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現實生活當中,有時候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是非常微妙的,平時相安無事,一旦員工發生工傷,甚至會出現非常多的勞動糾紛問題。有時候員工在做工傷鑒定以后,用人單位甚至也不會對員工進行賠償,這樣做很明顯是違反我國規定的。下面小編就詳細為大家介紹工傷鑒定后單位如何處理?
一、工傷鑒定后單位如何處理?
1、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一級傷殘為24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2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0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
2、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準為: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3、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并辦理退休手續后,停發傷殘津貼,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于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二、職工因工傷發生的費用,保險基金和單位如何承擔?
1、因工傷發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
(1)治療工傷的醫療費用和康復費用;
(2)住院伙食補助費;
(3)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交通食宿費;
(4)安裝配置傷殘輔助器具所需費用;
(5)生活不能自理的,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的生活護理費;
(6)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一至四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
(7)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醫療補助金;
(8)因工死亡的,其遺屬領取的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因工死亡補助金;
(9)勞動能力鑒定費。
2、因工傷發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由用人單位支付:
(1)治療工傷期間的工資福利;
(2)五級、六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
(3)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以上就是針對,工傷鑒定后單位如何處理的詳細介紹。可以看出,員工在工傷鑒定以后,一般情況下,用人單位就應當為員工進行賠償。對員工在住院期間以及誤工費和其他精神補償金這些,一次性的為員工發放完畢。用人單位不得在員工遇到工傷的情況下百般推卸責任,不對員工進行負責。
2020年工傷鑒定標準和賠償辦法
工傷鑒定費用誰出
做工傷鑒定多少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哺乳期被裁員賠多少
2020-12-04股票被保全后還能交易嗎
2020-12-06監外執行有哪些適用條件,監外執行如何實施
2020-12-13被脅迫結婚者如何進行救濟
2020-12-28拘禁方式干涉婚姻自由怎么辦
2021-03-11欠薪單位收到支付令后提出異議怎么辦
2021-03-26外公屬于非直系親屬嗎
2020-12-28軍人撫恤金可以定期發放嗎
2021-03-19返聘合同續簽再解除有什么條件
2021-01-16公司支付給個人勞務費需要簽什么合同
2020-12-28工傷解除勞動合同有哪些賠償
2021-01-28退休離職有經濟補償金嗎
2021-01-16綜合意外險和團體意外險哪個好
2021-03-07空運險種被保人的義務
2021-02-24人身保險合同的成立
2021-03-18交通肇事罪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17車輛被扣貸款保險賠償嗎
2021-03-16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會被撤銷
2020-12-11關于印發《上海外資保險機構暫行管理辦法》的通知
2020-12-24校方責任險責任認定案例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