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除其中一個保證人責任合法嗎
債權人有權免除擔保人的擔保責任,連帶保證人在免除范圍內不再承擔保證責任。其他擔保人只能在債權人免除范圍內免責,即對于免除的部分不承擔連帶責任。
保證人的作用
保證人首先必須是排除主合同中債權人和債務人以外的第三人,因為保證人是為了在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代為履行債務或承擔責任而設定的,它僅要求提供人的擔保,而無須象抵押等其它擔保方式要有具體的物、權利或者金錢才能提供擔保,所以這種人的擔保方式就要由債務人以外的第三人提供,否則將會失去保證的意義。但在司法實踐中,有的自然人向金融機構貸款,由其個人投資經營的、屬個體性質的經營部等私有單位來提供擔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規定,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不具有法人資格,仍屬自然人的性質,個人經營的,以其個人所有的全部財產承擔對外債務,家庭經營的,以家庭所有的全部財產承擔對外債務。可見貸款人與保證人系同一自然人,這種保證實際上系自貸自保,這就有悖于法律的規定,使得保證的作用難以真正發揮,不利于實現債權人的權益。這其中固然有借款人為借出款項而投機取巧的因素,但作為債權人的金融機構也是有一定責任的,它在貸出款項時沒有嚴格審查保證人的主體資格,沒有要求保證人提供營業執照,而僅以保證人在保證合同上蓋章、簽字即成立保證。
金融機構的信貸人員為了貸出款項,要求借款人必須按法律或銀行內部規定提供保證人,只注重有保證人這一形式要件,而不問保證人的實質要件,缺乏履行嚴格審核義務,不管保證人到底是法人還是其他組織,到底有無工商登記有無主體資格,因此貸款人對這種情形的出現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國《擔保法》及其司法解釋均沒有規定債權人的審核責任,而依《合同法》來看,作為合同的一方當事人的金融機構違反了注意義務,應依照過錯責任原則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故筆者認為在《擔保法》或其司法解釋中應明確規定貸款方即金融機構的審核責任及其相應的罰責,以警醒金融機構的信貸人員嚴格履行審核保證人的資格,避免貸出的款項無法收回,最終避免國有資產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一旦發生了債務關系,這時債權人是可以免除擔保人的擔保責任的,連帶保證人在免除范圍內不再承擔保證責任。其他擔保人只能在債權人免除范圍內免責,對于免除的部分不承擔連帶責任。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被網貸電話騷擾怎么辦
2020-11-13取消商品房預售制條件存在什么問題
2020-11-30試用期是否計入勞動合同期
2021-01-09部隊士官多大可以結婚
2021-01-12商標侵權案件抗辯代理詞如何寫
2021-02-08反擔保抵押是什么意思,適用哪些情況
2020-12-30關于行政處罰管轄原則
2021-01-23重婚罪的構成要件有哪些,如何舉證,離婚能否得到賠償
2021-03-18婚前患病婚姻一定無效嗎
2021-02-16根據侵權責任法能否主張被撫養人生活費
2021-01-26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會產生什么后果
2021-02-14倉單交付的后果是什么
2020-12-09未成年打賞主播可以報警嗎
2021-01-14專利申請書范文應該怎么寫
2021-02-10工傷解除勞動合同有哪些賠償
2021-01-28人事外包與勞務派遣有什么區別
2020-12-13勞動爭議當事人向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仲裁申訴時效如何計算?
2021-02-25勞動爭議一審結束仲裁還有效力嗎
2021-02-10飛機故障延誤賠償新規
2021-01-26移出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期限
2021-01-12