人員或其他訴訟參與人具有法律規定的回避情形之一的,向有關機關提出申請,要求他們不參加或退出本案訴訟活動的訴訟制度。指令回避指應當回避的人員,本人沒有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沒有申請其回避的,有關組織或個人一經發現應當決定其回避的訴訟制度。
(3)、根據回避理由的不同,可分為有因回避制度和無因回避制度。顧名思義,有因回避制度是一種附理由的回避制度,該制度要求訴訟各方提出回避申請時,必須說明理由,由有關組織或個人進行裁決,該項申請被同意后,被申請者則不得參與或退出該案的訴訟活動;無因回避制度則是一種不附理由的回避制度,只要當事人一方提出回避申請,該回避申請就必須被接受,被申請人就應回避。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有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等情形時,就需要進行回避。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讀者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夫妻離婚推諉夫妻債務怎么辦
2021-01-06買房首付
2020-11-14賄選能否行政處罰
2021-01-04中外合資銀行變更股東需要做什么
2021-01-25公司分立的含義及特征
2020-12-27法院判決沒收個人財產怎樣執行
2020-12-16父母出資購房可以收回嗎
2020-11-24臨時使用林地的期限是多久
2021-03-0860歲上班勞動關系存不存在
2021-03-03離職檢查電腦合法嗎
2020-11-24保險公司的除外責任有哪些
2020-12-01保險合同生效后十日內可以取消嗎
2021-01-18應該怎樣投保不計免賠特約保險
2020-11-17保險合同的成立意味著什么
2021-03-19外資保險公司因解散清算公告內容要核準嗎
2020-11-10駕駛員出車禍死亡負主要責任保險公司怎么處理
2021-01-06在異地磕碰該如何和保險公司理賠
2020-11-14保險受益權的適用范圍
2021-03-26為什么會出現保險公司的賠款少于車禍事故實際支付的費用?
2021-01-05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模板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