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法律的根本原則之一就是懲前毖后,不論是拘役、管制還是有期、無期徒刑,其最終目的除了懲戒犯罪人的罪行以外,也是為了幫助和教育犯罪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對于經過一段時間的刑期后,犯罪人有明顯的悔罪和立功表現的,法律也有相應的假釋規定,那么,刑事假釋的適用條件是怎樣的呢?
1、適用假釋的對象只能是被判處有期徒刑和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判處拘役、管制的犯罪分子因刑期較短,或者沒有關押,不適用假釋;
2、適用假釋的犯罪分子,必須已經執行一定時間的刑罰。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已經執行原判刑期一半以上;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實際已經執行10年以上的刑期。因為只有執行一定期間的刑罰,才能體現刑罰的嚴肅性,才能通過教育改造使犯罪分子不再危害社會;
3、犯罪分子在執行刑罰的過程中,認真遵守監獄的規章制度,接受教育改造,通過教育、改造和學習,對自己所犯下的罪行有深刻的認識,并以實際行動來證實自己確實痛改前非,改惡從善,釋放出獄后不會重操舊業或者繼續從事違法犯罪活動,這也就是說確有悔改表現,不致危害社會。以上三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缺少任何一種條件,都不能適用假釋。
假釋的考驗期與犯罪分子沒有執行完畢的剩下的刑期相同。對于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假釋考驗期內,由該犯罪分子戶口所在地或者常年居住地的公安機關進行監督執行。在假釋考驗期內,如果犯罪分子再犯新罪的,應當撤銷假釋,將犯罪分子收監執行,將原來沒有執行的刑罰與對新罪所處的刑罰,按照數罪并罰的規定,重新確定應當執行的刑罰;如果犯罪分子有違反法律、法規和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假釋的監督管理規定的行為,但還沒有構成新的犯罪的,公安機關可以向原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銷假釋的建議,人民法院裁定撤銷假釋的,由公安機關將犯罪分子送到原來執行的監獄收監。
如果沒有發生上述情形,假釋考驗期滿,就認為原判刑罰已經執行完畢,由公安機關向犯罪分子和當地群眾、所在單位或者基層組織公開宣告假釋期滿。
綜上所述,關于刑事假釋的適用條件問題,首先只適用于有期和無期徒刑這種刑期較長的犯罪人,其次有期徒刑的犯罪人應執行刑期一半以上,無期徒刑犯罪人應執行十年以上方可申請假釋,最后必須確實經過教育學習有悔罪認罪的行為和表現,確實不再有社會危害性。
假釋的對象包括哪些人
辦理假釋需要哪些條件?
辦理假釋的程序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屬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訴訟行為有哪些
2021-02-17法律咨詢合同需要交印花稅嗎
2021-03-22債務融資是否繳納印花稅
2021-01-07妻子私自轉賣房屋會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12起訴離婚要具備哪些條件 哪些情況屬于夫妻感情破裂
2021-02-25老人有存款能要贍養費嗎
2020-12-15職工在單位受傷可否起訴侵權責任
2021-03-03人死亡后婚姻關系如何解除
2020-11-26代理合同是否需要繳納印花稅
2020-11-24終止勞動合同會發生哪些爭議
2021-01-15勞務派遣和合同制職工有什么區別
2021-02-04交通工具意外險的保險條款有哪些
2021-01-26建筑工程保險的被保險人
2020-12-13再保險是如何分類的
2020-12-03申請設立保險公司所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0-11-19車身被人惡意劃傷保險公司要不要理賠
2021-03-08人壽保險合同非投保人簽字可行嗎
2020-12-24保險合同成立與生效
2021-02-02保險法的修改與保險合同格式條款
2021-02-10人身保險合同的保險利益對象是什么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